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評論 >> 正文
當我捧讀智鈞同志的又一本詩稿《嚶鳴集》,我不得不說,這是一本頗有意趣的詩集!
今天,無數(shù)的人奔走在喧囂的生活中,只能偶爾在路邊櫥窗中看看自己匆匆掠過的身影,或者習慣了開車穿行在擁堵的車流中,心里只剩下無奈的等待。無論白天還是夜晚,每一個日子都充滿焦慮,每一個日子又是那么浮躁。人們的目的很明確,要有更好的工作、收入、住房……于是,不知不覺中,人們胸中的詩意消解了。那些在綠蔭下讀詩,在熱戀中寫詩,或徜徉在田間小徑,對著高山大河吟詩,已被看成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現(xiàn)在更少有人寫格律詩了,不懂得平仄的人成千上萬,而懂平仄的倒成了稀罕之人。文化被現(xiàn)代化消解著,如同巨大的冰山漸漸消融……我想,文化是在人們的生活中,在各種喜怒哀樂的感受中生長的。智鈞同志正是善于用詩歌描繪這種感受的人。
這本《嚶鳴集》中的作品與他以往的詩不同,書中聚集了許多人物:童年、少年和青年時代的同學,小學和中學的老師,還有同事和朋友。他清楚地記著那些人的名字,描繪出他們的模樣,那些過往的人物和事件讓我覺得溫馨和懷戀。其實,每個人心中都留有往事,可是在今天忙亂的生活中,大多數(shù)人漸漸忘了那些曾在我們生命中留下印跡的老師、同學和朋友。而在智鈞同志心里,他們依舊鮮活,充滿生命力,散發(fā)著樸素的氣息。
讀著智鈞同志的詩,我有時笑了,有時也會流下淚水。他這樣寫自己的老師,讓我心里油然升起敬意:
語文算術兩相依,漏屋寒窗小土幾。
作業(yè)紅批千萬道,肩扛稚子上天梯。
再看看他寫的一位同學,很多人都會由此想起自己的童年:
發(fā)小童年趣,田園意趣長。
相邀挖野菜,互叫上書房。
爬樹槐花盛,耘田烤豆香。
風霜雙鬢染,此景夢中藏。
他還寫到一位再也見不到了的女同學,讓我很久都傷感:
天邊一片云,澤潤少年心。
稚子金蘭韻,同窗玉石音。
東南西北散,上下四方尋。
昨日知君逝,雙眸淚雨淋。
其實,友誼是詩中寶貴的元素之一,可今天的人卻失掉了許多用詩贊美友誼的能力,只是在節(jié)假日,用一條條詞藻華麗卻缺少溫度的短信以示關系的維持。
正因為缺少了那些細膩的情感和溫暖的話語,所以許多人活在物質(zhì)豐富的今天,卻懷念昨日貧困中的真情,懷念在小油燈下寫詩的日子,以及戀愛時長得不能再長的信札。大多數(shù)人只是在心中懷想,卻很少能表達那種失落與悵惘,這時候,就需要詩歌。智鈞同志大概就是在這樣的心情中寫下這本《嚶鳴集》的。
讀著這本描繪了眾多人物的詩集,我忽然想起了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在這部巨著中,他寫了上百人!那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靈魂思想熠熠閃光。普魯斯特甚至把一只蘆花雞的羽毛都細致地描繪出來,讀著他的文字,仿佛穿越時空,那只老母雞就在眼前,悠閑地踱步覓食……普魯斯特認為,人真正的生命是回憶中的生活。
讀了智鈞同志的詩,我更加堅信,普魯斯特的話是真理。于是我也想,但愿我們心中都留存下生活的記憶,無論是幸福快樂,還是憂傷哀愁,因為有回憶的人才擁有生活,而有詩意的人才擁有更美麗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