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上越新戲:引領中國戲曲創演風尚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6年05月23日09:45 來源:光明日報 王馗

    《甄嬛》(上本)

    《風雪漁樵記》
    《雙飛翼》

        “越從海上來——上海越劇院2016新劇目北京展演”近日圓滿結束,京城的越迷們被上越的三部新戲所陶醉。這三部 作品:《甄嬛》(上、下本)《風雪漁樵記》《雙飛翼》,以豐富多元的越劇流派表演、極具現代美感的舞臺呈現、飽含現代理性的文學渲染以及濃郁的劇種本體張 揚,集中地展現了當前上海越劇院的現代追求和創作理想,對越劇的新劇目建設起到了示范和導向作用,并引領中國戲曲創演風尚。

        上 海越劇院的現代追求,是通過具有現代理性的劇作家和創作團隊,讓舞臺藝術始終與時代觀念保持密切聯系,讓舞臺藝術始終在現代社會中發揮涵濡人文觀念、啟迪 社會思想的作用。作為一部已經在舞臺上演出近20年的優秀作品,《風雪漁樵記》在展演時經過作家吳兆芬的再次修刪加工,也經過了整個創作團隊的重新排演, 做到了主創團隊所說的“傳統但不陳舊,出新并不出格”。尤其是這部作品保持著當代戲曲界對于傳統戲《爛柯山》《馬前潑水》的現代觀照,一改傳統戲集中于朱 買臣妻崔氏因逼休而引發的內心困惑、坎坷遭際的故事框架,而是著力展現劉天仙激夫勵志,用潑水絕情的方式,促使朱買臣發憤圖強,在朱買臣以潑水報復之際, 用自己堅守真情、寬容羞辱的方式,促使走入情緒誤區的朱買臣主動進入自我反思和情感回歸。起伏跌宕的情節結構和細膩委婉的人性抒寫,展現了一個完全不同于 傳統戲的新故事,但又充分發揮了越劇獨擅才子佳人情緣題材的特點。尤其重要的是,該劇通過劉天仙善良柔情的人性風骨,展現朱買臣從落魄消沉到發跡變泰、再 到悔過自新的成長過程,透露出強烈的女性視角,將獨特的社會批判通過女性柔軟的心靈體驗展現出來,讓這部已經創作有年的優秀作品與時俱進,煥發出與時代相 通的時尚風采。

        當然,戲曲的現代創作不只需要單純地與時尚嫁接,更需要通過具有思想深度的作品,深刻地審視生活和情 感,理性地叩問人性和道德,讓戲曲作品真正獲得現代社會的情感回應和思想探索。這種創作理想集中體現在劇作家李莉主創的《甄嬛》(上、下本)中。這部連臺 本戲在《甄嬛傳》盛傳于網絡小說、盛演于熒屏的群趨追捧時,別出機杼,以更加簡練、更具傳奇性的編創,集中在患難相交的甄嬛與清河王、青梅竹馬的溫實初與 沈眉莊兩對感情線索,通過他們心照不宣的情感寬慰,共同面對以皇帝和華貴妃為代表的冷漠的宮廷斗爭。特別是劇中的華妃集合了原作皇后與華妃的情節,極大地 凸顯了中國戲曲重線條、重頭緒、重主角的結構特征,同時又增加了人物性格、個性的厚重與豐富,由此深刻地烘托出劇中甄嬛與皇帝的內心世界。這部作品將情節 設定在“大古代”,但卻在情感表達上實現了“極現代”,用古典的越劇形象展現現代的人心變幻。作品通過具有現代性的人文關懷,將當代的男女倫理觀念,內化 成宮廷背景下的人情糾葛,在錯綜復雜的人際恩仇中,展現人性的諒解、人心的寬忍、人生的況味,用熾烈的男女之愛、深沉的姐妹之情,詮釋現代社會中對于人性 異化的冷靜思考與熱情期待。作品既保留了《甄嬛傳》基本的故事情節,又極大地改造了原作冷酷血腥的書寫形式,展現出越劇、或者說是戲曲對這一題材的主題升 華。這種藝術方式保證了越劇的古典風采,也推動著越劇作為現代戲曲所應具有的理性反思。特別是舞臺上的高臺,一物多用,既是樓閣,又是道路;既可以是場 景,又可以是氣氛渲染者。以跨時空的方式,在舞臺上同時呈現具有影視蒙太奇效果的戲劇畫面感覺,拓展了傳統戲曲的舞臺時空流動與視覺印象,這是越劇接受現 代藝術手法進行舞臺創造的重要方式,極大地推動了劇中每個人物的心靈呈現。

        上海越劇院曾經一度立足于戲曲市場的探 索,這讓它對觀眾審美需求有更加清醒的判斷和把握,由此也決定了它不僅僅需要引領創作風向,而且將創作成果能夠反哺到自己的觀眾、自己的生態乃至自己的傳 統中去,讓優秀的探索成果凝練成演得開來、傳得下去的經典劇目。這是極具挑戰性的創作工作,尤其是新編作品更顯困難。李莉創編的《雙飛翼》迎難而上,顯示 了上海越劇院在駕馭“創新”與秉持“傳統”上的成功探索。該劇描寫的是唐代詩人李商隱身處牛李兩黨黨爭的背景下,進行艱難的人生抉擇,由此展現出一個詩人 在現實情感與社會規則中的內心掙扎。圍繞在李商隱生活中的兄弟情、兒女情成為一對不能協調的矛盾,一方是師兄令狐绹,一方是知音王云雁,前者有生命恩德, 后者是心靈愛侶,但是選擇任何一方即意味著對于另一方的傷害。正是在這樣的尷尬無奈中,主人公最終以自我放棄的方式以及對于“真心真義真性情”的本能恪 守,走出了功名與結黨的權利牢籠,自然也擺脫了背叛與欺騙的虛偽自保,張揚出一個本真的生命個體的赤子之心、赤子之行。這樣的題材和表達,最容易流為文人 的顧影自憐,也最容易走入歷史劇創作的刻板無趣,但是《雙飛翼》卻以小品式的場面建構,用詩化的語言宣敘和意境營造,極力渲染身處其間的人們不斷流動變化 著的感傷、失落和憧憬,最終將獨特人物的生命理想張揚起來。劇中洗練現代的舞臺美術與詩意的歌舞唱做相映成趣,一段段明白如話但又辭彩華美的“劇詩”,極 大地張揚了越劇唯美、抒情的古典風格和流派特色。由此,這個文人題材的編創手法就與《紅樓夢》《梁山伯與祝英臺》《西廂記》等經典作品一脈相承,《雙飛 翼》也成為上海越劇院在當前奉獻給現代觀眾值得玩味的藝術作品。

        上述三部作品集中代表了上海越劇院近年來不斷明晰的 創作思路,很好地調和了傳統繼承與創新發展的關系,以極具現代拓展的劇目成果,代表了中國戲曲在尋求現代創造的藝術高度。三部作品回應了110年來越劇向 古典與現代學習的實踐經驗,也在鄉土與城市之間的越劇生存空間中,用優秀的藝術創作聯系著觀眾歷久彌新的審美訴求,引領著觀眾與時俱進的藝術觀念,展現出 當代越劇前行者本應具有的文化責任與藝術擔當。作為越劇的前行者,上海越劇院以“越從海上來”的自信,走在了越劇不斷尋求現代突破的前沿,最值得當前中國 戲曲的所有前行者們借鑒學習!

        越劇至今已走過110年的歷程,劇種的持久發展需要擁有具有活力的戲曲生態,但必須依 靠藝術團隊和藝術傳承者的創造與引領。越劇成熟在上海,上海的城市品位為越劇賦予了深刻的現代性追求,上海的現代視野也給予了越劇長足的發展動力,而上海 越劇院通過60年來持久的傳承力與創造力,成為越劇當之無愧的前行者、引領者。那些享譽海內外的經典名劇;那些不同時期被推上舞臺和演出市場的新創作品; 那些在越劇史上標領風尚、至今神采依舊的眾多藝術流派;那些傳承有序的幾代越劇大師、名家們,都薈萃在這個藝術團體中,彰顯著一個劇種前行者應有的藝術深 度和藝術高度。因此,在中國戲曲普遍面臨著現代轉型的發展課題之時,上海越劇院對越劇現代品格的把握、延續和拓展、升華,不但對于越劇的前進方向產生著重 要的引領作用,而且對中國戲曲的發展方向產生著重要的示范意義。

        (作者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戲曲研究所所長)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