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話劇團的力作《朝天門》,今年兩度來京,3月先參加了北京人藝舉辦的“首都劇場精品劇目邀請展”,6月又參加中國國家話劇院舉辦的“中國原創話劇邀請展”。
其實,重慶也是一座承襲著話劇基因的城市,抗戰時期,大后方戲劇運動中的重慶劇壇,名士云集,五大劇社及諸多劇團都是以重慶為基地。半個世紀之后的今天,重慶本土話劇《朝天門》也站在這厚重的歷史積淀上,演繹了誠信重義、激情澎湃的重慶風骨。
《朝天門》是一部為朝天門、為重慶人立傳的史詩般的話劇,力圖體現重慶人的品格與“朝天門精神”。這個戲以舟帆林立的朝天門碼頭30年間的變遷,鉤沉出以陸懷義為代表的重慶人熱烈的家國情懷與民族大義。遵從祖訓世代守護朝天門的船幫老爺陸懷義,在兒子陸大河的婚禮上眼睜睜看著兒子大河為革命慷慨赴死,卻將新婚即守寡的兒媳柳毓秀嫁與小兒子陸小河以謝恩人,拆散了小河與初戀情人鄧嘉瑞的愛情。民國時朝天門被規劃拆除,碼頭船工被迫搬遷,拆遷款項被小河盜取與情人私奔,兩人的愛情以小河被“放河燈”、鄧嘉瑞自殺為終結。然而這些家事都逃不脫時代的動蕩,三十年間,辛亥革命、軍閥混戰、抗日戰爭的世事遞變,都夾雜在小人物的生命中,鏤刻成那個時代的獨特印記,也凸顯出主人公陸懷義重然諾、有擔當、愛家國的英雄情懷。
劇中最典型的人物形象當屬陸懷義,他的形象復雜多面。面對不肯娶柳毓秀的小兒子陸小河,他是獨斷的封建大家長;面對購買小火輪做買辦生意的大兒子陸青山,他是思想封閉的老派生意人;朝天門拆除時,面對碼頭船工,他是敢承擔的真漢子,而獨處時卻又展示出失去了精神寄托的脆弱一面;面對大河、小河的死,他是個自責內疚的父親,面對小河投靠日本人時,他又站在國家的立場上親手弒子,是個大義滅親的忠烈之士。如此復雜的人物形象,是建立在劇情豐富、情節曲折的基礎之上的,同時也離不開演員的精湛表演。
在觀看演出時,很多觀眾不禁為陸小河和鄧嘉瑞這對悲情戀人的命運而動容,鄧嘉瑞的形象雖然在劇中并不是最突出的,但是卻能由此看出創作者的用心。嘉、瑞二字都有吉慶幸福之意,這個期盼愛情的純潔少女名為嘉瑞,她純凈美好,有重慶妹子溫柔似水、剛烈如火的性格。作者在創作這個女性形象時滿懷憐惜之情,將她比做少女綠蒂。鄧嘉瑞與陸小河的愛情帶有新時代自由的氣息,像一首朦朧的情詩,甜蜜羞澀,不顧一切地執著。可是這份甜蜜的愛情在火槍重炮之下,脆弱得不堪一擊。亞里士多德曾說“悲劇是從幸福到苦難的變遷。”也正是因為命運之手的撥弄,讓美好的事物慘遭毀滅,為這個戲的歷史厚重感又增添了一層悲劇色彩。
《朝天門》情節曲折,家事、鄉事、國事三線并進,幾條戲劇線索相互咬合交織,人物之間的關系變化與戲劇動作互為情節發展的動因,不徐不疾地展開劇情,敘述因果,結構精巧。正是因為故事所涵蓋的時代背景變換復雜,人物形象多樣,情節曲折,想要在舞臺上將這個故事演繹好,在演出中時刻抓住觀眾,將情節步步推進,也絕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