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話劇舞臺上缺少獨特鮮明的人物形象,真可以從老舍小說里再多借幾個過來,要是夠不上大戲,折子戲也行。
●折子戲是中國戲曲家的一大發明,我們的長篇故事都是以折子戲的形式呈現在舞臺上的,從來不需要削足適履,至于數量遠遠超出長篇小說的短篇故事,就更適合用折子戲來展現了。
老舍寫過幾十個劇本,留在舞臺上常演的就是不朽的 《茶館》;他的小說佳作要多很多,其中 《駱駝祥子》 已被不同劇種搬上了舞臺,但似乎也僅此而已。其實他筆下還有不少像祥子那樣的精彩人物,只是故事簡短了些;多年來話劇舞臺上缺少獨特鮮明的人物形象,真可以從老舍小說里再多借幾個過來,要是夠不上大戲,折子戲也行。王翔改編、林兆華導演的《老舍五則》 就是我期待了多年的這樣一個作品。
《五則》 問世已然四五年了,我是最近才在上海大劇院看到,果然眼睛一亮。五個小故事里的人物都有極為鮮明的個性———正因為短小集中,特色還更顯突出。受氣的兒媳婦按說很常見,但 《柳家大院》 里的這位受不了氣上了吊,還會在死后聽不得惡言惡語而賭氣“挺尸”坐起來,跟欺負她的家人討說法。舊社會當兵的玩女人不稀奇,相互間拜把子也很正常;可《也是三角》 里的這對兄弟兵認真想成個親,卻因囊中羞澀只好合伙娶一個老婆。哥倆本來說得好好的,還謙來讓去叫對方先“圓房”,可這“三角”怎么“圓”? 《斷魂槍》 和 《兔》 分別著眼于功夫和京劇這兩樣國粹。武功本是實用技藝,憑著它能在鏢局謀生,可現在有了洋槍,連最絕的“斷魂槍”也沒用了,逼得大師下決心“不傳、不傳”。武術難道只有在權勢者的保鏢身上才有用? 京劇倒本來就不算什么實用技藝,還能繼續供人消遣,可問題同樣是:誰來養你? 最能讓觀眾會心一笑的是那個官場故事 《上任》 ———新上任的稽查局長竟是個黑白兩道通吃的老大,他想兩邊都搞定,不料按下葫蘆浮起瓢,這里頭就有戲了。
說起來這都是些舊社會的舊人物,但在舞臺上新意十足?戳颂鄳獣r然而速朽的“新人新事”,有人不免詫異,為什么大作家刻畫 的藝術形象就是不會過時呢?今年到處都是紀念莎翁、湯公逝世400周年的演出,那些個還要“舊”得多的人物也每每能給人新的啟示,就因為大作家看人識人有獨特的視角,要想抄襲都難! 對戲劇人物來說,作家慧眼獨具發掘出來的微妙人性還必須換成舞臺形式來呈現。《老舍五則》 里大導林兆華把他的一個標志性導演手法發揮得淋漓盡致———讓演員直接對著觀眾表演,很像老舍十分喜歡也寫過很多的曲藝的演法。小說和曲藝都用敘事體講故事,《五則》 雖然改成了代言體的話劇,但調度極其簡潔,演員常常面對觀眾一字排開輪流說話,有時候甚至有點像辯論賽;雷恪生、李誠儒這些資深演員純熟的語言藝術本身就能讓不少觀眾如癡如醉。
但是,話劇這樣演畢竟還是帶來了一個問題。正宗的曲藝一般是從頭到尾直接面對觀眾表演,并不需要角色與角色之間的對手戲,因為曲藝的文本不一樣,除了跳進跳出扮演無數角色的評書和相聲這兩個例外,大多數曲藝都有唱,或者要說有著風格化節奏的韻文。而這部話劇的編劇和表演總體上并沒有按照導演的“曲藝化”或曰“布萊希特化”的理念來進行徹底的改造,說的還是仍屬生活狀態的白話;因此演員長時間面對觀眾的表演就有點像抽去了節奏、韻律的曲藝。該劇的文學顧問舒乙說,在講述這些故事的五個短篇小說里,老舍自己最中意的是 《斷魂槍》;舞臺上恰好也是這一則最“好看”———臺詞少,動作多,演員都有真功夫,完全沒有站一排朗誦的場面。
然而悖論又來了,老舍人物的最大的吸引力在他絕妙的京味兒語言,從這個角度來說,“打戲”超過“話劇”的 《斷魂槍》 又不夠過癮了。結尾的“不傳、不傳”四個字雖然余音裊裊,畢竟忒短了點。幾年前我曾和加拿大的肢體戲劇專家迪恩·吉爾默討論,想用他們做《短打契訶夫》 的方法來改編一組老舍的小說人物。現在看來,老舍的小說恐怕不怎么適宜改肢體劇,因為這些人物的口頭語言太重要了。
不過,我在 《老舍五則》 里看到了我當時那設想的另一半———用短篇故事做折子戲。
折子戲是中國戲曲家的一大發明,我們的長篇故事都是以折子戲的形式呈現在舞臺上的,從來不需要削足適履,硬編個演一晚上的全本三國、水滸、西游、紅樓,F在最有名的越劇 《紅樓夢》 學了西方話劇的模式,略去了小說中太多的精華。其實其它劇種早就有過很多取材于 《紅樓夢》 的折子戲,這條路還應該走下去,不要因為有了一個出名的“大戲”就不敢再創作同一題材的折子戲了。
至于數量遠遠超出長篇小說的短篇故事,就更適合用折子戲來展現了。折子戲短小靈活,既可以合而為一在大劇院演,也可以分開來參加綜藝晚會、去基層單位演,還可以成為廣大社區和大學劇社亟需的普及性劇本———與其拔苗助長硬拽初學者去瞎編那些速朽的“原創大戲”,創作者真應該提供些取材于經典故事、能讓人百演不厭的折子戲本子,幫助基層劇社通過演好戲來提高藝術水平,提高人文素養,也提高生活質量。上海戲劇學院人類表演學團隊創作的“韻劇”《悲慘世界》 《老人與! 就是主要為學校而做的系列折子戲,二十幾分鐘一折,演出可分可合,正在走向全國的中小學校!独仙嵛鍎t》 中有幾則也會是社區和大學生劇社歡迎的短劇———當然要得到版權所有者的許可,不能盜版演出。
這樣來看,《五則》 實在太少了點,老舍還有那么多小說,長的短的都有,能不能再弄幾則出來?甚至十幾則? 幾十則?
(作者為上海戲劇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