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wǎng)>> 評論 >> 正文

    誰來為主旋律歌曲領航?(韓浩月)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5月09日09:40 來源:北京日報 韓浩月

      電影作品率先撬開了主旋律作品創(chuàng)作的鐵板一塊,《集結號》、《風聲》讓主旋律電影面目一新,《建國大業(yè)》、《建黨偉業(yè)》的群星陣容讓主旋律電影名正言順娛樂化。相比之下,主旋律音樂迎來了突破的瓶頸,對比往昔的輝煌,這個類型的音樂急需重新找到時代的脈搏。人民出版社近期出版的《領航》一書,以一位作曲家的角度,回顧了這些年來主旋律音樂創(chuàng)作背后的故事。

      《讓我們蕩起雙槳》、《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愛我中華》……在中國人的公共生活中,這些主旋律歌曲通過晚會、廣場、公園、媒體、校園、社區(qū)等不同的渠道,進入人們的耳朵,這些歌流行的時間久了,其政治含義逐漸被淡化,作為音樂作品本身所具備的藝術含量,讓其生命力得以延伸,尤其是在中老年受眾那里,聽著這些歌曲跳著健身舞,已成為城市一景。

      《領航》一書講述的是《領航》、《前進中國》、《開心就好》等十八首主旋律歌曲出爐的幕后故事,書里列舉了一些耳熟能詳?shù)拿郑热玳Z肅、車行、楊洪基、戴玉強、閻維文等,從詞、曲到演唱,主旋律歌曲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固定的圈子,從創(chuàng)作到演唱再到傳播,也有了流程化的規(guī)律可循。主旋律歌曲與流行歌曲一樣,歌手在作品的傳播過程中十分重要,同樣,兩種類型的作品詞曲作者,同樣需要飽滿的情感,只是相比之下,創(chuàng)作流行歌曲要比主旋律歌曲容易得多。

      好的主旋律歌曲,應該是對生活的高度總結,對某種精神的提煉與發(fā)揚,能振奮聽者的心靈。這就要求,創(chuàng)作者要有開闊的胸襟與情懷,還要有充足的文學素養(yǎng),往詞曲中注入更多一些的藝術元素,同時,作品還不能高高在上,給人以空洞和宣教感,而應向下看,努力接地氣。《領航》書中收錄的《開心就好》就是一個例子,它幾乎完全沒有了官方意識形態(tài)的融入,而是一首完整的民間主旋律——對樸素、快樂生活的向往。

      喬羽、閆肅、徐沛東、谷建芬……一批曾對樂壇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主旋律作品創(chuàng)作者,如今已極少再有新作面世,新興的創(chuàng)作群體面臨著知名度不高、作品傳播度不廣、聽眾認知度差等許多問題,主旋律作品創(chuàng)作也走進了困境,這是時代使然,無需為此惋惜。如同主旋律電影由“高大全”轉向“真實、好看、價值觀正確”一樣,主旋律歌曲也面臨這樣的轉型,除了要滿足基本的“好聽”要求之外,這個類型的歌曲也要轉移“歌頌”對象,將重點放在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人民的敬畏與尊重,如此,其生命力才會得以延續(xù)。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