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傅抱石《山雨圖》和《美人圖》(舒乙)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9月11日11:15 來源:中國藝術報 舒乙

      我家藏畫故事系列之六

      傅抱石《山雨圖》和《美人圖》

      傅抱石先生俠膽豪情,好客,喜歡以畫贈友,把畫作當作友誼的紐帶,特別有古代文人雅士遺風。老舍先生在抗戰勝利前后就連續得到傅先生的兩件畫作贈品,都是佳作。兩件作品被老舍先生當作家寶, 1950年以后一直懸掛于寓所客廳之內,十分耀眼。

      第一幅畫于甲申年冬至,即1944年12月22日,是一張方形的土紙,紙底灰白。畫的是一位古裝美人兒,側身跪坐于席上,可能是漢代人物。她的前方有一小紅氈,上置一支綠色高腰酒瓶。美人兒懷抱樂器,類似彈撥的琵琶或者大阮,一看便是一位琴棋書畫俱佳的歌妓名媛。她置身室外,背后有一株芭蕉樹,有五扇芭蕉葉垂下,成了她的背景。

      整幅畫非常寫意,古拙,簡約,只是美人的面部畫得工整細致,十分精巧,特別是眼睛和嘴是突出的著力刻畫部位,而且嘴唇著色鮮艷,正宗胭脂,在端莊中顯露柔媚,楚楚動人,非常耐看。

      第二幅是山水,而且是傅抱石先生非常拿手的雨景。水墨山水本來就是傅抱石先生的長項,其中交織了傅抱石先生許多特有的技法,帶有突破性和獨創性,成為傅氏美術的標幟,他的這個美術強項也成為他為中國美術作出的杰出貢獻,這便是他被選中成為創作人民大會堂主畫《江山如此多嬌》的兩大主創者之一的原因。

      傅抱石先生這幅《山雨圖》畫于乙酉年小歲前二日,即1945年12月23日。此時,老舍先生已接到美國國務院的邀請,將赴美國講學一年。他和曹禺先生是1946年3月4日離開上海去美國的。這幅畫是作為臨別私人贈禮的。臨別贈禮此種做法符合中國古代禮儀,逢出行,正如逢婚慶壽誕一樣,也和逢喬遷一樣,朋友之間一定要有禮品相贈。傅抱石先生這張畫不論是從藝術價值上,還是在題寫的臨別贈言所傳達的情誼上,都應該算是一件重禮了。

      畫呈立式,上半部是山石山泉山樹山景,下半部是河水及岸邊,河邊靠有一葉小舟,船內烏篷之下有人物二三。整個畫面呈現風雨交加,雨如傾盆,被狂風吹斜,呈75度角下泄,仿佛隆隆有聲,整個世界是一派朦朧。

      確是一幅杰作。

      抱石先生在左上角題有深情的跋語:“老舍先生應美政府之請將出國講學謹奉此伴隨高踨瞻對何日不免凄然乙酉小歲前兩日重慶金剛坡下山齋記弟傅抱石” 。可見,這幅畫曾隨老舍先生去美國蹓跶過一圈,最后又回到北京。

      老舍先生后來在北京曾找到一張小方“庫紙” ,即皇帝庫房中的專用存紙,藍地灑金。他用毛筆和墨在上面書寫了一篇對傅抱石畫作的評論,雖只區區八十七個字,卻言簡意賅,字字中的,是一篇權威性很足的定論,有非常重要的美學價值和藝術價值。庚子年初秋,即1960年8月,傅抱石先生又有畫作寄贈過來給老舍先生,是一張《湘君圖》 ,老舍先生便寫了這篇專論,一則表示得《湘君圖》如獲珍寶,二則全面評價傅抱石先生的創作,包括山水、人物、花卉,三則表達他們之間的親密情誼,永不相忘。

      老舍先生這幅字本身也成了一件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物。其原文如下:

      “抱石寫山川之美最善用水

      筆下云煙萬態飛泉林雨

      隱隱有聲  其作人物則復簡勁

      務去冗巧  苦竹寒梅差似凝鍊

      庚子初秋抱石寄贈湘君圖

      於樸拙中寓挺秀如獲奇珍  敬題

      數語付裝期日夕相對莫相忘也

      老舍於首都”

      這是一件可以收入國家美術館珍藏的寶貝,它道出了世間大美,寫出了人間真情。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