•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網絡文學:15歲的青春(朱子峽)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11月15日14:38 來源:中國科學報 朱子峽

      10月30日,在孔廟國子監舉辦了一場盛大的開學典禮,中國首家培養網絡文學原創作者的公益性大學——網絡文學大學宣告成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擔任名譽校長并開講第一課。這引發了人們對網絡文學的再度關注。

      網絡文學自誕生以來,已走過15年的歷程。它所爆發出的強大生命力令人訝異。網絡文學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存在。要了解、研究和評價當代中國文學,再也無法繞過網絡文學。

      橫空出世

      十多年前,想讓別人看到自己的文字,寫作者只有通過向報刊、出版社投稿發表這一種方式。然而,隨著互聯網的出現,這一門檻大大降低,文學作品有了更為便捷的發表途徑。

      1998年3月,大型文學網站“文學城”問世,該站點目前月頁面瀏覽人數已超過100萬人次。同年,“黃金書屋”“書路”等文學網站相繼誕生。也就是在此時,網絡文學開始出現。

      中國最早的網絡小說究竟是哪一本,已無從考證,但讓人們對網絡小說產生深刻印象的莫過于痞子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在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的網絡技術剛剛突破,這部小說就讓人們第一次知道了“網絡小說”一詞。

      此后,橫空出世的網絡文學以其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異軍突起,拓展了文學題材和表現形式的疆界,吸引了眾多網民。較為著名的有《小妖的網》(周潔茹著)、《告別薇安》(安妮寶貝著)、《舊同居時代》(張建等著)、《智圣東方朔》(龍吟著)等,而近些年的《明朝那些事兒》《鬼吹燈》《盜墓筆記》《甄嬛傳》等網絡文學作品更掀起一股蔚為壯觀的閱讀熱潮。

      “新世紀以來的當代文學與當下文壇,較之過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在傳統型的文學形式和樣式之外,又出現了一些新型的文學形式和樣式,使得文學開始泛化了,文壇陡然變大了。”文學評論家白燁在采訪中介紹。他將這種變化概括為“三分天下”的基本格局:以各類文學期刊為陣地的傳統型文學或嚴肅文學,以圖書出版營銷為依托的市場化文學或大眾文學,以網絡科技傳媒為平臺的網絡文學或新媒體文學。“其中發展較快、影響甚大的,就是新興的網絡文學。”

      單從創作人數看,目前,在中國各級作協注冊的作家會員不過9萬人,而因網絡文學無門檻,參與者眾多,僅在盛大文學創作的網絡作家就超過90萬。龐大的網絡文學創作隊伍帶來了可觀的創作量,據統計,每年僅以連載形式發表的網絡小說就有數十萬部。而大部頭的字數也著實嚇人,《凡人修仙傳》有700多萬字,《官仙》更是達到了1100萬字。也因此,有人把網絡文學稱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文學運動。

      “相對于傳統型文學的體制化與高門檻,網絡文學是無序化與低門檻的。因此就具有兩個明顯的特征:一個是泥沙俱下,一個是藏龍臥虎。”白燁總結道。在白燁看來,網絡文學的興起,實質上是大眾文學主體的崛起。

      成長的煩惱

      懸疑作家那多因其“靈異手記”系列作品而頗受讀者們喜愛。他屬于最早一批在網上寫作的網絡作家,他的科幻小說《樓蘭》當年就以“過千山”的名字先在“龍的天空”網站上發表。

      “網絡文學和當年相比已經變了味了。當年網絡文學還比較注重文學,和傳統文學還沒太多區別,但現在大不相同了,最大的問題就是注水太多。”說起網絡文學,那多感慨良多。

      實際上,那多感慨的網絡文學的突變是緣于資本的介入。1999年12月,多來米中文網以40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網易個人網站排行榜中前20位個人網站中的16家,包括黃金書屋等國內著名網站。從那時起,網絡文學開始成為商業鏈條上的一個環節。

      商業從此開始決定網絡文學的發展走向。據那多介紹,現在熱門網絡作家絕大多數都和文學網站簽約,每天上傳更新作品,其收益由作品點擊率決定。

      在商業這根繩索的索引下,網絡作家不得不每天至少更新六七千字。起點中文網簽約作者皇甫奇說,他每天會寫一萬字左右,多的時候甚至寫一萬五千字或兩萬字。被稱為網絡“光速首富”的唐家三少說他最多的一年寫了400萬字。他曾堅持以每分鐘140個字的速度寫一個小時,基本上一下來,手就軟了。不難看出,文學創作這一腦力勞動在網絡文學這里已蛻變成了高強度的體力勞動。

      商業化的操作并沒有帶來文學的繁榮,網絡文學低質化傾向愈發明顯。網絡作家為了提高點擊率,刻意在情節上翻新出位,甚至打起了色情擦邊球。網絡文學離文學越來越遠,離娛樂越來越近。知名網絡作家殷尋說:“網絡文學處于混亂狀態,真正能塌下心來創作的人很少,很多作者都是各種網站跳來跳去,如今到處竄的作者很多,很多是沖著訂閱、沖著錢來的。”

      無疑,網絡文學創作面臨著變革,文學網站也需要洗牌和整合。“網絡文學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認識到,只有與傳統文學對接才能得到發展。”白燁說。

      搶占半邊天

      盡管網絡文學內容、質量不容樂觀,但在這個手機打包萬卷書的快餐文化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青睞網絡文學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15年前的地鐵里,基本上人手一份報刊,但如今,遍布車廂的“低頭一族”,不是玩游戲就是看網絡小說。

      “網絡寫作經過15年的發展,已經不單單是一種文化現象,它已然成了一種社會形態。可以說,由網絡文學引發的新的文學熱潮,正在開創當代中國文學的嶄新時代。網絡文學逐漸呈現出‘半邊天’的趨勢,影響著越來越多的網絡受眾。”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陳崎嶸在接受采訪時如此評價網絡文學,他指出,我們應當正視網絡文學影響力擴大的現實。

      那么,讀者群劇增的網絡文學會對傳統文學產生沖擊嗎?

      白燁表示:“傳統文學一向被認為是經典文學的代表,擁有固定的受眾群體,雖然數量可能不及以前,但還是有相當的影響力。網絡文學雖然目前發展迅速,但主要偏向大眾文學,并不能輕易撼動傳統文學在文學愛好者心目中的地位。”

      新一代的網民則似乎更看好網絡文學的影響力。“傳統書籍不可避免地會被電子閱讀強烈沖擊,這就像電視對廣播的沖擊。雖然廣播到現在還存在,但它的地位能回到電視誕生之前的時代嗎?”一位大二學生如此反問。

      網絡文學15歲了,正值青春年少。在這里,我們不妨聽聽另一種聲音。美國埃默里大學的英語教授馬克·鮑爾萊寫了《最愚蠢的一代》,嚴厲批評不愛讀書不愛思考的8700萬的美國年輕人。他認為正是網絡文化造就了最愚蠢的一代人。他有一段話發人深省:“人類延續了數千年的知識、理性的傳統,也許就這樣結束了,剩下的只有娛樂和成功……他們需要老人們的聲音,告訴他們,這個世界上還有更重要的人、更重要的事。否則,他們永遠是孩子,永遠長不大。”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