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和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主辦的話劇《嘿,是我》研討會近日在京舉行。宋寶珍、施旭升、陶慶梅、邵澤輝、林蔚然、楊志弘、顧春芳、周映辰等專家及該劇主創參加研討會。會議由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陳旭光教授主持。
《嘿,是我》由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戲劇影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祖紀妍編劇和導演,由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制作。該劇描述了一個男劇作家“闖入”了他筆下的一個角色女設計師的生活中,兩人繼而相愛相殺,迷幻和現實在劇中交相呈現,演出之精彩,意蘊之深邃,給觀眾帶來了更加強烈的藝術化的享受。導演從“莫比烏斯環”的概念里獲得靈感。所謂的莫比烏斯環就是說:一個正常的紙本來是兩面的,但是如果你把一個單面旋轉180度之后接在一起,它雖然還是一張紙,但就只有一個面了,玄妙之處在于我們不知道它什么時候發展到了另一面。劇中到底是男編劇創造了女設計師還是女設計師創造了男編劇?帶給我們很多思考。全劇通過描寫男女主角的情感糾葛,試圖帶領觀眾探尋生活和愛情的本質,劇本臺詞富有極強的文學性和哲學思辨性,觀眾從中也各自有了對生活和愛情的重新認知。
與會專家認為,《嘿,是我》非常恰當且藝術地將當下流行元素、現實情境與思理批判結合起來,敢于挑戰傳統,觀眾從該劇中聽到了年輕一代對生活發出的聲音,感受到其強烈的先鋒意識。
陳旭光教授對該劇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認為《嘿,是我》的戲劇表現空間開闊,具有“作者戲劇”的味道。劇中編劇尋找到自己創作的人物并展開劇情,全劇充滿了超現實奇幻色彩。超現實與現實,藝術家自體反思與世俗生活思考在劇中達成了統一。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劇研究所副所長宋寶珍談到了該劇的創作視角,她認為,劇作者在本劇中不是站在男人或女人的各自立場上來審視兩性關系,而是關注更廣泛意義上的“人”的處境。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所所長施旭升教授著重分析了劇中的極為復雜的人物關系,有力地剖析了兩個人物之間的“我”“他”關系。他認為,劇作者把“我”劃分成“我”“他”關系,在這種關系的對立中探討男女關系、社會關系,引起觀眾深刻的思辨,這是本劇第一個亮點;在處理深刻思辨時,不是硬生生地“講道理”,而是結合當下熱潮,適當地穿插喜劇元素從而吸引觀眾、引領觀眾,這是本劇的又一亮點。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顧春芳教授認為,該劇的臺詞非常具有“90后”的特色且文學性強,《嘿,是我》的主創團隊是一批來自校園的戲劇專業人才,他們的創作視角、戲劇理念以及劇本風格都彰顯了新鮮的活力,為中國戲劇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從他們身上看到了中國戲劇蓬勃崛起的新力量。此外,她也強調了戲劇不能單單有思想的外殼,新生代編劇導演更應該關注戲劇所肩負的社會責任,該劇最后的兩聲槍響將虛無感體現到了極點,盡管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震撼和深刻的思考,但今后在向社會傳遞積極的正面能量方面還要再做努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陶慶梅表示,《嘿,是我》在人物塑造和戲劇風格兩個方面都獨辟蹊徑。該劇塑造出了一個非常可愛鮮活的“作”的人物形象,讓人耳目一新。同時,該劇展現出了伍迪·艾倫式的喜劇風格,而這種喜劇風格正是當下舞臺劇所缺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