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資訊 >> 正文

    甘肅酒泉新農村少兒舞蹈美育少數民族舞蹈展演側記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6年06月29日09:58 來源:文藝報 夏寧竹

      春風“已”度玉門關

      ——甘肅酒泉新農村少兒舞蹈美育少數民族舞蹈展演側記

      出了甘肅的嘉峪關一路向西北,驕陽似火,公路兩邊幾乎是一望無際的戈壁灘和鹽堿地,玉門是這古老而狹長的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今年上小學四年級的馬乘快是甘肅玉門市小金灣民族學校的一名學生,兩年前,他做夢也沒有想到生活在西部農村地區的他也可以登上舞臺翩翩起舞。

      故事還得從2007年中國舞蹈家協會推行的“新農村少兒舞蹈美育工程”開始講起。2007年12月,為響應黨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努力豐富農 村精神文化生活、加強城鄉文化協調發展的號召,由中國文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聯合主辦,中國舞協承辦的“新農村少兒舞蹈 美育工程”在全國范圍內正式啟動。以千萬農村兒童為實施對象,抓住少兒這一藝術素質教育的最佳時期,將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教育和舞蹈美的觀 念、方法輸送到廣闊的農村天地。

      其實早在2006年起,中國舞協就已經開始組織教材編排、論證,試點實施和驗收等一系列工作,中國舞協主席馮雙白也對農村舞蹈高度重視,時任中 國舞協分黨組書記的他決定把這項公益活動一直做下去。中國舞協先后在全國各個省市設立試點,在教授孩子的同時也在培養并壯大著師資力量。2013年,這股 春風吹到了甘肅,接到任務的金淑梅老師剛剛被任命為甘肅省舞協的副主席,早就想致力于此項事業的她終于迎來了機會。

      帶著這股春風,金淑梅老師來到了玉門市小金灣學校,孩子們黝黑的小臉上寫滿了好奇。面對這些在祖國西部邊遠農村生活的靦腆而又調皮的孩子們,金 老師決定通過舞蹈為他們打開看世界的窗子。一遍又一遍,孩子們舞之蹈之,感受肢體帶來的藝術律動。然而就在孩子們笑著跳舞的背后,卻是外出打工的父母、離 異的家庭以及支離破碎的生活。金老師說,自從她了解到這些孩子們的事情,也明白了為什么孩子們在平時是那樣地頑皮,卻在最初接觸舞蹈的時候是那樣地害羞, 她決定通過舞蹈來轉變孩子們的生活。

      將近兩年的時間,“新農村少兒舞蹈美育工程”在金淑梅和她的小白楊舞蹈學校團隊的帶領下,在甘肅狹長的地理版圖上穿梭著,總行程近10萬公里, 把舞蹈課堂推廣到全玉門市57所學校,義務將120名零基礎的文化課教師培訓成為舞蹈老師,讓23517名學生接受到舞蹈教育,讓舞蹈藝術的種子在農村學 校落地、生根、發芽、生長。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孩子們的眼睛更加清澈明亮了,笑容也更加純潔甜美了,這是金老師教舞后孩子們最大的變化。“孩子們甚至和我說,想去北京,要出去讀大學。”每每 想到這些她傾注了全部心血和精力的孩子們,一種使命感和強烈的責任感就油然而生。作為一名政協委員,金淑梅有一個美好的“中國夢”,她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 關注農村現狀、關注農村藝術教育、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隊伍當中來,在三至五年的時間讓舞蹈走進酒泉每一所農村校園,讓所有的移民孩子、農村孩子分享美育的 成果,讓他們像挺拔的向日葵一樣心向陽光、追求夢想。金淑梅說:“跳舞跳的是文化,教舞蹈,就是在傳播文化,傳播愛心;舞蹈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也點亮了 孩子們心中的夢想的明燈,一盞燈可以照亮一個家庭,千百盞燈將照亮一個民族。”其實被感動的不僅僅是學生,還有老師,學舞的老師紛紛表示愿意做金老師的舞 蹈志愿者,讓這一工程,扎根農村,發揚光大,把這份愛心傳遞下去。

      馮雙白有著自己的信念,他堅信,扶貧和人心相關,精準扶貧中的文化力量不容忽視,它可以幫助人、改變人,舞蹈尤其如此,“新農村少兒舞蹈美育工 程”正是要以美育人,以藝養人,以情化人。孩子是農村建設的未來。馮雙白期望的不僅僅是教會他們跳舞,給他們帶來一時的歡樂,更期望通過舞蹈真正幫助孩子 在成長道路上建立自信,給孩子們帶來人生的改變。這是這項工程發起時的初衷,現在已經見到了實效。 (夏寧竹)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