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5日,在云南昆明,有許多原本要去過圣誕節的年輕人選擇了到劇場看戲,這個戲的名字叫《護國忠魂》。這些青年懷著虔誠的心走進劇場,因為他們知道,今天他們將看到的故事和他們生活的這座城市有關,故事里的人物或許就與他們的先輩血脈相承。
一百年前,昆明這座地處邊陲不大的小城,發生了兩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重九起義、護國運動。史評:護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偉大的愛國民主革命運動。2015年12月25日,正值云南護國首義一百周年紀念日。在那個云南人一直惦念著的日子里,百年來,從沒有人在舞臺上表現過這一題材。為了讓這個日子不再留下缺憾,云南省話劇院于兩年前就有了一個相關的創作計劃。
演出開始了。百年前那場驚心動魄的正義與非正義的搏殺呈現在觀眾眼前。蔡鍔從初到云南的一名新軍旅長,在云南這塊熱土上成長為舉世矚目的護國大將軍。他身邊聚集了一群與他有著共同追求和理想的云南青年,他們共同從云南陸軍講武堂走出,響應武昌,高舉義旗,推翻了腐敗賣國的清王朝。蔡鍔將軍似一位悲情英雄,歷史將他置身于重重險境和矛盾之中。在他人生最艱難的時刻,滇軍將士堅定地站在了他的身邊,在尸橫遍野的護國戰場,蔡鍔懷抱已經逝去的滇軍士兵,對倒行逆施的袁世凱發出了他傾盡生命之力的吶喊!
年輕的觀眾激動地說:我自豪,終于知道自己生長在一座光榮的城市。
年老的觀眾感懷:終于看到了一場不談戀愛、無關風月充滿著正能量的戲。
其實,昆明的舞臺上早應該有這樣一個劇目!
創作《護國忠魂》是我懷著忐忑之心接受的任務。于我而言,從未接觸過此類題材,功力欠缺。但是那一段動人心魄的歷史一經翻開就放不下。踏入民國初年,走進昆明城那個曾經恢宏的時代,讓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在國難當頭、民族危亡之際,云南人敢為天下先,以舍我其誰的擔當,做出了護國首義的壯舉!細讀蔡鍔將軍的生平,不禁唏噓!一位偉大杰出的愛國將軍,用年輕的生命書寫了民國最具華彩的篇章,卻只在人們的記憶里留下了一個與小鳳仙的風流故事。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卻在歷史的塵埃中封存沉寂。這個題材在云南的舞臺上不該空缺啊!作為生于斯長于斯,地道的昆明人,我覺得很慚愧。昆明城以它自己的方式銘記著那個偉大的日子,護國紀念碑、護國路、護國橋一直就在我們身邊,陪伴著我們成長,可我居然從沒有走過去仔細看一看紀念碑上的碑文!只是我一個人忽略了它嗎?我都沒有看過,我們的孩子會去看嗎?作為一名從藝多年的話劇編導,我覺得自己虧欠了這段歷史,虧欠了這個題材。突然有了一種強烈的使命感,要為這座城市,這段歷史,為那些不該忘記的人拼力一搏!就算經歷一次失敗,也要把蔡鍔將軍以及那一群在民國亂世中躑躅獨行的忠魂請到舞臺上,讓今天的人們傾聽重九起義的將士們為推翻舊世界在昆明城發出的聲聲吶喊;讓今天的觀眾找到護國軍官兵們在捍衛共和的征途上留下的深深足跡。
我們的戲,是這樣開頭的。百年前的逝者,一個個滇軍將士,從現代人開鑿的時光隧道深處走了出來。他們講述著埋藏了百年的往事。一塊塊歷史的碎片,由創作者與觀眾一起拼接。創作初始,當我把這個開鑿點告訴云南省話馬捷院長時,他肯定了這個思路,我為之興奮不已!然而,真正深入其中,艱難的跋涉比想象中還要艱難。民國離我們太遠了,離開了熟知的生活,腦海里只留下一片荒漠。最痛苦時曾想過放棄,回頭卻看到,馬院長率云南省話的兩位年輕的導演唐偉、常浩,義無反顧地加入到了墾荒的隊伍里。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我們要塑造一位和以往作品完全不同的蔡鍔將軍。我們要寫那個時代和蔡鍔一樣有愛國情懷、有首義決心、有共和追求的云南人。這是一個有地域特質的群體形象,是從前這一題材的作品中從未表現過的。在我們的團隊里,大家毫無保留地貢獻出自己的智慧。
《護國忠魂》于云南護國首義百年紀念日,如愿在昆明首演,云南話劇人沒有讓這個特殊的日子,留下遺憾!
從遠方回昆探親的朋友,看戲后與我通電話一個多小時,他說這個戲讓他靜默了很久的心,又激蕩了起來。他說本以為主旋律的戲會使他抗拒,可事實并非如此!來自北京的專家們希望這個戲還能提升加工修改。他們說,千萬不要就此止步,因為目前的中國需要這樣的劇目,需要這樣的正能量!我們一直在修改,目前有記錄的修改版本是十一稿,無記錄的其實還有很多稿,并且我們還會繼續修改,在不斷地重建中,使文本里的人物一個個在舞臺上真正地鮮活起來。
前不久,《護國忠魂》有幸參加國家話劇院原創劇目邀請展,在北京隆重上演!首都的觀眾如約而至,座無虛席。撞擊山石的回聲,在首都國家話劇院劇場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