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文藝必須要有文化自信(王寧寧)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3月13日09:18 來源:文藝報 王寧寧

      新中國舞蹈史學研究之發端,可以追溯到近代中國,當時學界的前輩運用西方近代科學思想方法,在文學藝術領域進行了一些開拓。20世紀中葉,舞蹈、音樂、戲曲等各門藝術皆獨立門戶,各自為陣。由于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的影響,特別是西方芭蕾舞和現代舞,以及商品娛樂性舞蹈的影響,當時人們很熱衷于劇場舞蹈藝術專業化發展,側重舞蹈與音樂的分家分科。在這樣背景下,新中國舞蹈史學研究從起步上不僅烙印了現代藝術思想色彩,學術上也深受西方思想觀念的影響。

      現代藝術專業性劃分,更加突出了舞蹈藝術的身體語言特質和動態形式特點,其觀察之眼往往聚焦在肢體動作上,雖然今天的舞蹈依然離不開音樂和歌唱的配合,但是在觀念形態上,已經與古代傳統文化拉開了相當的距離。今天我們視舞蹈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形式、獨立的學科,可我們的古人卻未必這樣認為,在傳統文化中,以身體動作為表現的舞蹈尚未有獨立的位置,而是包容在“樂”的范疇。那么作為一門史學研究,如果僅僅站在現代人的角度,以現代人的理解與需求來認識和讀解古代樂舞,顯然其史學合理性與歷史真實性都會打折扣。

      我們知道,任何一門藝術史研究都應該遵循其歷史客觀性,了解這門藝術的古老歷史命題是什么,幾千年前的舞蹈與現在的舞蹈必然有差別。歷史命題與現代詮釋之間,有多大距離?差別是什么?對此問題進行思考,可以促使舞蹈史學研究在反思與校正中,走在符合科學發展觀的道路上。

      我們的古人沒有把舞蹈與音樂完全切割,也沒有把樂舞與詩歌截然分離。我國古代是詩、樂、舞三位一體的觀念形態和行為活動,是樂、舞不分家。今天的舞蹈實際上涵蓋在古人所提倡的“樂”之中。所謂樂,是古代“六藝”之一。它不僅有舞蹈,還包括音樂、詩歌等內容。其代表作品是周公“制禮作樂”中的六代樂舞。傳統儒家樂舞思想認為,“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樂器從之”。“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也”。這里的干戚羽旄是執道具之舞。在古人的觀念形態以及行為活動中,一直強調詩、歌、樂、舞的綜合體及其表演。其中的舞是“動其容也”,舞的“屈伸俯仰綴兆舒疾”是“樂之文也”。就是說舞蹈是綜合性樂的外在形式。舞蹈側重以動態形式和動作表演,來協同表達“樂”的思想內容。由于強調舞蹈的動作形式特點,所以古人擅長用舞蹈來記事象功,比如周武王的《大武》就是以“總干而山立”,“發揚蹈厲”的群舞來表現武王伐紂的事跡。

      今天我們熟悉的古詩詞,古人稱為歌詩、樂詩、舞詩。古詩有音調,既可以詠嘆,也可以合樂或合舞。像《詩經》,今天我們把它作為文學詩歌類,實際上《詩經》是兩千多年前周代樂舞的歌辭,它的形式內容,包括音韻節奏等,都傳達出了古代樂舞的種種信息,是我們探索古代樂舞的寶貴資料。像漢樂府詩《怨歌行》,既是漢成帝的寵姬班婕妤筆下的一首幽怨清麗之詩,也是漢代著名樂舞曲,它記載著帝王與皇妃之間的悲歡離合,而且詩文的句讀韻律仍然含有古舞、古曲的遺音遺韻!对垢栊小非{還曾流傳后世,被古代文人樂家依聲填詞,或依題寫歌。

      元明清時期以來,傳統詩樂舞一體的樂舞形態又進一步變化,演繹成為戲曲形式。然而戲曲是以故事、人物、情節為核心,重新組織運用了歌唱、道白和動作等。明清時人們就認為,戲曲是“古歌舞之變”,即便是被儒家文化最推崇的、最具有詩樂舞特點的周代《韶》《武》之樂,明代人也把它看作是傳播圣人事跡的一本戲曲而已。我國古代樂論思想始終強調音樂、舞蹈、詩歌等個性發揮與有機融合,把詩樂舞的完美融合視為“樂”的高妙境界。

      建立在現代思想文化背景下的舞蹈史學研究,獨立門戶之后,更強調以身體語言表達和動態形式表現,來標識自己的門戶特性。比如,我們熟悉的芭蕾舞和現代舞,就體現了舞蹈在身體語言上的極致性發展,而相關舞蹈理論也因為局限在分科的單科性上,因而其理論闡釋被限制在一定范圍。不僅如此,舞蹈與音樂分家分科的限定,使得研究者大都把歷史對象,從原本整體、綜合的樂舞形態中抽離出來,進行單一的、孤立的看待與描述。這樣的結果是,歷史整體性被割裂,構架歷史的材料也被分割,在舞蹈家找舞蹈、音樂家找音樂、戲曲家找戲曲、文學家找詩歌的忙碌中,歷史研究與歷史本身、距離非常明顯。我們常常會拿起分科的“放大鏡”,用單科“特寫鏡頭”,去在文獻史料中尋找屬于本科的那一點東西,由此解讀出來的歷史,自然也被限制在“井底觀天”的視域。就像我們觀看歌舞,你不可能只盯著舞者的身體動作,而在整個視、聽之中沒有那些歌聲與音樂,沒有情感的表達與領受。如果只盯著局部,那么整個作品的表現與觀賞就不完整了。

      不可否認,在確立舞蹈藝術特性,建立身體語言體系,尤其在舞蹈獨立門戶之后,為完善其學科發展,分科思想方法依然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當我們面對歷史命題時,以分科建立起來的舞蹈史學研究,它的局限性已然非常明顯。就像盲人摸象一樣,分科而來的舞蹈史學研究仍然存在著對傳統樂舞文化的種種肢解。

      舞蹈的歷史命題是詩、樂、舞的整體觀和綜合性,F代詮釋中的舞蹈史學研究則是局部的、割裂的,是在分科限制中側重身體語言和舞蹈形象方面的專業性發掘與建構。顯然在舞蹈的歷史命題與現代詮釋之間,差距、歧義是存在的。更尷尬的是,當我們研究古代舞蹈需要鉤沉史料時,須從音樂的記載中來尋找或剝離,還要在古詩詞中來探尋,這就好像是站在自家門口,卻常常要去他家找食。

      我國傳統史學有上千年歷史,周代就有左史記事、右史記言之分,關于樂舞的文獻史料之浩瀚,遺跡之豐富。古代樂學傳統深厚,儒家樂舞思想博大精深,其包容了舞蹈、音樂、詩歌、哲學、政治等內容,它的思想理論闡釋與見解深度,不低于西方有關理論。分科的舞蹈史學研究,其思想方法的局限性,使得它不能夠完全適應或駕馭自己所面對的歷史對象。因此,突破分科的限制,不依賴西方思想方法,運用符合歷史命題的思想方法來進行反思與校正,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同時以跨界交叉、綜合性的方法深入其研究,尋找真實的華夏樂舞史,發揚五千年樂舞文化,把具有中國底蘊、原滋原味的樂舞展現在世界舞臺上,這是建設文化強國進程中,舞蹈史學研究的時代責任。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如何避免空談,落實實干?不反思,不進取,固步自封,就是形同空談。跨越思想局限性,找出歷史命題與現實詮釋之間的差距、歧義與問題,進而調整視角與方法,深入挖掘與研究,繼承發揚五千年樂舞文化,全面推進創作、理論與教學等,這就是實干。由此我們的文化自信才能夠真正樹立起來。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麻豆|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国产区精品福利在线社区|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555588 |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蜜臀| 亚洲国产精品激情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不卡|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人妖| 青青热久久国产久精品|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7 | 香港aa三级久久三级老师2021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 |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九九热在线视频观看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无缓存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一区视频| 91精品国产免费|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 久久人人超碰精品CAOPOREN|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3d | 日韩精品福利片午夜免费观着| 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 heyzo高无码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2018| 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伊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女同磨豆腐| 91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浴池|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 |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97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8x国产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AV久久久无码| 97在线视频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男包| 2021国产精品自在拍在线播放| 2021年国产精品久久| 91精品国产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