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能為你提供天空,但提供不了騰飛的翅膀。”
“學會選擇,并對選擇的后果負責。”
“送金山送銀山不如送個好習慣。”
一本名叫《管好自己就能飛》的暢銷書,作者提出了自我管理的觀點,這個觀點,受到中小學生的歡迎并引發了社會人士的討論。
我們不禁要問:這本書的價值到底何在?自我管理的意義是什么?
一本暢銷書引發自我管理新概念
由18歲青年吳牧天寫的《管好自己就能飛》一書進入4月全國優秀暢銷書排行榜前十名。
兩個多月的時間里,《管好自己就能飛》的作者吳牧天和父親吳甘霖應邀在全國各地的20多所中小學舉行了講座,在近50萬名中小學生當中掀起“自我管理、自我負責”的熱潮。
為什么如此受歡迎?因為它在相當程度上幫助青少年去培養一種成長中最需要的自覺精神。孩子一自覺,父母就放心;學生一自覺,老師才省心;自己一自覺,成長更開心。
學習態度是所有家長和老師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很多學生都是“要我學”的狀態而被動學習,吳牧天也走過彎路。值得欣喜的是,他完成了一個“要我學”到“我要學”的重要轉變。
吳牧天曾經以優異成績考上省城長沙重點高中,不久成績急劇下降成了班上成績最差的學生之一。媽媽幾次參加家長會,都覺得很丟人,就打電話讓在北京工作的吳甘霖趕回長沙參加家長會。吳甘霖也急了,臨時去買火車票沒有買到,只好買一張飛機票,“飛回去”開家長會。這次家長會被稱為“最昂貴的家長會”。
一了解,原來吳牧天是學習態度出了問題。好像學習只是為了應付父母,所以當爸爸在北京工作、媽媽常常出差的時候,吳牧天遇到網絡游戲等誘惑時就無法抵擋。怎么解決這一問題呢?他父母想了個辦法:聯系到一個家庭條件非常貧困、但是學習成績非常優秀的同學,讓牧天在一個暑假去他們家住幾天,體驗生活。牧天看到這位同學有干不完的農活,但是只要一有時間就認真學習。有天晚上,他們正在做作業,突然停電了。大家都搬著椅子到庭院里乘涼。而牧天發現這個同伴沒有跟大家一起聊天,而是坐在比較遠的地方一個人念叨著什么。上前去一聽,竟是在背文言文!吳牧天被震撼了,于是問他:“你為什么這么刻苦呢?”他回答:“我不幫自己,誰會來幫我呢?每當我想到我是在為自己的未來而努力,我就覺得雖苦猶樂。”
一番話讓吳牧天反省出自己最大的問題:學習只為應付父母或給人留下好印象,現在,他明白一個人要認真學習,這是為了要當成長的主人和人生的主人。從此,他開始改“要我學”為“我要學”了。高三時,他被作為優秀學生赴美交流,雖然交流任務和學習任務非常繁重,但他不僅以優異成績考上了美國重點大學、被譽為“美國航天航空之母”的普渡大學,而且他還加碼學習,在高三時就修完了美國大一的數學課程,一到大學,就立即拿到了這門課的學分。
吳牧天根據自己的成長經歷寫出了《管好自己就能飛》一書,講述了自己如何從痛恨被管束到熱愛自我管理的故事,把自我管理總結為樸實的一句話:“不要別人逼。”并從態度、安全、心情、欲望、語言、行動、人際關系等7個方面,探索如何進行自我管理的方法。
“我想通過這本書,告訴我的同齡人,當我們能學會管理自己的學習、生活與心靈,我們就能對自己的成長真正負責。而且越到學會自我管理,越能享受成長甜蜜。”吳牧天對記者說。
自我管理引起中學生思想碰撞
吳牧天的同齡人看到這本書后,通過微博、信件、讀后感的形式發表觀點,這本書提出的自我管理概念,給中學生的思想注入了新鮮的內容。
長沙外國語學校C115班的黃河謠聽完講座后告訴吳牧天:“我以前喜歡追韓星,看了你的書后,才發現以前的那種追星,只是生活在別人的影子中。只有將自覺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來武裝自己,才能真正把握成就自己的關鍵。我要以你為榜樣,不讓爸爸媽媽操心。”
合肥一中高二(21)班的董吉洋看過吳牧天的書后說:“面對這個誘惑、叨擾頗多的世界,難得的也許就是保持一顆寧靜的心。每個人都想放縱自己,讓舒適的感覺延續下去,但也許一時放縱便造成一世墮落,一失足便掉入萬丈深淵。而與此同時,我們也被不良情緒左右著,書中提出的培養‘鈍感力’也許正是我們青少年缺少的。太過敏感,只會讓自己要么傷心欲絕,要么怒不可遏,卻只能將矛盾激化。唯有心中寧靜,才能聽見來自心靈的呼喚。”
自我管理概念引發的社會思考
社科專家肖火力談《管好自己就能飛》時指出:在市場經濟下,其參與者應更多地是具有獨立法律地位的法人和個體,這樣才能保證市場有效調節作用。所以管好自己不僅應從小孩開始,成人也需要。要想社會和家庭好,每個人首先應管好自己。管好自己就可給別人減少負擔,切忌自己都沒管好而去管別人。
廣州市十七中學校領導深有感觸地說,現在全國都在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而要實現“中國夢”,就必須把培養負責任的一代放到突出位置。《管好自己就能飛》所倡導的“不要別人逼,我就能做好”,與“自我負責,自我管理”活動的宗旨,正是培養負責任人才的重要手段。
中國關心下一代委員會副秘書長李啟民說,這本書給中國的教育界提供了一種新思路:管孩子不如讓孩子學會自己管,自我管理要從對自己負責開始。(本報記者 唐湘岳 本報通訊員 張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