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小說應當強化戲劇性(趙興紅)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8月09日09:12 來源:中國作家網 趙興紅

      小說家戲劇修養的貧乏或者說對戲劇藝術營養的漠視,往往是當下一些小說存在的問題,也是讀者抱怨小說“可讀性差”、“越寫越長”、“連故事都寫不好”、“結構能力差”的原因之一。無論從小說的發展歷史還是從藝術形態特征來考察,小說向戲劇汲取營養都是很有必要的。戲劇與小說在人物、沖突、情節、情境、對話、意象、場面、結構等很多方面有共通性,但因媒介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藝術形態,雙方如果能從對方汲取藝術營養,簡言之,戲劇增強文學性,小說增強戲劇性,那就會對充實、提升各自的藝術品質有所裨益。

      小說是可以有戲劇性的。我們閱讀或評價一部小說,常常用“很有戲劇性”來評述小說中的人物、故事、細節,為什么不說“很有小說性”呢?小說性可以用“藝術性”、“文學性”來代替,但戲劇性所表達的意義遠遠大于人們日;谋硎,很難用一兩句話說清楚或者替換。作家創作有時會不自覺運用了戲劇原理,使小說呈現出戲劇性的品質,如果戲劇性能夠增強小說的藝術性,研究“小說中的戲劇性”,并倡導小說家自覺運用戲劇性原理進行創作就很有必要。

      小說中的“戲劇性”,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偶然性、巧合性”等日;谋硎鲆饬x,這只是戲劇性最淺顯的外在含義。這里說的“戲劇性”,主要從創作方面來考察,并且更多地從文學和美學的范疇來衡量。戲劇性不僅表現在戲劇各種基本的藝術技巧中,也蘊含在戲劇所表達的主題和內容中,體現在戲劇主人公的性格、行為、心理活動的方式和過程中。因此,戲劇性不僅是文學性與舞臺性的結合,也是“動作”、“沖突”、“情境”、“懸念”等的疊加,更是劇作對于人性、人情、人的命運模式的直觀建構。由于角度不同,戲劇性也呈現出內涵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

      一臺兩三個小時的戲劇仿佛是一部精致的小說,它要在兩三個小時內推進完整的故事情節,塑造個性的人物,表達思想內涵,從這個意義上說,小說與戲劇的藝術功能、精神價值是一致的。只是,戲劇比小說在藝術手法上有著更多重的限制,因而戲劇在藝術追求上的設定更加嚴格。有一種理論認為,戲劇是一種激變的藝術,小說是一種漸變的藝術。的確,在藝術手法上,戲劇比小說有更多重的限制,比如,時空的限制、表現媒介的限制、敘事方式的限制、效果的限制等。而從人物、沖突、情境、情節、意象、場面、結構等方面分析優秀小說中的“戲劇性”,探討小說創作中戲劇性存在的可能和必要,倡導當前小說從戲劇中汲取營養,引領小說家自覺運用戲劇性原理,研究“小說中的戲劇性”,就顯得很有必要。用藝術的手法、以文學的方式來表達創作意圖,是小說的基本訴求。今天,由于網絡等傳播平臺的大大開放,小說也出現魚龍混雜的情形,藝術品質的鑒別難度加大,在這樣的氛圍中,提倡小說向戲劇借鑒,具有特殊的意義。

      文學是很多藝術門類的基礎,反過來文學向戲劇學習也很有必要。一個作家在有了一定量的作品呈現之后,如何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創作水平,這是很多作家面臨的困惑。作家的知識結構全面優化,創作才能觸類旁通。戲劇藝術也是其中的一味營養,而且從藝術特征、創作規律、藝術功能上,二者有許多共通之處,可借鑒的意義更大。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