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坦桑尼亞的演講中,講到了中國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在坦桑尼亞熱播,使坦桑尼亞觀眾了解到中國老百姓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此一舉例引來在場聽眾熱烈的回應和掌聲。斯瓦西里語版《媳婦的美好時代》是中國文藝“走出去”的一個成功例證,這一嘗試充分證明,文藝傳播在兩國交流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更證明發展中國家間的文化交流對增進雙方相互了解、相互認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非洲朋友非常渴望了解文化源遠流長、經濟迅速發展的中國。通過文藝交流增進友誼,是一個很好的渠道。
文藝走向世界是開放的中國必須要做好的事情,走向世界意味著,文藝的內容和形式要有切合國際間文化交流必需的元素。了解當代中國人家庭生活的林林總總、人們的精神風貌,正是《媳》劇在非洲地區廣受歡迎的重要原因。這一事實同時還說明,走向世界就是要把眼光真正擴大到整個國際舞臺,而不是只局限于盯著“走向歐美”。這么多年來,我們一提文藝走向世界,想到的就是走向發達國家,就是歐美概念下的“世界”。廣大的第三世界國家,經濟相對落后的國家和地區,則往往被忽略。于是,“百老匯”、“好萊塢”、“金色大廳”就成了向往的目標,成了“走出去”的標志。《媳》劇的成功恰恰說明,把世界定位在五大洲,就要為自己的作品、節目及各類文化產品作出準確定位,讓中國文藝真正在世界范圍內產生廣泛影響。就此而言,廣大的發展中國家、亞非國家地區,正是中國文藝“走出去”的良好平臺。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亞非國家對中國文藝的發展充滿興趣,希望加強交流。中國內地不斷涌來“韓流”,我們的文藝作品在周邊國家有怎樣的影響卻少有論及。越南文學界對中國文學就有相當高的認知度,越南也是翻譯中國當代作家作品最多的國家之一。一些在國內有影響力的青年作家的作品,不少越南讀者都熱衷于去追蹤閱讀。在中東地區,人們對中國文學充滿了解和閱讀的熱望,特別是中國的詩歌和小說,都是他們熱切希望得到閱讀機會的文體。蒙古、印度、巴基斯坦等其他亞洲國家,拉美及廣大非洲地區的國家中,到處都有中國文化的熱愛者,都不乏中國文藝的關注者。我們的文藝要走向世界,就應當把更多的關注點投射到這些國家,讓中國文藝的世界格局變得更廣更大。
歐美文化的強勢仍然是一個現實,我們的文藝要爭取走到這些國家的主流讀者中,讓中國文藝深入人心,發出更有力的聲音。我們要設法突破其中的難點,克服其中的隔膜,糾正其中的歧見。但我們同時要看到,我們的文藝有更廣大的空間可以去發展,有很多主動愿意結交的朋友可以去交流。走向非洲,也是走向世界,斯瓦西里語版《媳婦的美好時代》就證明了這一點。更多的中國文藝需要尋找、發現、開掘、利用好這一機遇,讓中國文藝在全世界真正產生深入人心的力量和廣泛共鳴。“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重要舞臺”是我國外交工作的指導方針,其實,中國文藝走出去也應從中得到積極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