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得獎作家莫言的“故事說”很值得我們多想想。他把講故事當做自己的文學理想,看上去并不豪邁,也不怎么激動人心,甚至會讓人覺得只是講了一句大實話。其實,很多時候,大實話就講到根兒上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說“講到根兒”的大實話。從莫言創作的強項看,他的“故事”應該是指小說故事,也就是我們敘事文學中的虛構故事。一個小說家,看家本事就是虛構,并以虛構藝術的獨特表達講述故事!疤摌嫛笔亲骷业谋臼,也是小說的本性。莫言說自己就是一個講故事的人——本分、務實又到位。
一個國家的文學實力和原創力,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得看一個國家文學的“虛構”和“想象”的能力。當然,中國文學源遠流長的傳統是詩歌和散文。不過,明清以來,小說卻異軍突起,發展速度超過了傳統的文學樣式,建構了中國敘事文學特有的藝術形式。特別是在近現代,中國的敘事文學與我們民族文化的命運血脈相連,在表現中國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進程中不斷進步、不斷成熟,顯示中國敘事文學巨大的“虛構”和“想象”的原創力量。這是幾代中國作家努力創造的結果。
今天,世界經濟越來越一體化,但文化的發展卻更趨向多樣化。每一個發展中的民族,都可能以自己不可替代、不可復制的文化在世界變化調整的格局中爭取話語權,在人類文明進步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所謂軟實力競爭,就是文化要有競爭力。中國文化要提高軟實力,要在世界性的文化競爭中爭取主動,文學的原創作用就必然越來越突出、越來越重要。中國的敘事文學將會在其中擔任最重要的攻堅角色。過去,中國文學曾經以偉大精美的敘事作品,在世界文學占有一席之地。現在,中國文學更有理由也更有能力支持中國文化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從這個意義上說,莫言的“故事”說思想內涵可能非常豐富。
遠大的文學理想,其實始于一個又一個的文學虛構“故事”。走向世界,也靠的是一個又一個的文學虛構“故事”。這些看上去很不起眼的故事,正是文學精神和力量所在,是文學的文化貢獻所在。當這些故事成為凝聚起中國精神、中國氣派、中國力量的“中國故事”,不也是文學的“中國夢”所在嗎?寫好一個又一個讓世界讀明白的“中國故事”,就是文學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