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記者姜妍 見習記者江楠)一邊是莫言宣布女兒管笑笑為自己作品版權的全權代理,另一邊是王安憶表態,“對于中國作家,我覺得至少目前我們不太需要有經紀人這樣的制度。”西方國家出版經紀人制度早已成熟的今天,中國到底有沒有作家經紀人生存的空間?作家們又是否需要一個經紀人呢?
已有超600專業人士經過培訓
上個月15日,莫言在微博上稱自己事務繁忙,委托女兒對外代理他的版權和其他各種合作事宜,女兒對外簽署和承諾的各種文件,他都予以認可。從某種意義上說,莫言的這條微博也就等于宣布女兒管笑笑成為他的出版經紀人。
早在3年前中國版權保護中心聯合國際版權交易中心共同開展的“首屆全國版權經紀人/代理人專業實務培訓班”就曾經在北京舉辦,如今培訓班已經舉辦了6屆,畢業的人數超過了600。培訓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畢業的一部分人已經開始以出版經紀人的職業謀生,主要是洽談作品改編權如電影、動漫等和負責作品的其他商業運作。
閻連科:自己都養不起,怎么養經紀人
但是作家們自己覺得需要經紀人嗎?王安憶已經明確表態國內的很多月刊、期刊和文學雜志的編輯會主動幫很多作家發表處女作和最新的作品,她并不認為中國需要作家經紀人制度。而一提起經紀人,閻連科的第一反應是,“那應該都是年輕作家,像韓寒才有的吧?我的稿費連我自己都養不起,怎么請經紀人呢?”
蔡駿:理想的經紀人在哪兒
不過也有作家認為自己需要經紀人,但目前國內很難尋覓到。蔡駿說,他知道個別作家有經紀人,但卻沒有看到成功的案例。他希望找一個跨領域的經紀人,“各個領域都需要精通,既懂出版又懂創作、影視、網絡等等,這樣才可以實現作家的橫向拓展,因為以前的焦點是在圖書出版行業,現在更多的機會是在影視、網絡、游戲、動漫上!彼寡赃@樣的人很難找。
蘇小懶:作家經紀人在中國有些困難
曾是郭敬明團隊的簽約作家和編輯的蘇小懶告訴記者,郭敬明的作家經紀人公司應該是國內最早,規模最廣的,他們會負責發現新人,挖掘新人,擴大他們的知名度。他們有一個很專業的團隊,會把不同的作者分給大概叫文字總監這樣的一個人,然后再由他分給各個文學編輯。郭敬明主要是管內容的,發行營銷一般由合作出版社來負責。
小懶覺得作家經紀人還是蠻需要的,因為作家經紀人如果有著非常多、非常強勢的資源,就可以代表作家談判,達成出版愿望。作家的面子都很薄,有的關系好的出版社和你談,讓你報價,你都不好意思開口,要是有經紀人他就可以幫我來談這些,保證我的利益。但我覺得作家經紀人在中國有些困難,因為第一印數不透明,印了10萬,有的出版社可能會報6萬,誠實的作家經濟人會和你說6萬,但不誠實的可能就和你說2萬了,又沒有監督機制,很難確認。另外,中國的版稅不高,交稅又多,很難再拿出提成給經紀人。而且如果經紀人本身很強勢的話,他也可能對作家形成限制。所以我覺得作家經紀人現在對我來說是弊大于利的。
出版人:整個行業的生態不健康
資深出版人季晟康認為,從整個行業的角度考慮,需要作家經紀人的存在,“現在出一本書變得越來越容易,但如何能夠選擇合適的出版商、怎么經營一個作者,是作家經紀人的作用所在!彼f國外作家經紀人一般抽取作家版稅10%-20%作為傭金,他們是作家和出版社之間的橋梁,有時候也是緩沖地帶,讓作家利益最大化。
但他同樣也覺得目前國內的一些作家經紀人并不夠專業,只是拿著稿子叫賣,“作品價值的最大化才是對作者最大的負責,而不只是賣一個好價錢,如果賣價超過了稿子應有的價值,作家因此聲譽會受影響!
而同時,國內整個行業的生態不健康,也妨礙了這個領域的發展。季晟康說,很多中國作家缺乏商業契約精神也是原因之一,“中國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思維,認為中間人的存在是妨害社會發展的,都希望找到一手的人進行直接交易,卻沒有考慮更多。”
中國作家經紀人現狀
國外的大牌作家大多有自己的經紀人,美國大概有80%到90%的作品通過作家經紀人的運作出版,但中國的作家經紀人制度卻并不成熟。目前,中國的作家經紀人現狀有三種情況:
一、專業經紀公司。目前只有郭敬明的最世文化,簽約作家約70余位,是目前唯一一家宣稱要做“作家經經紀人”的文化公司。旗下的簽約作家多為青春暢銷書作家,比如笛安、落落、安東尼等,另有一批簽約的繪畫作家,人數和產值都很有規模,市場化運作比較成熟,但作品的文學品質和商業化的路線還屢遭詬病。
二、有市場號召力的大牌作家,如莫言、朱德庸等。莫言獲諾獎后,據業內人士透露,僅圖書銷售碼洋就達到兩億,版稅收入極為可觀,另外作品的影視改編也引人注目。莫言的確需要一個“經紀人”來為他打理這些繁雜的事務。但目前出版圈的專業經紀人十分難尋,莫言不得不讓其女兒挑起這個重擔。朱德庸前些年在大陸一直由點形文化擔任其經紀公司,處理其作品的出版及改編等事宜,最近由磨鐵公司接替其在大陸的經紀事務。
三、兼任經紀人角色的書商或出版公司。規模較大的如長江文藝、磨鐵、藍獅子等。這些出版公司與作家簽訂出版合同,同時也負擔其作品的宣傳和作家的形象定位、寫作路線等方面的規劃,在某些方面,兼任了其經紀人的角色。但中國有市場號召力的作家并不多,容易出現哄搶的局面,作家們經常更換出版社,一個作家與一個出版社或出版人專一合作的案例不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