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湯世杰:念彼大樹杜鵑兮在高山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2年12月12日09:37 來源:人民日報 湯世杰

      人生倏忽得讓人惆悵。某些轉眼即逝的瞬間,一經歲月浸潤,便愈顯滋味悠長——時光太強大了,不經意間就將一瞬演成了經典。一晃眼,與那株高壽380歲的大樹杜鵑已告別十年。曾經的那個春夜,凡俗如我者何其幸運,竟于山泉叮咚聲中與它共享永夜,觀其巍然,聽其絮語;臨行卻忽生擔憂,倘他年再去,還能見到它嗎?如今城里移栽大樹成風,沒準兒也會把那棵杜鵑花王挖來,當做景觀樹?立馬打電話去問,得知老樹至今無恙,這才放心——說是放心,想想又何嘗能真放心?

      那樣的懷想與杞憂,其實遠不止那株杜鵑,更是它植根的森林與山地,及與它血肉相連的滄桑過往與悠遠文明,失之,則歷史會疼,時代會痛,未來將悔。當生態的日漸惡化與文化的頻仍毀斷一起撲到眼前,一個知其根底與淵源者,怎么都要淚盈滿眶了。

      細斟一時一地之自然與文明,皆歷經萬千年方至成形,遂稱家園。歲月悠悠,其間冰火雷電交替,動蕩波折頻仍,能綿延存活至今者,無不堪稱傳奇。思茲念茲,讓人怎不感從中來?杜鵑花王所在之高黎貢山腹地,于億萬年前之冰河期作為“避難所”,憑借其獨特地貌與氣候,讓無數古老動、植物繁衍至今,遂成世界十大生物多樣性富集區之一。而大樹杜鵑能繁衍至今,既有賴那片山地自然,亦難離其地數千年中養成的文明。遠在秦漢,那里便已是通達南亞、西亞甚至歐洲的蜀道之要沖,行經其間,馬鈴蹄聲至今猶聞;漢代置郡的永昌府,記錄著華夏一角的悠遠史實;近至滇西抗戰,多少男兒為御外辱捐軀疆場,血沃大地。千萬赤腳趕馬人、屯墾戍邊者、外走夷方闖蕩者和抗戰老兵的故事,正是華夏民族史詩中的壯烈音符。馬幫文化、僑鄉文化、抗戰文化與自然文化錯雜融合,方成就了極邊之地的燦爛文明。然整個杜鵑花王之家族,卻在20世紀初遇險遭劫:來自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的“植物獵人”喬治·弗瑞斯特,曾將其最大一株伐倒后鋸下一大圓盤,與萬千植物標本一起運回英倫。遙遠東方的植物基因由此匯聚歐陸,成就了歐洲花園的斑斕與絢麗;而在其祖地,大樹杜鵑倒從此湮沒無聞。幸得幾代植物學家不懈踏勘,直至上世紀80年代,方重新在那片山地尋訪到“大樹杜鵑”的華麗家族。而我所見之花王,亦曾遭雷電劈襲,主干半毀,所余半枝仍頑強生長,遂有所見之奇美。顯見一株大樹杜鵑凝結的,既是自然經典,也是文化傳奇。而時至今日,仍不乏有將枝干較大的普通杜鵑稱作“大樹杜鵑”者,連紀錄片《美麗中國》也犯下美麗的錯誤,將“植物獵人”名號加于洛克頭上。足見當今世界倡導的,關于“生物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保護應同時進行”的要義至理,已緊迫到不可稍緩施行。

      自然造福于人類及所造就的人類文明,原就以其豐富與多樣呈現于世。沒有兩片相同的山川,亦沒有兩種相同的文明。而放眼域中,伴隨著這片生養我族的大地生物形態日見缺損的,正是滋養我族心性的傳統文化的日見凋殘。梭羅曾說,“當我看到春天的景象,我以為自己擁有一本完整的詩集,然而當我知道手中的詩集其實是殘缺不全的,我感到極度的痛苦與懊惱,因為,我的祖先已經把詩集的前面幾頁,以及詩集當中最精彩的片斷撕毀了。”至于我們讀到的那部“詩集”,當今究竟還剩幾頁呢?

      當下中國的生態惡化已無需我多言,但對其深遠影響的擔憂卻遠非共識,仍須饒舌。研究表明,生態惡化不僅直接影響人們的當下生活,更關乎到人類文明的進程。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古瑪雅,全球諸多古文明所以失去昔日輝煌,消弭于歷史風煙之中,究其根本,即在生態結構的破壞與失衡;比較戰爭、政變之類事件對歷史進程的改變,結構性長期約束歷史進程的,倒是地理氣候、生態環境、思想傳統之類更深層的因素。竺可楨先生的研究早已證明,歷史上幾個氣候變冷時期,恰與北方民族的鐵蹄入侵年代吻合。

      當下中國,無論生態還是文明,仍難免讓人擔憂。衛星鳥瞰地圖上的這片大地,有多少令人揪心的枯黃?文明那株大樹如何生長?我們呼喚文明建設,可持續發展。但近些年以來,因強行拆遷與無序開發,已有三萬多處文物古跡遭毀,其所負載之歷史文化信息亦蕩然無存。長此以往,GDP即便上去了,成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大地卻新得像一片破布,月色亦渾濁如蒙羞少女,這片原本有著《詩經》、《離騷》、唐詩宋詞,對詩意充滿敬畏的大地,到底還能否讓人心安頓?讓遠行的詩魂安身?所謂“詩意的棲居”,何時不再遙遠?

      個中原因或一言難盡;但我們心太急,走得太急,必是其一。始于20世紀初的圖強似有些慌不擇路,一意追趕世界潮流的艱辛之旅,內耗外侵連連,不可不謂之壯烈。然世紀回首,路雖追上了一截,卻代價昂貴:精致兌成了粗鄙,風雅換來了艷俗,流行代替了經典,禮儀演成了拳腳;古老優雅的詞語正在消失,傳統、精美的藝術面臨困境。我們不再會用古琴彈奏高山流水,不再會在八行箋上用美麗漢字書寫信函……“大躍進”,“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繼續革命”……不一而足。我們先是把人往鄉下趕,一心讓城市鄉村化,如今又一意讓鄉村城市化,自由的鄉村轉眼變成整肅的方陣,結果一些地方城市不像城市,鄉村不復鄉村,最終必二者皆失。而一個文明國度,如印度當代思想家阿希斯·南迪所說,“只有同時具有城市和鄉村的文明才是豐富的”。

      生態養人,文化怡心。說到底,文明正是一棵五千年之大樹,須有自然與文化的豐厚土壤供其生長,方能福被華夏,幸及子孫。山川河流、生靈萬物構成的大自然乃生命的本源,文明亦依附自然生存,應對其心懷感恩,不能加害甚至糟踐。自然的荒蕪蔓延到人心,傳統文明的凋敝反過來更加劇生態的惡化。現代化進程確能帶給我們種種便捷,卻也讓許多地域性傳統文化迅速消亡;物資愈顯豐裕,我們卻愈加揪心地感受著失卻文明根柢的無根之痛!

      記得那晚在森林中蹣跚而行,空氣清冽,鳥兒啾鳴,山泉淙淙,滿眼幽綠。然那并非大樹杜鵑的獨家天下,萬千生靈都在自由自在地生長:可如大樹杜鵑高聳云天,也可如苔蘚地衣匍匐于地;可如白眉長臂猿攀援跳躍,也可如紅腹角雉碎步踟躕。自由,是森林賜予萬物的最好禮物。沒有自由的生長空間,無論生物還是文明,多樣性都無從談起。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一經開墾成橡膠林,其它植物盡悉鏟除,便不再是森林。我非一味鄙夷外來的先進,但既然大自然本身是多樣化的,文化無非人在某種特定自然條件下生存、發展的一種獨特方式,當然也就沒有一種可供全球一致仿效的文化。這與我們認同的諸多普遍價值并不矛盾,它本身也正在成為普遍價值之一。

      想起那棵大樹杜鵑花王,也想起尼采所說“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標,一切筆直都是騙人的”那句話,欲速則不達。一如任一生物都只是整個生物鏈上的一環,當下也無非文明傳承中的一環,是合格甚至優秀,失敗甚至毀斷的一環,怎么都值得深思。對了,如今在我去過的那片森林,大樹杜鵑的華麗家族在方圓3平方公里范圍里,已達240余株。而那整整一片原始森林,也依然郁郁蔥蔥——愿華夏文明的大樹亦枝繁葉茂,永續如斯。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激情| 国产精品va无码免费麻豆| 久久se这里只有精品| 九九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se精品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国产精品999视频| 久这里只精品99re66|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第100页|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2021年| 日韩欧精品无码视频无删节 | 在线电影国产精品|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 大桥未久在线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沙发午睡系列| 91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性色也|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最新国产精品第十页|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2021年|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 免费精品久久天干天干| 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福利久久香蕉中文|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国产va精品免费观看| 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精品永久久福利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人人槡人妻人人玩AV | 国产亚洲精品影视在线产品| 九九精品视频在线播放8| 国产精品宾馆在线|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观看| 精品72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小说 |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播放| 中文字幕精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