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已被證實并不是世界末日,但這卻不妨礙人們繼續沉浸在狂歡的氛圍里。提及狂歡,無法繞開的當屬本年度的網絡文學,它憑借著一個又一個的數字神話不斷刷新著自身。在唐家三少出演的盛大官方發布的首部微電影中,“驚人的數字”亦越過其他形象,成為表述的核心與主題。
數字神話背后的含義
時至今日,“網絡文學”的生產數量已堪稱世界文學史上的一大奇跡。僅起點中文網、紅袖小說網、晉江原創網、榕樹下等多家在線中文寫作平臺,每日更新的字數就近1億,累計發布字數更是超過730億。2012年4月,盛大文學為唐家三少申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當時他已經連續100個月不間斷更新小說,閱讀人次總達2.6億。這意味著在3000多天的時間里,他每天都要持續上傳文字作品。作者自言:“我最強的時候能以每分鐘140個字的速度堅持一個小時”,最多的一年他曾寫下400萬字。另外一位網絡文學“大神”——我吃西紅柿——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他一般每天要寫5到6個小時,平均一天寫6000字。
網絡作家們的勤奮耕耘為其帶來的回報之一便是VIP閱讀模式和全版權運營下的收益分配。網絡作家的生存現狀和創作成就能否以財富衡量尚有待商榷,但至少,網絡文學在市場經濟時代的強勢發展狀態已有目共睹。到目前為止,網絡文學在這個新媒體時代,很大程度上仍是依賴數字說話。文學本身是很難量化的,量化的只能是經濟指標。或許這是網絡文學作為一個文壇新生力量要獲得關注和重視的必經之路。正如瑪雅文明所預示的那樣,2012是舊時代的結束,新時代的開始。2012對網絡文學來說,亦可以看做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最新發布的《第3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手機網民已達3.88億,首次超越了臺式電腦成為第一大上網終端。至此,我國網民接入互聯網的方式發生了重要轉變。隨著3G網絡的迅速發展和智能手機功能的越來越強大,移動上網應用出現創新熱潮,許多網站乘勢推出手機閱讀客戶端。在手機用戶中,網絡文學閱讀的普及率非常高。而手機閱讀付費操作更加簡易、便捷,也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讀者的付費意愿,客觀上促進了正版閱讀的發展。
但我們也要注意到,在手機閱讀逐漸超越在線閱讀的背景下,網絡文學本身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手機用戶面對的屏幕畢竟只有幾寸,每頁能顯示的文字數量有限,每天的閱讀時長也多是一些零散、破碎的時間,因此,讀者更追求娛樂性、消遣性的淺閱讀和情節簡短獨立的碎片化閱讀,手機閱讀的這些特點,勢必影響著未來網絡文學的發展方向。
第二個事件來自盛大集團公布的數據。盛大文學自2012年第一季度開始正式盈利,凈盈利逾300萬元,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正是方才提到的無線閱讀收入的大幅提高。盛大文學作為目前我國網絡文學的執牛耳者,它的扭虧為盈具有標志性意義,證明了它披荊斬棘走出的全版權運營這條路是行得通的,原創內容對于整個文化產業鏈的源頭作用也得到凸顯——這大大提高了文學網站繼續發展的信心。然而,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全版權運營雖然成功地使網絡文學產業化,但資本的原罪令其過分強調作家與市場的關系,本質上同“網絡作家富豪榜”的思路是一樣的。在可見的未來中,網絡文學無疑仍會繼續這一發展模式,而這種模式對網絡文學發展的利弊亦同樣突出。
商業與藝術的重重博弈
《第3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調查統計報告》還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訊息:截至2012年6月底,我國網絡文學用戶總數為1.9億,較2011年年底減少4%,網民使用率為36.2%,比2011年年底減少3.3個百分點。網絡文學用戶在網絡文學的高速發展中第一次出現了減少。這一變化充分說明了目前網絡文學總體質量的不盡如人意。盡管無門檻或低門檻的創作平臺和內容的充分自由曾是網絡文學誕生之初的活力和魅力所在,但客觀上,這也造成了網絡文學作品質量的泥沙俱下、參差不齊。這一面貌并未隨著網絡文學的發展而得到改善,相反,卻愈演愈烈。“網絡作家富豪榜”出爐后,有人感慨,這“正式宣告中國進入全民沒文化的時代”。縱然言語偏激,卻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網絡文學在大眾心中的快餐式定位。所幸,這一問題已經引起了網絡文學界的重視。為提高文學新人的寫作水平,使成名作家寫出更優秀的作品,各網站都制定了一些措施。例如,中文在線旗下的17K小說網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專業的網絡文學培訓組織——17K商業寫作青訓營,對新人作家進行免費培訓。17K小說網不僅推出了《網絡文學新人指南》和《網絡小說寫作指南》,還建構了“大神課堂”、“一對一點評”等教學模式,并借助新媒體時代的各種交流工具(QQ群、BBS評點、站內信、書評區、YY語音頻道、微博、微信等)進行隨時隨地的指導和培訓。近兩年來,寫作營一共開班12期,培訓作者超過一萬人,有近千名作者成功簽約,寫作水平遠遠超過了網絡文學的平均水平。盛大文學也通過對新人作家的一對一輔導、網絡培訓、編輯訪談、開展寫作訓練營、“新人主題寫作季”等方式提高其寫作能力,并推出了包括雛鷹展翅計劃在內的一系列福利計劃,鼓勵、督促新人創作。此外,盛大文學還邀請成名網絡作家定期舉辦作家峰會,為網絡文學作家與傳統作家間的互動交流提供了機會。
不過,從網絡文學界的工作重點可看出,其行為天然脫離不了與商業的關系,最明顯莫過于盛大斥資百萬招募“白金書評人”的活動。2012年5月,盛大旗下的云中書城宣布將投入百萬元創建一個最終人數達百人的白金書評人群體,并借此搭建中國網絡文學的評價體系。活動第一季吸引了近9000名作者參與,提交了近17000篇書評作品,并最終選出了30位白金書評人,其中《武動乾坤》《天才相師》《神印王座》等熱門小說被評價得最多。這一活動充分說明,在文學批評界對網絡文學集體失語且未能建立有效評價體系的危急時刻,網絡文學內部勇敢地扛起了這一重擔。
此次評選讓我們看到了哪些網絡作品當下最受歡迎并為何受歡迎,并成功地展示了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的互動性——讀者通過評論積極地參與到網絡文學的創作中,網絡文學作者在作品的連載階段便能及時收到讀者的反饋和建議,從而不斷修改和調整自己的創作內容、創作方向。但是,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盛大強調像包裝白金作家一樣包裝白金書評人,包括啟動旗下多家網站及媒體宣傳平臺,對書評人及其作品進行推廣,每月提供基本創作保障金以及上不封頂的分成,集結出版優秀書評作品并分給高額稿酬等制度,很可能使得原先一些自發閱讀并真誠撰寫評論的書評人就此被“招安”,使原本無功利卻有價值的書評不可避免地變成為推銷作品而寫的“軟文”。在這種模式的運行下,書評很快將被商業所綁架。
顯然,改變目前的現狀光靠網絡文學內部的單一維度是不夠的,還需傳統文學和批評界發揮更大的力量。對此,中國作協開展了多項工作,引導網絡文學的健康發展。2012年2月,來自TOM在線、幻劍書盟、盛大文學、新浪讀書、搜狐原創、騰訊原創、鐵血軍事網、縱橫中文網等網站的15位網絡作家與15位國內知名作家、評論家結成“對子”,這是自去年以來第二批網絡作家與傳統作家的“結對交友”。6月,中國作協首次舉辦了網絡文學作品研討會,10位批評家對李曉敏的《遍地狼煙》、天下歸元的《扶搖皇后》、酒徒的《隋亂》、阿越的《新宋》、楊鎣瑩的《凝暮顏》等5部網絡文學作品進行了二對一的重點研討。專家學者與網絡作家坦誠地交流,不僅令網絡作家受益匪淺,同時也促進了雙方的相互學習和共同提高。10月,中國作協通過了2012年度重點作品扶持項目,其中劉曄(驍騎校)的《春秋故宅》、張院萍(院萍)的《風吹草動》、沙爽的《深的藍,淺的藍》、葉春萱(紅茶葉)的《官場風云30年》、胡冰玉(白槿湖)的《新式8090婚約》、陳錦文(神七)的《晉升》等6部作品均為網絡文學作品。還有評論家建議作家協會建立新媒體文學工作委員會,專門負責聯系網絡、手機等新媒體文學領域中的創作人才,從而對網絡文學作品的寫作、出版和閱讀等各個環節產生影響。2012年,高校進一步參與到網絡文學的活動中,對提升網絡文學的整體水平有著積極的意義。10月,由中國信息大學信風文學社主辦、全國近200所高校文學社團協辦、紅袖添香網站全程支持的“紅袖添香·第四屆信風杯全國高校征文大賽”拉開帷幕。12月,作為第四屆網絡文化節重要賽事的“長江杯網絡文學大賽”在歷時7個多月、吸引數千萬網民的參與后落下帷幕。本屆大賽共分為長篇小說賽區、中短篇賽區、人文社科賽區、故事賽區、高校選拔賽區五大賽區,黃序的《沉默基因》最終奪冠,另外,組委會還設立了新秀獎、十佳高校文學之星等獎項,以鼓勵有潛力的年輕作者。
壓力和動力之下的網絡文學經典化
與此同時,“網絡文學經典化”的聲音也頻頻傳出。對于發展至今才十幾年的網絡文學來說,“經典化”應該是言之尚早了。但這種時不我待的情緒,恰恰反映了業界對網絡文學現狀的焦慮和為網絡文學正名的希冀。網絡文學如火如荼的發展態勢與批評界對它的冷淡和失語一直就悖論般地存在著,網絡文學的飛速膨脹中,一些相對優秀的作品很容易就被淹沒在潮流更迭的汪洋大海中。不可否認,在網絡文學魚龍混雜的龐大基數里,有許多跟風、灌水的平庸之作,但也的的確確出現了一些頗具代表性的優秀作品。對網絡文學的分析梳理、歸納總結,不僅能理清網絡文學發展的線索,也能為其未來的發展找尋正面能量。
在網絡文學的經典化上,“在場”的網絡文學因與自身命運的密切相關,顯然比“不在場”的文學批評界要更急迫。如磨鐵中文網提出“經典絕不僅僅是純文學領域內的小圈子概念,不是文學評論家的書齋式品判,而是由億萬讀者選擇出來的”,由此發起了新世紀十年“十大經典作品和十大經典作家”的評選,并交出這樣一份榜單:十大作家為南派三叔、安妮寶貝、滄月、匪我思存、蔡駿、蕭鼎、江南、明曉溪、桐華、辛夷塢。十大作品為《誅仙》《悟空傳》《此間的少年》《盜墓筆記》《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七夜雪》《步步驚心》《地獄的第十九層》《千山暮雪》。盛大也通過云中書城、新浪微博策劃評選“十年網絡文學、100部最難忘的網絡小說”。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網友的自發行為,如博客“網絡文學經典”自2012年11月起開辦“你寫,我讀——對話網絡原創作家”欄目,陸續推薦原創作者和精選的網絡文學作品。對網絡文學的理解與評價可以見仁見智、各抒己見,但批評界確實應盡早變“旁觀”為“入場”,對“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學”發出屬于自己的獨立、思辨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