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文藝評論面面觀(張運貴)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4月03日10:00 來源:中國藝術報 張運貴
    滿口噴香——有感于某些文藝評論 王蔭華 畫滿口噴香——有感于某些文藝評論 王蔭華 畫

      近年來,國家不斷倡導文藝批評和加強改進文藝評論工作,原來半死半僵的文藝批評現象正在逐漸改變,并日趨活躍。但是,文藝批評領域依然存在一些不良現象:文藝批評隊伍散亂、文藝批評標準無序、美學標準與歷史標準被棄置、真善美批評標準無人問津,一些批評家對權貴阿諛諂媚、與世俗同流合污、批評過分商業化、友情化等等,這些要想在短時間內有一個徹底改變,很難。文藝批評界自身又山頭叢生、派性當道,良莠雜存、真假混淆,有一些人,對講真話、講心里話的批評,竭力絞殺,好處說好、壞處說壞,敢講真話、愿講實話的人越來越少。如果不出重拳、下猛藥,不下大氣力進一步改進和加強文藝評論工作,文藝評論的短時熱鬧、長期沉寂現象,極難改變;讀者對文藝批評的淡然與冷漠,難免依然長存。

      目前,全國的文藝批評,概括起來,存在“十多十少”現象:一、贊揚多、批評少;二、復述多、分析少;三、就事論事多、理論歸納少;四、直觀感悟多、邏輯推理少;五、空泛描述多、準確定位少;六、捧殺打殺多、實事求是少;七、評名家名作多、評無名作者少;八、書本理論多、創新理論少;九、思想內容評說多、藝術表現剖析少;十、生搬硬套西方思潮多、結合國情活學活用少。

      我對文藝評論的現狀,進行了多年的觀察與思考,產生了一些獨立看法。這些獨立思考與看法,其內容涉及文藝評論的各個方面。有一些看法比較大膽,個別看法可能片面。隨想隨記,現經整理、修改,題為《文藝評論面面觀》 ,特提出來請方家賜正。 

      文藝評論的現狀

      要改善、加強、發展文藝評論工作,首先應檢審當前文藝理論與文藝評論的現狀。就我觀察,近年的文藝評論工作,有不少成績,但也存在諸多值得研究與思考的問題。就其現狀而言,概括起來,主要有六種不良的文藝評論現象:

      (一) “克里空”評論。有些文藝評論,名為“文藝評論” ,實為沒有“文藝”的“評論” 。評論工作者根本不認真閱讀文本,只隨便翻翻作品的前言后記、章節標題、或開端與結尾幾頁便妄加評說,滿篇盡是一些空話或者時尚詞語。真正回到文本,認真研究文本,從中提出中肯意見的評論太少。有的更是裝酷,無視我國的文化傳統與文化語境,亂搬西方的名詞術語,顯擺各種主義,對我國文藝創作現狀及其存在問題胡亂評說、亂貼標簽。這種掛評論某部作品之名,行亂貼不著邊際的、空泛的西方文藝理論標簽為實的“文藝評論” ,除了表明作者的無知或一知半解之外,無任何真正價值,于作者與讀者均無助益。

      (二)廣告式評論。有些文學評論,對作品沒有認真研究與思考,通篇除了內容復述、美言贊頌、胡亂吹捧之外,與所評作品的生活內涵、思想意蘊、藝術表現、審美價值,毫無聯系,實際上是改頭換面的新聞報導、廣告宣傳。這實質上是紅包評論,即拿人錢財,替人銷書,借“評論”為作者做廣告,給作品搞推銷。這種評論,是自傷評論家的人格與文格、自毀評論家的形象。

      (三)小視角評論。所謂“小視角”評論,就是說評論工作者缺乏理論準備,站得不高、看得不遠,思考不深,起點太低、視域狹窄,只拘泥于作品的具體描寫,除了復述原著的故事情節和基本內容外,既無“評” ,也無“論” 。這種“評論” ,缺乏理論思維,缺乏認真發掘,只不過是原著的內容提要,于作者與讀者沒有絲毫助益。

      (四)人情評論。有些文學評論,大多因為文友、朋友、親友、師友,或者領導、權貴等等出了書,要求“美言幾句”而作。這種文評不是不可以寫,如果實事求是,像魯迅所說:“好處說好,壞處說壞” ,于友人并非沒有幫助,于讀者也并非沒有助益。然而事實并非如此。評論家只看作者的地位、名氣、官位、友情,而無視作品的質量、水平與客觀效果,脫離文本實際的具體價值,拼命注水、添加膨大劑。隨意拔高、一味吹捧、竭力美飾。文章發表后,有自知之明的作者未必滿意,而有識別能力的讀者,便會質疑評論家的人格與文德。

      (五)香水評論。有些文藝評論,只管給作品噴香水,只說好,不說壞。這并非完全礙于人情,大多是害怕攪入紛爭。這些年來,有些文藝家養成了驕、嬌二氣,只準別人說好,不準別人說壞,如果誰指出了他作品的問題,便會與你撕扯個沒完沒了。同時,在文壇之中又有形無形地形成了一些山頭和圈子。各個山頭與圈子中人難免“黨同伐異” ,一旦見著不同意本圈之觀點、批評本圈同仁之言辭,便不分青紅皂白將別人劃入“對方勢力”范圍,輕則駁難、反擊;重則撻伐、攻擊。本來,文壇中的正常論爭是好事,有利于文藝的繁榮與發展。但如此之舉并非正常論爭,而是無聊的團伙爭斗。于是,有些評論工作者為了明哲保身,減少麻煩、避免無聊的紛爭,只好光噴香水了。

      (六) “苦肉計”評論。有些文藝評論,屬于“另類” ,就是有意搜羅、擴大、延伸一部作品的不足與缺陷,然后擺出無限夸張的架勢,以危言聳聽之言詞加以鞭撻、痛斥,讓讀者感到它是十足的壞作品。乍看,儼然像是一棍子打死;細察,卻并非如此。原來是作者與評論者精心策劃之舉,評者與被評者,多為哥們兒。為何?因為今天的好作品如林,有才華的作家成群,而一些平庸之輩的平淺之作極難出名,于是,便借用《三國演義》中的“苦肉計” :“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把作家與作品“打”出名。恰好,今天的讀者之中,有一些人頗具逆向思維,越是好評如潮的作品他越不看,專門尋找那些不好的、挨批判的作品讀。這一招有時候還真靈,罵者與被罵者都能同時出名,還可能獲得一定的銷售回報。這種文藝評論,實在難于用一個準確、恰當的言詞冠之,我姑且把它稱為“周瑜打黃蓋”式的“苦肉計”評論。

      文藝評論的現狀還可以舉出若干,現僅舉六例,供有興趣的朋友研究,以便促使我們的文藝評論逐漸走入正軌。

      我國為什么沒有專業文藝評論家

      我說的專業文藝評論家是指無官無職,無業無位,專靠寫評論文章為生之人。在我的觀察中,中國現當代沒有專業文藝評論家,沒有專門端文藝評論碗、吃文藝評論飯的人,即使在文壇上非常活躍、非常有成效、非常有聲譽和影響的一些評論家,也并非專業文藝評論家,大多不是大學教授、報刊編輯,就是研究機構人員,或者是文藝職能部門的官員。這一現象,非常值得我們思考。我想了一下,中國半個多世紀以來,之所以一直沒有專業文藝評論家,其原因有四:

      (一)在我國,搞文藝評論不能養家糊口。我國現當代,靠文藝評論既養不活自己,更別想要養活家人。近現代,中國的文藝評論歷來不受世人重視。準確地說:只是口頭重視,實際上不重視。其具體表現是:發表園地少、稿費特別低、出版文藝評論集難,即使出了,也無人重視,誰愿意干這種只有播種而無收獲,或收獲甚少的工作?

      (二)在我國,客觀環境不適宜搞評論。不論搞何種工作,都應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凈化文藝評論的環境,主要是凈化社會環境,特別是政策環境、人際環境,文化環境。搞文藝評論,不受重視也罷了,但常常還會受到譏諷、欺辱。如:對作家、作品說好話,就有可能被譏諷為是“吹喇叭、抬轎子” ;指出作家、作品的不足,又會被視為“抓辮子、打棍子” ;好話壞話都說一點,又會被嘲諷為:事故圓滑,“賣潤滑劑” ,如此等等,說真話的評論家少得可憐。評論家的唯一出路便是:不說話,或者少說話。要說,只好說兩種話:一種是說一些高深莫測、云里霧里、不著邊際的話,讓讀者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樣,不僅不會受到譏諷,說不準還會獲得一個“高水平”的贊譽;第二種是擺弄一些外來術語,說一些模棱兩可、不明事理的話。這樣,既可以明哲保身,又不會落下罵名,何樂而不為?當然,這種評論很少有人喜歡。

      (三)在我國,搞評論的社會名聲不佳。在社會上,有這么一種看法:認為只有不會搞創作的人,才會去搞評論;搞評論是拼湊,搞創作是創造;搞創作是形而上,搞評論是形而下,等等。甚至還有人說:評論家是由作家養活的,沒有作家,評論家就會餓死。所以,一些本可以搞評論的人,如果不是業界指派的硬任務,或者哥們兒邀請的“友情出演” ,恐怕沒有幾個人愿意一心一意、心甘情愿地去背這個讓世人斜視的十字架。

      (四)在我國,多數評論家缺乏獨立人格。中國現當代的文藝評論家,受政治與流行思潮影響太多、太深;受友情影響太濃、太重,職業道德很不理想。從事文藝評論工作的人,大多數都或多或少、或明或暗、或者自覺、不自覺地受到政治與流行思潮的影響,文章的政治味太濃、時效性太強、俠義氣太重、幫派氣太多,沒有真知灼見、難見個性話語、極少獨特創造、缺乏人格魅力。如此評論家,怎么能成為真正的評論家?怎么可能會長存文壇、產生深遠博大的影響?

      基于上述四種原因,要改善與發展文藝評論工作,實非易事。我個人認為:要真正改善與發展文藝評論工作,首先是要改善文藝評論工作的社會環境,要從深層次上解決對文藝評論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的認識;要重塑文藝評論工作的形象;要妥善解決評論與創作的互助、互動的關系;評論工作者應大力加強自身的修煉,塑造好自己的美好、獨立的人格,提升文德、匡正文氣,給社會、給作家留下美好的印象。若能如此,文藝評論工作的改善與發展,尚能指日可待。

      文藝評論的“媚”與“重”

      眾所周知,文藝評論與文藝創作如鳥之雙翼、車之雙輪、人之雙臂,缺一不全,缺一不可。文藝創作較文藝評論繁榮,文藝評論相對滯后,原因眾多,其中一條重要原因是文藝評論人員的觀念存在某些誤區,評論工作者的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就時下的文藝評論而言,較為突出的是存在“五媚”與“五輕”現象。要使文藝評論快速發展、全面繁榮,縱然有許多工作要做,而破除“五媚” 、樹立“五重”則是一項緊迫工作。

      何為“五媚” ?“媚權勢” 、“媚錢財” 、“媚名人” 、“媚時俗”“媚友情” 。“五媚”早破去一天,文藝評論早健康一天。在堅決根除“五媚”的同時,還應該大力倡導“五重” 。

      何為“五重” ?

      (一)要重新人。文藝評論應用主要目光去關注新人新作,對新人好的新作,應多評論、多幫助、多指導,使他們快速健康成長,以增加文藝界的新鮮血液。新人,一般眼光新、視角新、生活基礎扎實,又少受文壇陳規陋習約束,往往有較強的生命力,是文壇的未來。

      (二)要重未名。即認真重視目前尚未出名,但已經有較多較好力作問世的人,以及創作尚不豐碩,卻有良好創作傾向與預期的人,幫助他們,為他們提供適當機會,走健康成長之路,正像魯迅先生對待未成名作家那樣:熱情關愛、認真指導、大力發現佳作或佳花的苗,勤澆水、多培土。

      (三)要重發現。所謂發現,就是說應從眾多文藝新軍中發現、發掘出有巨大潛質、潛能的作者,給予重點扶持、重點指導、重點幫助、重點培養,解放他們文藝創作的“生產力” ,使他們步履堅實、沉穩,逐漸成長為文藝大樹。19世紀俄國文壇有一句名言,優秀的文藝評論家應“從文學的黑暗王國中發現出一線光明來” 。今天已是一個春光明媚的時代,我們要發現那些深藏在芳香泥土中的“星火”來,讓它們把我們的文壇照耀得更加燦爛。

      (四)要重創新。要重視作家作品的各方面的創新,諸如:內容的創新、形式的創新、表達方式的創新、語言的創新。文學創作,重在一個“創”字,就是要創造、開拓、發現、出新。魯迅說:文學“以獨創為貴” ,“依傍和模仿,絕不能產生真藝術。 ”國畫大師齊白石也曾說:“下筆要我有我法” 、“用我家筆墨寫我家山水”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文藝創作如果搞成“文藝制作”或者“文藝制造” ,那是文藝和文藝家的悲哀。評論家的職責就是發現、揭示作家的各種創新,加以肯定與褒揚。

      (五)要重個性。評論家應使自己的評論具有個性。既要選擇有個性之作,又要寫出有個性之文。不要千篇一律、萬部一腔,老是講“六話” :老話、套話、大話、空話、假話、廢話。評論,應該講出評論家的真心話,講出個性話。這樣的評論才有價值,才有特色,才會受到讀者的歡迎。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

    久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四虎|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字|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不卡在线| 亚洲精品第五页中文字幕|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91啪| 2021成人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无需播放器|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精品|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伊人av| 国产乱人伦偷精精品视频|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完整版|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麻豆 |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鲁丝片| 欧美精品VIDEOSEX性欧美|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女同|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视频观看|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字幕久久久| 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左线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 无码8090精品久久一区| 日韩国产成人资源精品视频|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精品高潮呻吟99av无码视频|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 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ⅴ无码大片在线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 91免费精品国自产拍在线不卡| 麻豆麻豆必出精品入口| 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野战| 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 99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试看| 99re在线这里只有精品|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