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是最受孩子喜愛的一種文學樣式,在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和出版中,它的重要性也是人所共知的。國外兒童文學作品中,最經典的很多是童話。近年來,國內童話圖書的出版也很熱鬧。前些日,應邀參加勝利油田的童話節(jié),在“中國童話一席談”上,我就中國童話談了自己的看法。
按照時間來看,如果從孫毓修主編《童話》叢刊開始,現代童話已歷百余年了。但孫毓修的《童話》叢刊之“童話”,不是今天與兒童小說、童詩能夠區(qū)別開來的獨立文體意義上的童話,而泛指所有適合兒童讀的文字。
中國現代童話一直被認為是從葉圣陶的《稻草人》開始的,這一點基本上形成了共識。但《稻草人》開創(chuàng)了童話的現實主義,似乎又不是真正童話的藝術追求。這一點兒童文學界還沒有充分認識,因為《稻草人》的寫法也太像小說了,稻草人與其說是一個形象,不如說是一個視角,以至于它幾乎沒有童話幻想色彩。現代文學研究界提到了“童心崇拜”,即“五四”時期,有不少作家關注并參與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關注兒童教育,也寫出了一些專門給孩子的作家,但《稻草人》里并沒有童心崇拜。張?zhí)煲肀徽J為是現代童話大師,他不但屬于現代作家,也被列為當代作家,他的代表作《寶葫蘆的秘密》,也太像生活小說了,作家只是用寶葫蘆充當童話的寶物,但它還難以支撐童話的幻想世界,難以給讀者以非常豐富的想象力空間。而且從內涵上來說,也是把生活流、熱鬧敘事和教育主義相結合,和真正的童心主義還有距離。葛翠琳的《野葡萄》是她的成名作,這篇作品其實是民間童話故事模式,不過情感很溫暖,給人愛的內涵。葛翠琳和趙燕翼、洪汛濤都有效地吸取了民間童話的營養(yǎng),形成了當代童話的一股民間文化潮流。
當代童話里,最值得注意的是嚴文井的《小溪流的歌》,它講述的是一條山間的小溪流,一直往前奔流,漸漸地變成了小河、大江和湖泊,并匯進了大海,這個童話故事,語言好像散文化,其實,是一個典型的童話,小溪的奔流好像一個小生命的不斷成長,而且其內涵也包括了浪漫主義、抒情主義和成長意識,我覺得是當代童話成熟之作,也是當代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孫幼軍也是當代童話一個優(yōu)秀的作家,他的成名作《小布頭奇遇記》成為一個經典的符號,但他最感人的童話,還是短篇《冰小鴨的春天》,這篇童話充滿著愛和悲憫情懷,和安徒生童話《丑小鴨》可以媲美……
從中國童話發(fā)展的思想脈絡來看,大體經歷了“從關注現實問題,到關注兒童成長;從現實主義,到幻想主義;從傳統(tǒng)形式,到現代多元審美形態(tài);從兒童視角打量社會、觀察人生,到發(fā)現兒童成長智慧、呈現兒童成長天性”的基本過程。
但客觀來說,中國童話還沒有完成它的現代化之路。也就是說,還沒有達到讀者的藝術期待值,與歐美經典童話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為何中國童話的現代性轉變慢呢?我個人覺得有三個原因:
一是歐洲童話經歷了一個改編期。幾百年的民間童話,成為歐美現代童話的營養(yǎng),也成為歐美數代讀者的文學營養(yǎng)。如,格林兄弟童話和貝洛童話,都是民間童話的改編,它們使民間童話故事的價值得到民眾的充分認可。而中國一直缺乏一個對民間童話的有效整理和利用,雖然民間文學界在做這方面的工作,但沒有把民間童話化為大眾讀物;而兒童文學界,除了黃蓓佳等作家有意識地改編過中國民間童話,其他作家甚至都很少閱讀。
二是歐洲現代教育發(fā)展較早,現代書籍文化的發(fā)展也比中國早。現代教育是以現代書籍文化為基礎的,它是隨著谷登堡發(fā)明輪轉印刷機才得到充分發(fā)展的。所以,安徒生這樣的童話作家,也就自然成了我們的童話營養(yǎng)。
第三,中國童話對歐美借鑒多,本土挖掘少。結果是歐美童話藝術元素沒有好好消化,而本土的地氣也沒接上,反而還有文化缺失的感覺。這一點,不少童話作家,甚至是其他的童書作家也認識到了。近幾年,不少年輕作者又極力地模仿歐美童話,結果,不但丟掉了本土文化,還無法吸取歐美童話的文化精髓。這使一些童話既難以滿足中國讀者的閱讀趣味,也無法走出國門,實現與世界童話的對話。
不過,中國童話發(fā)展雖然慢了點,藝術水準弱了點,但我們也不能否認廣大作家的努力,更不能因為某些童話藝術性還不夠,就否認童話的價值和意義。
童話的價值有很多,但總體可以概括為三方面:
第一,它展示了人類的敘述智慧。無論是歐美童話,還是中國童話,都展示了人類最初的敘事,尤其是民間童話,可以說是人類敘事的源頭。后來,小說、科幻、偵探和冒險小說等幾乎所有的敘事文學樣式,都從童話里得到了營養(yǎng)。第二,它是人類的夢想,也是人類道德的入門書。作為一種幻想文體,童話承載了人類的夢想,也承載了人類對生存和道德的思考。它不但給人想象,更給人很多生活的啟迪,尤其是成長生命的教育。第三,童話也是最初的語文。孩子最愛童話,童話也是親子閱讀的最好材料之一,它在語言啟蒙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童話對現代人來說,更是心靈的棲息地,很多成年人也愛讀童話,就是因為童話給人心靈的安慰,滿足心理的釋放。
中國童話的發(fā)展歷程、中國童話的現代化及童話的價值,可以寫成一本厚厚的書。去年起,我開始著手寫《中國童話史》,希望一邊認真讀童話,梳理中國童話發(fā)展的軌跡,一邊認真感受童話的魅力。中國童話確實問題很多,但我們應該對它抱有真誠、熱切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