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全球華文作家為文學加熱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2年11月21日09:42 來源:深圳商報

     

     

     

    第二屆“21世紀世界華文文學高峰會”日前在臺中市舉行,數十位華文作家、學者出席了高峰會,右圖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平原,下圖為作家閻連科。   第二屆“21世紀世界華文文學高峰會”日前在臺中市舉行,數十位華文作家、學者出席了高峰會,右圖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平原,下圖為作家閻連科。

     

     

     

    深圳商報記者 夏和順 文/圖深圳商報記者 夏和順 文/圖
    莫言獲諾獎,是否意味著華文文學盛世的到來?最近十年,文學的境遇是更好還是更糟?世俗的生活與莊嚴的寫作究竟是怎樣的關系? 第二屆“21世紀世界華文文學高峰會”日前在臺中市舉行,上述話題成為熱議焦點。

      本屆高峰會由臺灣新地文學社和臺灣藝文作家協會共同主辦,馬森、郭楓、張抗抗、柳萌、閻連科、于堅、舒婷、李昂、薛憶溈、陳平原、陳思和、鄭培凱、詹澈、李瑞騰、應鳳凰、向陽、陳義芝等數十位來自兩岸及世界各地的華文作家、學者在臺灣初冬的微冷中, 合力為文學加熱。

      莫言獲諾獎成熱議話題

      華語在全球由受歧視到被重視已成為不爭事實,但華文文學仍處于弱勢和邊緣化地位,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是否意味著華文文學盛世即將到來呢?與會作家和學者也對此持不同觀點。

      哥倫比亞大學博士、臺灣著名作家、戲劇理論家馬森說,諾貝爾獎與翻譯有很大的關系,莫言的大多數作品被譯成西方文字,其中以瑞典文最多。馬森認為,《生死疲勞》不能算莫言小說中最好的,但其中關乎輪回的描寫,對西方人來說很新鮮,他的獲獎與此有關。馬森認為,華語文學有著光明的前途,諾貝爾文學獎屬于西方世界,將來華語世界,完全可能設立自己的獎項,與之相抗衡。

      本次峰會組織者、臺灣著名作家郭楓在會上做了主題演講。郭楓認為,莫言獲得諾獎令國際文學界刮目相看,拓寬了中國文學通向世界的道路,他是憑其藝術造詣,突破了瑞典文學院“評審態度的偏差”和“西方政治的傾向”,拿到了一個真正的諾貝爾文學獎。郭楓說,近十年中國作家很可能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但郭楓認為諾貝爾文學獎不能等同于偉大作家的證書,中國作家應該沉靜下來,潛心寫作,創造出華文文學史詩般的巨著。

      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鄭培凱也認為,翻譯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諾貝爾文學獎的選擇,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詩人要獲諾獎幾乎不可能。

      新時期文學與文學教育

      本次會議是一次高水平的學術會議,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陳思和、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平原,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副教授劉劍梅、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中文系教授許文榮等分別向大會提交論文,對新時期文學、文學教育等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陳思和的論文題目為《對新世紀十年文學的一點理解》,他認為2000年以后,中國新時期文學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而不是像有些批評家所說的變得更糟糕、更邊緣化。陳思和說,這是他幾年來一直保持的觀點,并不因為莫言獲得諾獎而改變。他認為,繁榮與腐朽是同體相生的,在中國社會轉型期,當代作家由官方、學院和市場三條道路開始融合,最后導致新時期文學的繁榮。

      陳平原的論文題目為《文學如何教育》,他說,文學就像大學校園內的一灣清水,它能給人以靈氣。新文化運動興起后,中國高等學校開始設立文學史課程,那是“文學教育”學院化的開端,但那時的文學課程沒有固定模式,教育家也各色各樣,譬如沈從文,他教寫作,是一對一的,教出許多著名作家;譬如顧隨,雖然沒有什么著述,但他是詞人,他在課堂上的音容笑貌,會讓學生銘記終生。陳平原希望藉追懷、重構并闡釋曾經的“文學課堂”,來為危機四伏但又充滿魅力的“文學教育”尋找突圍策略。

      世俗化與莊嚴性

      對于華文文學創作的困境與出路,與會作家提供了不同的解讀。

      中國作協副主席張抗抗認為,金錢與權力對文學的雙重控制,是海內外作家面臨的共同困境。張抗抗說:如果我們無視讀者的選擇,我們會因此失去讀者;如果我們迎合讀者的選擇,我們會因此失去自我。她認為,在高度商業化與信息化的網絡時代,純文學恰恰可以另辟一條險峻而綺麗的道路,因此她建議,“讓休閑歸于影像,讓娛樂歸于網絡,把心靈歸于文學。”張抗抗認為,讀者的審美趣味和閱讀選擇,終究會被寫作者引領,提升和改變,而不是相反。

      作家閻連科在會上發表了題為《不同脫俗的生活和莊嚴的寫作》的主題演講,他說,每個人都無法擺脫世俗生活,莫言也不例外,小說家是從世俗中來,到靈魂中去,必須認同世俗生活。他讀村上春樹的作品,最大的感覺是沒有什么內容,因為村上是一個脫俗的人,每年有相當于1100萬元人民幣的版稅收入,可以只見一個記者,這在大陸是行不通的。

      閻連科坦言,他們這一代作家可謂功成名就,但寫作也遇到了瓶頸,因為大家反對,不認同,偏離世俗生活。他舉例說,“托爾斯泰、陀斯妥也夫斯基、卡夫卡都是世俗的人,我們必須在世俗中做人,做個有尊嚴的人。”

      閻連科認為,對文學莊重性的認識,是我們今天寫作的最大障礙。他說村上春樹雖然脫俗,但他把寫作看得非常神圣,是宗教式的;莫言的寫作未必這么莊嚴,他寫《生死疲勞》只花了48天時間,但他對生活莊重性的認識,是村上所不具備的。他認為,“今天的生活是如此豐富,如此復雜,作家們生活在其中,不應該抱怨、批判和仇恨,要在生活中愛你厭煩的人,在寫作中,理解你討厭的人。”

      漢語不死新詩就有希望

      相對于小說和散文,新詩似乎面臨著更大的困境,詩人們更有從天堂墮入地獄之感。如何面對這種現實?新詩的前景究竟如何?舒婷、于堅、陳義芝、詹澈、白靈、蕭蕭等就此展開討論。

      詩人于堅認為,詩歌的邊緣化不是詩人的問題,而是因為這個時代盛行功利主義,因為漢語的詩意被遮蔽起來,它的“道”沒有被喚醒。他認為新詩是可以期待的,只要漢語不死,新詩就有希望。

      臺灣詩人陳義芝反對迎合大眾,更反對難以閱讀的標新,他認為隨著時代的扭轉,文學審美的坐標也會移動,而沒有閱讀就沒有創作。他心目中的好詩,要有感覺、有感動,還要有感應。

      臺灣詩人蕭瀟用“X”來描述臺灣新詩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走向,他說,臺灣是一個復雜的多元化社會,而詩歌就是各種文化交叉共構的結果,鑒往可以知今,至于未來,也可以用“X”來表示。臺灣詩人詹澈提出了“邊緣的前緣”說,他認為文學雖然邊緣化,但詩歌仍然處于前沿,詩人永遠是時代的先鋒。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

    6一12呦女精品|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小说| 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一夲道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91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蜜国产精品jk白丝AV网站|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22| 无码A级毛片日韩精品|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久久91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国产精品k频道在线看|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国产美女亚洲精品久久久综合| 日本午夜精品理论片A级APP发布| 久9re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精品第五页中文字幕| 亚洲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99热在线日韩精品免费| 国产在线国偷精品产拍| 久久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韩国三级|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片|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普男人 | 91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影视麻豆 |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狠狠一本精品综合网|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三上| 国产精品天堂avav在线| 真实国产精品视频国产网| 国产精品成人国产乱|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亚洲精品色播一区二区|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99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免费| 久久91精品国产91| AV天堂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