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互聯網公司對網絡文學有意的消息屢屢傳來。6月,新浪讀書拆分,成立文學公司;同是6月,百度推出多酷文學網,并且近日有消息稱,百度正與完美世界商討收購縱橫中文網事宜;9月,騰訊成立騰訊文學,網絡文學成為其業務板塊中的重要部分;10月,人民網宣布擬用2.48億元,收購成都一家公司,向網絡文學領域進軍。
已經在國內流行了10余年的網絡文學,緣何在今年備受青睞?
這或許得益于網絡文學本身的價值。10余年過去,網絡文學的贏利模式已經足夠清晰——網站提供平臺供作者發表文章,用戶通過平臺為喜愛的內容付費,盡管千字三分錢或二分錢的價格略顯低廉,但日益龐大的網絡文學用戶基數,依然能讓網絡文學平臺與網絡作家喜笑顏開。根據去年網絡作家富豪排行榜,排名第一的網絡作家版稅收入已經達到3300萬元人民幣,并且,排名前50的富豪中,“80后”作家更是比比皆是。就連知名作家阿來都在一次公開活動中驚嘆,“原來覺得網絡文學就是一幫小孩鬧著玩,現在網絡文學創造了巨大的財富。”
近兩年在用戶中日益普及的移動互聯網讓網絡文學進一步進入更多用戶的視野。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今年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就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手機網絡文學網民數為2.04億,較2012年年底增長了2185萬,半年增長率為12.0%。中國手機網絡文學使用率為43.9%,較2012年年底增長了0.6個百分點。用戶規模的進一步擴大,讓網絡文學越來越“有利可圖”。
同時,網絡文學現在已經不僅是網絡文學,它更可能成為知名游戲的文本,大熱電影、電視劇的劇本。無論是內地票房破7億元的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還是2012年火爆熒屏的《后宮·甄嬛傳》,亦或是2011年熱映劇《裸婚時代》《步步驚心》《傾世皇妃》《宮》《千山暮雪》等,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全部改編自熱門網絡小說。產業鏈的延伸,讓網絡文學價值無限。對于網絡文學作家,這是功成名就,對于網絡文學平臺,更是提升人氣并獲得版權分成的好辦法。誘惑良多之下,網絡文學平臺甚至自己成立編劇公司培訓作家成為專職編劇。面臨各種利好的條件,也難怪互聯網公司都紛紛看好網絡文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