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網絡作家風光背后:日益透支的身體、心靈和思維(朱四倍)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7月03日15:50 來源:深圳晚報 朱四倍
    曹雪芹老先生就是“寫作死”。曹雪芹老先生就是“寫作死”。

      6月16日晚10時,在起點中文網連載的網絡小說《武布天下》更新了一章內容。幾個小時后,17日凌晨,一個科幻夢戛然而止,作者“十年雪落”猝死。兩天之后,他被發現死去。近15天后,他“疲勞死”的消息,在網絡上流傳。(7月1日《新京報》)

      在去世半個月后,網絡文學作者“十年雪落”的死訊才由朋友發布,并在微博、論壇等媒介傳播。這讓人感慨,盡管簽約公司的姿態讓人略感欣慰,但生命的逝去,足以讓人悲傷,而發生在網絡作家身上,促使我們進一步思考網絡作家的生存現狀和發展空間。

      顧名思義,網絡作家就是在網絡平臺上進行文學創作而獲得一定影響和經濟收入的人。曾經,當年明月、唐家三少、南派三叔等網絡作家獲得的報酬,讓公眾仰望和輿論關注,更贏得了連傳統作家也難以企及的榮譽和達到的高度。這當然是時代的幸事,但是,風光的背后是網絡作家日益透支的身體、心靈和思維。

      更應明確的是,風光僅僅屬于少數人,多數網絡作家與我等普通民眾一樣有著世俗般的生活和壓力。中國作家網副主編馬季的調查顯示,全職的網絡作家還不到整個作家群的1%,在網絡作家隊伍中,70%以上的網絡作家是理工科出身,其職業也非常廣泛,有公務員、商人、農民、護士、空姐等。站在這樣的立場上審視十年雪落猝死,或許更能讓我們走近網絡作家這一群體。

      據報道,起點中文網有關人士曾介紹說,網絡文學有個特點就是你必須每天更新,一萬字是很正常的事情。這種特點決定了網絡作家的疲于奔命狀態,并且,這是長期而非短期的,如果你想獲得所謂的名和利的話。不更新就沒有人閱讀,更不可能獲得報酬,這就要求網絡作家為作品付出我們常人難以想象的辛勞。據當年明月介紹說,為了《明朝那些事》曾每天閉門不出,沒有時間睡覺,熬了三年才使得作品大受關注。更有網絡作家,“自己曾一年沒曬過幾次太陽,半個月出門一次,甚至一個月才去采購一次生活用品。在2 萬多字的任務下,每晚都是熬到凌晨才能休息。”不難看出,精神壓力、身體壓力和生活壓力的聚集會給他們帶來怎樣的不堪重負。

      推理開來,“十年雪落”猝死的背后,恐有同樣的壓力和焦慮。那么,有理由認為,“賺錢重要,生命更可貴”并不僅僅屬于某個網絡作家,而是該群體面臨的共性問題。那么,又該如何消解呢?總不能靠下個“猝死”事件的發生來提醒我們吧?

      網絡寫作不僅僅是文學創作,相反,也是一種“體力活”,他們的精力付出和承受是一般人無法承受的。有調查說,在網絡文學中有70%到90%的作者是零收入,而千字幾分的收益也使得不少網絡作家牢騷滿腹。慕容雪村的《原諒我紅塵顛倒》授權給盛大文學3年的全部所得,只有300多元收益,但閱讀者達到了550萬人次。這是一種尷尬的對比。因此,應從網絡作家權益保障的角度看待“十年雪落”猝死事件。它提醒我們要在網站、作家和讀者之間尋求平衡,也惟有這種平衡,在保障網絡作家權益的同時,推動網絡文學的良性發展。

      “十年雪落”猝死讓人悲痛,但若能激起社會對網絡作家生存境遇和權益維護的關注,進而謀求網站、作家和讀者的共贏,或是對“十年雪落”的最好悼念。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