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網絡文學“打榜”之我見(許苗苗)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6月28日08:57 來源:中國作家網 許苗苗

     

     

     

      在文學網站中,網站推介排行榜往往是網民閱讀的重要參考。排行榜通常以點擊量、好評率為依據,被認為是能夠客觀反映讀者喜好的。然而,近期卻有媒體曝光網絡文學“打榜”內幕,原來,這看似反映讀者選擇的數據背后卻埋伏著市場運作:一些寫手花錢訂閱自己的作品,并頻繁“送花、打賞”以贏得眼球,更有甚者還請營銷公司雇傭“水軍”,大肆制造人氣。這無疑是違背“排行榜”初衷、誤導讀者的作弊行為,也遭到了來自各方的口誅筆伐。然而,這一現象是不是僅有負面效果?我認為也不盡然。

      首先,稍對中國“網絡文學”有所了解的人都會意識到:當前已不應將這一概念與“文學”混同了。與其說它是一個文學現象,不如說它是一個互聯網上超長篇通俗小說衍生的網絡文化產品,雖包含“文學”二字,但與市場的關系卻更緊密。其作品推廣、創作、盈利模式等完全遵循文化產業思路。網絡文學之所以能夠保持蓬勃的生命力并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并不在于對“文學”領域的貢獻或思想、藝術、審美層面的拓展,而在于它與出版界、影視劇聯動后創造出的熱點效應和經濟收益。這也正是“網絡文學”在諸多新媒體概念紛紛倒下時能夠存活并保持旺盛發展態勢的成功秘訣。

      在產業化的網絡文學界中,作品賺不賺錢,能否成為暢銷書、熱賣劇,是決定網站重視程度及其生死存亡的首要依據。在這種背景下,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評價標準脫鉤,借用打榜方式推廣無可厚非。

      說到媒體“排行榜”,想必大多數人最先接觸到的是流行歌曲榜。歌手推出的新專輯里必然會有一兩首“主打歌”,說的就是打榜。歌曲播出的頻率、知名度與唱片公司宣傳造勢的投入和力度極大相關,投入財力、物力“拉粉”、“投票”也已成公開行動。人們對娛樂界這類事已司空見慣,那么,對于網絡寫手動用經濟力量打榜造勢,提升自己和作品知名度的市場行為,又何必動輒上升到道德層面,予以過度苛責呢?

      至于打榜本身,確實可能將一些質量普通的作品提升到不相稱的名次上,造成“名不副實”的結果。但是,排行榜信譽度的降低最終會損害到什么人的利益,又會給什么人帶來好處呢?

      就目前文學網站的盈利模式來看,能帶來最多收益的往往是那些已經成名的作者。為保持這些作者的品牌,擴大其號召力,最大程度發掘其經濟效益,網站往往在政策上對明星作者有所傾斜:不僅體現在較高的版稅,也體現在積極推廣、組織公關活動、增加曝光率等方面。網站首頁的醒目位置往往用來宣傳某知名寫手的最近更新或簽約動向,以吸引讀者的點擊。而對于那些收益潛力尚不明朗的新人來說,推介機會就少得多,要被網民從浩如煙海的作品里挑選出來閱讀甚至付費更是困難。如果能夠登上排行榜,就意味著獲得了優先閱讀的權利。就像影視明星和龍套一樣,只有混到“臉熟”,才可能吸引聚光燈,“打榜”就是花錢“捧角”。

      由于網絡文學創作領域普遍存在的商業化傾向,網絡作品受制于熱門類型,幾種網民熱捧的小說類型最為網站看好,也成為新作者自發摹仿的對象以及網站培訓新人的標準。這造成網絡作品嚴重的同質化。受利益驅動,文學網站往往樂于重復成功模式而非挑戰新鮮話題,只有跟隨并迎合市場趣味的作品才會受推崇,因此網站推薦語常見“又一穿越力作”或“玄幻類新人”等說法,意在以類型帶作品快速吸引讀者。而那些在主流模式之外進行的探索,卻常常會由于市場前景不明而不受重視,湮沒在海量標題中。閱讀的人少了,作者的興趣也隨之消減,最后變成無法終結的“太監”文。在這種天然不公平的競爭環境里,新作者“打榜”也有情可原。因此,“打榜”其實是無名新人對抗網站偏袒知名作者的一種手段,雖然不甚光彩,卻有一定的意義。

      的確,“打榜”危害到了某些人的利益。排行榜衍生出了拉票打榜,既然互聯網票選有漏洞,就存在作弊的可能。因此,打榜行為的出現也有助于敦促文學網站反思排行榜制度,進一步規范自身機制,積極開發更加透明可靠的評價標準。如果文學網站姑息虛假名次,其聲譽也必然隨之下降,甚至導致付費讀者流失。

      長遠看,“打榜”對網絡文學的負面影響是微乎其微的。網絡文學作為一個歷史不長的復合概念,其內涵尚處于不斷發展中,但不能就此說當前網絡文學是文學的新階段或新形式,也不能將它視作文學在網絡時代的惟一可能。它只是各文學網站的“產品”,產量雖大內容卻單一,本質上還沒有跨越出通俗文學的領域。因此,個別網站遭遇的打榜行為不僅與整體文學進程無關,甚至對網絡文學本身的發展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當初,自發創作的網絡文學由于受到網友喜愛、轉貼、傳播而興起,寫作和閱讀都源于興趣,“無功利性”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如今,產業化的網絡文學與概念形成時最大的差別就是無功利性的缺失。網絡作品質量良莠不齊,推廣渠道各顯神通,但讀者的品位無疑會隨著閱讀量的增加而提高。他們不滿足于簡單閱讀,樂于發表評論和意見,哪怕是以簡單的“贊”或 “BS”表明態度。“打榜”目的是爭取點擊,它如果為好作品提供進入讀者視野的便利性,為新作者提供突破網站偏狹政策的捷徑,就發揮了積極作用。如果質量不過關的作品通過這種方式上榜,讀者也必然不會沉默,不僅可以對作品“扔臭雞蛋”,還能在討論區留言或在圈子里議論。如此形成網絡文學自身優勝劣汰的機制,讀者的甄別能力、自我保護意識也隨之提高。

      喻國明曾以“無影燈”來比喻網絡環境,認為互聯網上有無數人提供資訊和意見。海量信息相互參照,使真相脫穎而出,謊言無所遁形。在“無影燈”下,網絡文學讀者也不可能長久受到蒙蔽。“打榜”暴露了當前網絡文學發表、推廣過程的漏洞,其結果將是網絡文學的自我凈化以及文章質量、反饋制度新的提升和超越。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