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學院版《白鹿原》的意義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6年05月09日09:47 來源:光明日報 艾莉

      “長安猶存白鹿原,世間再無陳忠實。”著名作家陳忠實先生近日辭世,但他的不朽之作《白鹿原》卻一直是影、視、劇改編的熱點。西安外事學院創作演出的學院版《白鹿原》,將于5月12日起進京演出。在北京人藝和陜西人藝兩個版本《白鹿原》珠玉在前的情況下,這部由師生創演的劇作,它與前兩版有哪些不同?又有什么亮點?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

      《白鹿原》是陳忠實先生傾其一生心血的作品,它堪稱一座富礦,話劇、歌劇、影視都改編過這部名著,雖然有不少爭議,但因原著厚重的歷史感和人物的鮮明生動,人們對其不同的改編傾注了很大熱情。相對于北京人藝版的空靈、滄桑和陜西人藝版的原汁原味,學院版《白鹿原》摒棄了灰色的調子,成為一曲樸素真誠的謳歌。說不盡的故事,不僅僅是說不盡的苦難,劇中人糾結的不僅僅是絕望、苦悶、掙扎、黑暗,更多的是驚人的浪漫,未見過的執著,陽光般的理想,以及如原一般堅實的信念。全劇以說書人的講述串聯起20個片段,隨著這些經典場景與對白如讀書般一頁頁翻過,一部原上的史詩畫卷鋪陳開來。這種自由的點式介入,抓住原著的重點、亮點,道盡了中國近代社會的歷史蒼涼。故事的簡約處理,使整臺戲沒有掉到情節展示的陳窠,較準確地抓住了原著精魂。

      學院版《白鹿原》還對劇本進行了大膽的改動:當鹿三想用梭鏢刺向田小娥時,卻下不了手,這時田小娥奪過梭鏢自己刺入胸膛;當鹿三告訴白嘉軒田小娥自盡時,白嘉軒沉思良久,自言自語道“她也說是她勾引的白孝文”,田小娥把一切責任攬到自己身上,觸動了白嘉軒。這種處理,既表現了田小娥內心的撕裂與痛苦,又保全了鹿三的善良。白嘉軒對田小娥之死的態度,讓劍拔弩張對峙的雙方有了理解的可能性,該劇還增加了白嘉軒因“養不教、父之過”而讓兒子鞭責自己的情節,這又是宗法文化松動的亮色。

      如果說帶領學生娃走進《白鹿原》源自吳京安一個陜西娃的鄉愁以及在甲子之年回報家鄉的深情,那么劇中的白嘉軒卻是他多次錯過卻又不愿錯過的角色。用他自己的話說,是“一镢頭掘出了一個深埋于黃土中的陳年舊夢,陳忠實特別希望后人解讀時能夠走出它”。于是,學院版《白鹿原》普通話與陜西方言相結合的形式中夾雜著秦腔的韻律與叫板。舞臺上近100名群眾演員中,大部分是西安外事學院影視藝術學院大一剛入校的新生。這群以陜西和山西娃組成的學生軍,將劇中婚喪嫁娶、祭祖求雨的風俗畫,演繹得頗有質感。而最成功的無疑就是吳京安扮演的白嘉軒,尤其是四句發自肺腑的用整個生命在呼喚,呼喚鹿三,呼喚朱先生,呼喚自己的兒子饒恕黑娃,當年曾經呼喚過黑娃不要用鍘刀鍘死鹿子霖。所以吳京安的四次發自肺腑的用整個生命的呼喚,呼喚出了這個人物的靈魂,這個人物的靈魂就是一個“仁”字,這也是白鹿原寶貴的精神財富。

      更為難得的是,學院版《白鹿原》還將在全國高校巡演。在西安外事學院董事長黃藤看來,以前都是高雅藝術進校園,而他們要做的是高雅藝術“出”校園。著名劇作家歐陽逸冰夸贊西安外事學院繼承了我國戲劇教育的光榮傳統,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白鹿原》不同的改編使人們看到對它不同的解讀,這也證明了這部作品不朽的魅力,更告慰天堂里的陳忠實先生。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