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文風的轉變與批評的繁榮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2月20日09:30 來源:文藝報 田川流

     

     

     

      近年來,我國文藝批評呈現出興盛的態勢,從事批評的隊伍有所擴展,批評的文體與形式增多,批評的質量也獲得提高。但是,文藝批評活動中仍存在種種文風不正的表現,成為影響我國文藝發展的重要障礙。改善文風,轉變文風,堅持科學的態度,堅持實事求是的作風,是文藝批評的基本要素,早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也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當務之急。

      當下批評文風的不正具有多種表現。

      淺嘗輒止,虛以委蛇。一些批評面對文藝活動、作家藝術家及其作品,僅僅止于表層的評說,并不打算做深入的研究。他們或者旨在對某個領導意圖的詮釋,對時下文壇某些現象的褒揚,只是堆積一些表面的、程式化的套話,不痛不癢,不溫不火,對批評客體既不予以全面解析,也不進行深度評判;或者受人之托,不得不做,漫不經心,虛以委蛇,說些言不由衷的話,明顯帶有應付和交差的意味;或者沿襲充分肯定、最后稍稍指出一點不足的模式,無傷大雅,圓潤通暢,誰也不得罪,你好我好大家好,樂陶陶,暖融融,皆大歡喜。他們時時擔心來自領導、媒體以及文藝創作者、制作者、營銷者等各方面的不滿,惟獨不擔心此類批評實際上已經失去了批評的意義,放棄了對于社會和受眾的基本責任。

      任意拔高,揚長抑短。此類批評大多受有關部門、企業、媒體或個人之托,不顧對象的實際水平,刻意作出過譽之詞。有的作品本來質量平平,卻任意拔高,將其夸大到令人汗顏的程度;本來還有一些亮點,卻過度渲染,直到令人反感尚不肯罷休;對于客觀存在的弱點,則百般掩飾,極力消解人們的不良印象。此類批評有的是在某種權勢的壓力之下做出的違背客觀事實的臆說,有的是在市場競爭背景下屈從于物質利益的誘使所作的被動式評述,與其說是批評,不如說是廣告更為準確。有時該類評論還以培植新生力量為理由,希望人們能以大度的心態予以寬容和理解,但其結果則是對年輕文藝工作者的誤導。此種文風或許能夠得到一些人的青睞,換來不菲的報酬,但對于文藝建設毫無益處。

      虛張聲勢,空洞無物。主要體現為以某種話語權威身份、或是以官方為背景所從事的文藝批評。此類批評通常不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而是借用某種權威的表述為理論支撐,以一般文藝政策、領導人闡述作為基本依據,使之獲得不容置疑的天然正確的地位,似乎在其背后隱喻著某種特殊的身份象征和權威性符號,于是也就難免在批評文本中時常出現以權勢壓人,以大而空泛的套話空話、貌似理直氣壯實則文不對題的話語嚇人。他們有時或采取大而化之的方式,將具有獨特意義的命題遮蔽在一般性的理論模式之中;有時則繼續沿用庸俗社會學的思維方式,以簡單的類比、對應代替復雜的個性化研究,導致論述中的邏輯混亂和以偏概全。

      食洋不化,借以蒙人。 一些看似頗具理論素養、但是大而空的批評,通常會較多引用西方當代理論家的某種觀點,加以嫁接和移植,轉化為對于中國文藝界某種現象或作品的批評。這種批評通常并未深入洞悉外國文藝理論的實質,以及生成的語境和適應性,而是采取簡單對號的方式,使之成為評述批評對象的法寶。 有人感到,如果不是引用一些西方的話語,似乎就不夠深刻,不夠先鋒,甚至搬來連他們本人也未必弄懂的理論,實在無異于蒙人。此類批評者或急于建立自己在學術界的影響,或深受學術競爭與科研指標的壓力,表現出較強的急功近利的特點。如此借他人大旗,遮掩自身學養的不足,其批評當然不會真正觸及對象的深層內涵,也不會為學術界乃至更多受眾所接受。

      相互攻訐,咄咄逼人。這種批評,或者雙方有著較深的思想與觀念的隔閡,或者在具體藝術見解上有著較大的分歧,因此在對其作品評論時失卻公正、客觀與科學的態度,或是攻其一點,不及其余,或是言辭苛刻,不給情面,甚至將話說絕,不留余地。這種批評常常超越學術研討的范疇,具有人身攻擊或揭其隱私的意味。也有人面對某些批評難以接受,予以反批評,同樣以攻訐的姿態出現,或是無理爭三分,或是得理不饒人,置斯文、雅量、體面、風度全然不顧,以致將一些不夠分量的爭議對簿公堂,大有窮追猛打、置對方于死地之氣勢。這樣的批評,熱衷于斗爭哲學,將文藝批評看作是敵對的戰場,認為只有充分的犀利、尖刻與不依不饒,方顯得自身正確與不可戰勝。

      出現文風的弊端,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和歷史原因, 同時也是當代文化建設中難以避免的現象。諸如作家藝術家提升自身作品及個人聲望的欲求、批評者對自我生存景況的焦灼和急于改善的愿望、文化藝術生產企業及個人對獲得市場與產業成就的企盼、政府文化藝術管理者對創造文化藝術實績的追求等等,都成為影響文藝批評走向科學與規范的重要因素。過度的功利性追求,過分的政績化追求,實為困擾人們進行科學的文藝批評的羈絆。批評文風不正,嚴重干擾著文化建設與藝術創新。

      改善和優化批評文風,形成科學和規范的批評態勢,促進批評的繁榮,應當注重從幾個方面加強批評者及其批評精神的建設。

      第一,強化批評者的主體意識。由于各種因素的存在,使得很多人并未將文藝批評者視作一個獨立的具有充分主體意義的群體和個體,甚至不少人們至今還將批評者看作是作家藝術家的附庸,或者是意識形態的工具,抑或是文化與藝術市場的吹鼓手。正是基于此,許多批評家難以在批評活動中以強烈的主體意識主導自身的批評活動,甚至滑向以他人意志為轉移的泥潭,失卻批評者存在的意義。

      同作家藝術家一樣,批評活動是社會文化藝術活動的重要環節,是文化建設的重要一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批評家也應當具有鮮明的濃烈的主體意識,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主導自身的批評活動,將批評活動看作是不依附于他人的具有獨立意義的研究和探索;同時,還要將其視作一項充滿了創新意義的活動,即在批評中超越作家藝術家及其作品所呈現的高度,生成自身的價值判斷和理論成果,惟此才能實現批評者自身的價值。

      批評者主體意識的確立,對于改變和優化批評文風具有本質性意義。文藝批評者應當將其是否具備主體意識作為最重要的素質來看待,在批評實踐中促使批評者主體性的不斷確立、成熟與高揚。在強烈的主體意識制導下,批評者當會以充滿激情和使命感的姿態出現于批評界,克服各種不良因素帶來的影響,不依附于任何權勢的重壓和物欲的利誘,以自己的良知面對紛繁復雜的文化藝術活動,以宏闊的視野面對當代文化發展的重要課題,以嚴謹的和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待任何一位作家藝術家及其作品,從而促使自己端正文風,不斷奉獻出優秀的批評成果。

      第二,促使批評倫理的形成。批評倫理,即在社會化的文化藝術批評活動中,人們相互間應當具有和遵循的一般道德的尺度。批評家應以一定的道德意識參與批評活動,以符合社會一般行為準則的倫理關系和尺度作為規范來評價文藝家及其作品,以基本的道德規范來約定和處理批評者與被批評者之間的關系。

      文藝批評的各方,應當形成批評倫理的共識。在當代文藝活動中,批評者與被批評者是建設文化的兩個方面,理應共同承擔起社會文化建設的重任。他們既是理論對話的兩端,又是共同建設社會文化的戰友,理應在此基礎上形成共識,以積極的和健康的態度對待批評,以有利于文化發展作為共同的目標,攜手承擔起建設與發展文化的重任。在批評活動中,應以人格平等為基礎,建立起人與人相互尊重的局面;應以共同發展為愿景,創建與人為善和強化責任的批評氛圍;應以公正、公平和實事求是為準則,實施科學的文藝批評。

      作為批評者一方,應自覺肩負起社會文化建設的責任,以推進文藝創新為目標,在批評活動中堅持說真話、真誠地說話,善意地、嚴謹地對待所有批評對象,堅持與文藝家進行科學的研討與切磋,不將學術層面的問題隨意放大,也不在涉及更廣闊領域的問題上失語,既不作無原則的吹吹拍拍,也不作傷及他人尊嚴的惡語相向。

      而作為批評的另一方, 文藝產品的創作者、傳播者、經營者等,也須深刻理解批評的意義,批評決不是簡單的歌功頌德,不是無價值的吹捧,以及浮光掠影的美譽,而是科學的評判與深刻的分析,因此應當以積極的熱忱的態度面對來自各方的批評,哪怕是比較尖刻的犀利的批評,也應當容受和理解。

      第三,建設職業化的批評家隊伍。改善與轉變文藝批評的文風,與是否擁有宏大的批評家群體、特別是能否建立起職業化的批評隊伍密切相關。

      職業性的批評家,是將參與社會文藝批評活動作為自己的基本職業,這就要求他們更應當具有批評家的職業操守,具有更高的職業化批評素養。首先,他們以文藝批評為職業,勢必具有更強的使命感和事業心,以及參與文藝活動的穩定性、持續性,在參與社會文藝批評活動中,更重視道德操守和職業信譽,更看重自身的批評作品是否符合大眾需求;其次,他們懂得,只有具備科學的理念和嚴謹的態度,方可使他們在批評生涯中獲得更好的社會聲譽,贏來更多受眾的信賴與追捧,從而得以生存和持續發展;再次,他們更渴望與眾多文藝家建立和諧的嚴謹的關系,促使他們以科學的和實事求是的態度,形成與批評對象的交流與互動,產生更為良性的批評效應。而作為兼職性的批評者,在批評理論及批評規律的研究上難免付出不足,又因各種因素纏繞,其批評的使命感和責任心也難免弱化,這將直接影響到批評活動中優良文風的形成以及批評質量的提升。建立人數眾多的職業化和業余型并舉的批評家隊伍,是我國文藝批評得以繁榮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政府應采取積極措施,優化文藝政策,推進文藝批評職業化的進程,社會各界及媒體也應充分尊重批評家的社會地位和貢獻,使他們獲得與其貢獻相適應的聲譽和報酬,保障批評家生活的必需以及批評創新活動的持續展開。

      第四,加強批評法規建設和輿論監督。作為文藝批評法規的確立和堅守,是保障文藝批評正常運行的重要基石。批評法規從屬于文藝法規。沒有完善的法規和政策,沒有以媒體為主要代表的輿論監督,便不能有效保護批評家的基本權益。只有在獲得充分保障的條件下,批評家方能暢所欲言,說真話,以真正科學的態度面對文藝活動及其產品。

      健全與完善的法規,是保障批評家基本權利和言論自由的基礎。批評家在恪守國家法規的基礎上,擁有充分的言論自由。法規應當保護人們批評與言論的權利,同時也要保障被批評者進行反批評的權利。只有在積極研討和深入對話的基礎上,才能夠出現熱烈和生動的局面,促使文風的轉變與優化。批評與被批評者之間的對話是交流與商榷的過程,其間既有親切與和諧的交融,也可能出現激烈的交鋒,法規應當充分保證對話的正常進行,杜絕對于他人帶有個人攻擊式的批評,以及對個人隱私不負責任的張揚。對那些試圖借文藝批評的平臺,達到人身攻擊甚或其他非善意目的的行為,應以法律的威嚴加以揭露和制止。

      輿論監督同樣是重要的。批評家基本權益的保障,批評與被批評者之間的某些沖突與爭議,均需要一定的社會機制加以約束與監督,而在社會監督的整體系統中,輿論監督是最為行之有效的。充分運用輿論的力量,能夠保護批評家的基本權利,調適文藝批評的氛圍,鼓勵和推進積極與健康的批評,約束和制止某些不正常與不和諧的批評。其間,既要倡導批評的充分展開與科學運行,又要監督文藝批評的各方,共同遵循公正、公平的規則;既要鼓勵批評的嚴肅與深刻,又要防止出現人身攻擊和人格傷害;既要推進批評活動的拓展,又要堅持文責自負,要求批評者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和義務。

      促進批評文風的轉變與優化,不是單純的批評家群體的問題,也不局限于文藝界自身,而與社會文化建設各方面密切相關,更與國家文藝政策的不斷調整與完善具有重要的關聯。只有促進批評文風的轉化,方能推進批評的繁榮,進而實現文化藝術活動及其產品的大幅增長和質量的提升。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潮| 99re在线视频精品|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 国产视频精品视频| 国内精品乱码卡1卡2卡3免费 | 精品久人妻去按摩店被黑人按中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午夜精品久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免费_区二区三区观看 | 国内精品福利视频| 精品日韩99亚洲的在线发布| 亚洲动漫精品无码av天堂| 国产精品青草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福利影院| 精品国产呦系列在线看|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1区2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98|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99re这里只有精品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内射视频免费|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麻豆|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美妙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人妻|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大全| 婷婷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久久久影院亚洲精品| 日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色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99久久久| 日本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