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資訊 >> 正文

    魔術師也要讀點《紅樓夢》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6年07月04日09:04 來源:中國藝術報 吳月玲
     魔術《夢幻霓裳》 魔術《夢幻霓裳》

      澳門魔術師翁達智在不同場合都推薦過時下的熱門電影《驚天魔盜團2》 ,一則是因為這部電影在他創(chuàng)辦的翁氏魔術專賣店內取景,在電影中,這里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魔術店” ;二則這部電影里加入了魔術的元素,增加了電影的“燒腦”指數(shù)。6月19日,在廣州舉行的2016粵港澳臺魔術交流平臺建構與行業(yè)產業(yè)發(fā)展研討會上,魔術界同仁們探討了魔術教育的途徑與方法。翁達智提出,“如果魔術是藝術的話,那么魔術的藝術性在哪里?如果不能分辨出來的話,那么魔術只是娛樂。我們的業(yè)內人首先要搞清楚這一點,魔術的藝術性體現(xiàn)在哪里?我們得要查找自己在創(chuàng)作上的不足。 ”

      男魔術師一般喜歡穿黑色西服,這不單是在服飾搭配上的考慮,也有隱藏魔術手法的考慮。但在這次的粵港澳臺魔術交流展演中,來自臺灣的魔術師陳景弘在表演《鴿舞青春》時,就大膽地穿上了米色的禮服,這個節(jié)目把牌技和變鴿子結合在一起,得到了專家的好評。解放軍北部陸軍政工部雜技團副團長董爭臻希望中國魔術師的服裝都亮起來,但現(xiàn)在能亮起來的基本是港澳臺的魔術師。他問:“男魔術師都一身黑,一定是要黑的嗎? ”他回憶以前魔術界的老先生表演時著一身米色,風度翩翩,表演得出神入化。他說,如果都穿黑,就是活兒不到家、害怕。這是一個課題要攻破。另外一個問題是舞臺燈光問題。他提醒燈光亮起來不是提倡全部亮起來。有時候燈光控制得不好,或是演員站位沒站好,觀眾就能看出破綻。他呼喚中國魔術的燈光師要是專業(yè)的、科學的、準確的。

      談到魔術各工種的專業(yè)化,香港魔術師譚永銓認為,現(xiàn)在魔術的愛好者很多,學習魔術的人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當魔術師。“每一個在后臺工作的都應是魔術師,他們都懂魔術。因為每一個演出都是一個整體。一些人學魔術是為了當明星,不愿意在幕后,其實幕后的工作很重要。 ”

      中國雜技團團長張紅認為在魔術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上還有空白,她說,在這方面我國并沒有找到很好的教育路徑。她曾到韓國,想要學習他們的魔術教育,但是觀摩之后,她認為,可能韓國的魔術教育并不適合中國。面對韓國魔術產業(yè)的成熟,中國魔術師也都感覺到了壓力。譚永銓說,韓國的魔術近年來發(fā)展得很快,但我們應該看到這不是魔術工業(yè)的一己之功,而是韓國演藝工業(yè)的發(fā)展帶動起來的。魔術是演藝工業(yè)中的一部分,有整個演藝產業(yè)作基礎,韓國的魔術生態(tài)鏈就會整合得很好。

      有很多年輕的魔術師在和翁達智交流時,常會請教他表演時用什么樣的音樂。他說,如果經常看電影的,可以向電影取取經。看電影時,閉上眼睛聽聽里面的音樂,自己研究一下,什么樣的音樂給觀眾帶來什么樣的情緒。他還舉了一個例子,他常把兩本書擺在學生面前讓他們選,一本是魔術的實用書籍,一本是《紅樓夢》 ,可是沒有一個學生會選《紅樓夢》 ,其中就存在著認識上的偏差。他說:“為什么中國魔術的原創(chuàng)不足?新一代魔術師里有很多是大學生,可他們的魔術還停留在抄襲階段。 ”他認為這是文化藝術修養(yǎng)不足導致的,只有愛好藝術,才能吸收其他藝術門類的營養(yǎng),魔術才能創(chuàng)新。他還提出:“外行對魔術的評價不一定正確,但我們要聽。魔術的掌聲來得比較容易,魔術師容易膨脹起來,這其實對魔術沒有幫助。 ”

      對于抄襲,魔術師周良鐵認為:“學就是模仿,習就是練習。但在魔術界,一談到模仿仿佛就大逆不道,其實關鍵在于模仿以后不要急躁,別以為模仿完了就成功了,你還差得遠呢。一模仿就去走市場,只能讓魔術的水平越來越往下走。我們應該容忍模仿,但要反對抄襲,應該把我們老祖宗的和外國的經典魔術案例編入教材,讓經典傳承下去。 ”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