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在我們心目中的分量是最重的。但我們平時很少想到國家與自己的聯系。對身居國外的人來說,國家歸屬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事情,是生死攸關的巨大存在。比如今年,在遙遠的利比亞,3萬多中國人與全國人民一樣,再次感到了國家的分量。《國家:2011·中國外交史上的空前行動》,讓國家敘事熱烈出場。
這部以“國家”為題的“國家敘事”是何建明“一向秉承的創作風格的一次具有新的標志性意義和堪稱‘非常痛快’的敘事過程”。首先,它是一部寫大事件的作品。它細致書寫了一件中國外交史上令人難忘的大事件——2011年初,利比亞發生內戰。槍聲四起、戰火綿延,流血沖突和暴力搶劫不斷,嚴重地威脅著身處利比亞的3萬余名中國公民的生命安全。我國外交部、國資委、公安部、商務部、農業部、交通運輸部、海關總署、民航局等多部門迅速響應、齊心協力,國家派出“特別行動小組”,展開了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海外撤離行動。在短短12天內,中國“以國家的名義”,調派182架次中國民航包機、租用70架次外航包機、22艘次外行郵輪、1000余輛次客車、5艘貨輪、一艘軍艦,從戰亂中的利比亞,奇跡般地撤離35680人!并且無一傷亡。中國從利比亞的大撤離行動,圓滿得異常完美。
這樣一個舉世矚目的重大事件,深深地銘刻于中國外交史冊和世界外交史冊。另一方面,它的舞臺也十分宏闊——北京、的黎波里、伊斯坦布爾、雅典,還有班加西、塞卜哈、米蘇拉塔……何建明對這一事件的書寫,成功地填補了我國當代外交領域“國家敘事”的空白。
這是一部人物形象豐滿、情節異常密集的作品。何建明通過大量細致的采訪,既書寫了國家高層領導心系民眾安危、運籌帷幄的細節,也呈現了中國外交官廢寢忘食、緊張忙碌的形象。同時,記錄了我國駐外使領館工作人員殫精竭慮、處理紛繁復雜的外交事宜的大量鮮為人知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在緊急時刻,中國派出“特別行動小組”,舍生忘死,親臨一線。中國駐利企業的員工則隨機應變、行俠仗義……故事扣人心弦,人物栩栩如生。所有人的目的只有一個——我們的同胞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回到自己的家。
大眾在閱讀中最司空見慣的可能是“我敘事”、“他敘事”,甚至“你敘事”,而“國家敘事”——即以國家作為形象,國家利益、價值取向作為書寫對象,大概并不多見。因為,這需要寫作者既有日常積累的底氣,也有思想意識的準備,并且有那份敢闖、敢碰硬的勇氣。何建明長期以來有意識地投身于“國家敘事”,已經形成自己作品的風格和魅力。他的作品,往往立意高遠,情節細膩,敘述生動,人物豐滿,結構緊密。對何建明來說,鮮明風格的形成絕非一日之功。“國家敘述”有著巨大難度。它需要有嫻熟的題材駕馭能力,更需要思想認識上的高度。即,能夠從思想意識上,從根本理念上,與自己的敘事對象達成高度默契。
《國家:2011·中國外交史上的空前行動》更是一次急、難、險、重的敘事。是一次毅力、腦力與體力的搏斗。從事件發生,到全書截稿,給何建明的時間不多。從領到任務到完成任務,時間更少。但他扛起了這份重擔,他給年度的中國出版無疑增添了巨大的光彩。
該書創作歷時半年。何建明對50多位事件親歷者深入采訪。這為全景式、多層面、立體化地準確描述這一重大事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它既藝術地揭示了人民命運與國家間的緊密聯系,也牢靠而有力地襯托了樸素的主題:家是最小國,國有千萬家。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和平、富強、繁榮的中國,是此次成功撤離行動的強大后盾。正如該書扉頁中所言:“如果離開了自己的國家,你還會有什么?如果沒有了自己的人民,國能是什么樣?”深入此次事件的過程中,何建明進一步感受到國家力量的偉大。“如果沒有國家的強大,我們無法完成這樣一件偉大的事業。”
此外,作品成功地對此次國家重大外交行動和外交隊伍的精神風貌做了全面反映,對中國外交人員堅定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意志和努力進行了立體化刻畫,也為讀者揭開了中國外交工作的神秘面紗,使之能走進外交官的工作、生活和內心世界,增進對外交工作的理解和認同。全書飽含深情、文筆流暢、技巧嫻熟但寫法很自然、很扎實。
《國家:2011·中國外交史上的空前行動》一書,不僅僅是一曲頌歌,也是一幅雄渾的全景圖和時代敘事,作品向人們昭示的是中國人在強大的綜合國力基礎上的自信、自強、自立精神,是我們高度的應急、應變能力,字里行間流淌和彰顯的是以人為本理念所豐滿起來的大國形象。
一個國家是否強大和自信,不能僅看其GDP總量是多少,外匯儲備世界排名第幾,而要看她的精神和力量,也要看這個國家的公民無論走到哪里,尤其是在遭遇災禍或事故時,是否能夠很好地得到自己國家政府積極有力的保護。2011年中國政府積極組織利比亞中國公民大撤離,不僅在國內外贏得廣泛贊譽,也提升了中國人的自豪感和榮譽感。《國家:2011·中國外交史上的空前行動》之所以成為“國家敘事”的重磅之作,在于以大量的事實、以鮮明的書寫,塑造了一個自信強大、負起責任的大國形象,及其對外讓世界震驚,對內增強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獨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