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來,人們常常抱怨青年一代似乎奮斗精神不足,努力向前的進取心不足。看看公務員考試,無論總人數還是一個所謂“好”位置的競爭人數,這幾年都在連創新高;看看網上一些希望更舒適生活,強烈的厭倦競爭和奮斗的帖子所表現的社會心態;看看最近一段時間,持續出現的雖然經濟并不盡如人意,但勞動力緊缺的狀況仍然持續,就可以看到不少年輕人面對著一個新的社會環境心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今天的“80后”、“90后”無論是自身條件,還是他們所處的社會條件,都已經和過去的幾代人大不相同,中國社會這些年高速的經濟成長,雖然暴露了諸多問題和挑戰,也不如許多人的期望,但其發展速度仍然是全球最快的,人們收入提升的速度也是最快的。中國社會告別匱乏已經是現實,同時“中產化”的速度正在加快,一方面隨著大城市的低收入階層收入的提高,他們進入“中產化”的狀況已經越來越明顯。隨著土地價格的提高,拆遷等雖然也引發了一些問題,也使得不少人獲得了相當大的經濟收益,他們的財產收益幾乎是過去難以想象的。另一方面,三、四線城市的經濟發展和收入的提升,也使得不少人獲益,“中產化”的速度加快,同時“80后”、“90”后都是獨生子女,他們面對的關愛遠遠超過前幾代人,即使是家境并不好的年輕人所受到的呵護和關愛也是他們的前輩無法想象的,這當然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同時中國的社會福利水平還遠未達到人們的期望。但現在看來其實中國的年輕人,隨著這種條件的改變所產生的心態的變化,卻也有值得我們高度關切之處。
這種“中產化”的年輕人的心態,往往厭倦艱苦的勞作,也厭倦長時間的努力工作,缺少遠大的理想和目標,渴望獲得一種平淡安穩的生活。同時媒體和社會也常常渲染一種不需要努力和艱苦工作,就能夠獲得舒適生活的想象。這種想象常常是以對于西方的社會福利的極度豐裕的報道和渲染來進行的。就連俄羅斯,也曾經被微博上的一些帖子,渲染為有到年齡就福利分房,無需工作就有保障的地方,引起許多年輕人嘖嘖驚嘆,無限羨慕。而今天流行的關于“拼爹”、“富二代”的渲染,一方面有其渴望社會公正的合理性,但另一方面其實也流露出復雜的心態。在嘲諷和批判中,也難免夾雜著嫉妒與羨慕。其實全球討論的所謂的中產階層陷阱問題,就包含著這種在稍一富裕之后所出現的安于現狀和懶于奮斗的心態。年輕人往往對于社會的期許和要求高,而對于自己的期許和要求低;對于父母和家庭的依賴高,而對于自我奮斗的依賴低;對于發泄情緒表達自己想法的程度高,而對于通過自己的行動改變社會和自我努力的程度低。
其實事情很簡單,社會的發展永遠需要努力奮斗,今天的中國其實仍然處于和巴西、印度、南非等國相似的發展水平上,正是需要在全球競爭中不進則退地奮斗的時代。而個體生活的改善和提升固然需要社會的努力,但最終還是取決于自己的奮斗和努力。其實在任何社會,沒有奮斗精神的懈怠,沒有努力爭取的舒適都是不可能持久的。任何高福利的后面都還有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福利不可能超出社會發展的水平,這樣的福利就是寅吃卯糧,也是不可能持續的。在看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時,有一段給我的印象至今難忘,他講到他對自己的女兒說:“孩子,你要努力做作業,中國和印度的孩子正準備搶你的飯碗呢。”競爭擴展到了全球的時候,我們的孩子不得不和美國的孩子站到一起去競爭了。美國人都有這樣的憂慮,還處在發展中的我們當然也不得不面對這樣的事實。
毫無疑問,社會應該給年輕人更多的關愛和更多的福利和保障,我們也應該為他們創造更好的條件。這些都無需爭論。但與此同時,中國青年一代仍然需要當年改革開放初期的奮斗精神,需要“中國夢”的激勵,也需要更多的對于責任的承擔。這些也都無需爭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