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不斷前行的軍隊雜技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6年03月30日09:06 來源:中國作家網 姚志清
     雜技《直掛云帆》

      雜技是軍隊文藝的一支勁旅。從邊防海島駐訓場為兵服務到國際賽場摘金奪銀,從中央電視臺春晚舞臺精彩表演到國際文化使者的完美呈現,到處都留下他們矯健的身影,像“一團火”燃燒自己,綻放美麗。

      挑戰極限,勇攀雜技藝術高峰。身體有極限,精神永超越。軍隊雜技團隊克服編制少、經費有限等各種困難,集中 人才,潛心創作,不斷開發新節目,突破新技巧,尋找新的表現方式,創作出了一批優秀作品。2015年2月,戰士雜技團《信息尖兵——男子高臺頂技》《夢蝶 ——男女軟功》《塑——男子頂技》榮獲第36屆法國“明日”世界雜技節集體金獎——法蘭西共和國總統獎。戰旗雜技團與云南省雜技團聯袂打造的《蹬鼓平衡造 型——傣族情》在第四屆西班牙菲格雷斯國際馬戲節上,獲銀獎和兩個評委特別單項大獎。猴年春晚現場,戰士雜技團演員李童用精湛的技藝展現了一個充滿陽光活 力、積極向上,在暴風雨中破浪前行的少年形象,完美詮釋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意蘊。戰士雜技團原團長寧根福因出任團長期間該團三次榮獲 蒙特卡洛國際馬戲節最高獎“金小丑”,2016年1月組委會授予其“特殊貢獻獎”。

      開拓創新,探索軍事題材創作。雜技以高難技術技巧為本體,多反映人類不畏艱險、挑戰極限的精神,較難具體表 現部隊的發展進程,表達官兵的細膩情感。上世紀60年代各雜技團曾命題創作了一批“革命雜技”,力圖通過雜技技巧表現主題、體現思想性,也存在著明顯的 “貼標簽”痕跡。如何運用雜技藝術形式表現軍隊的變化,反映火熱的軍營生活和官兵的豐富情感,一直是軍隊雜技團的創作瓶頸,而提高雜技思想性,增強藝術感 染力,使雜技藝術能夠更豐富生動地表現現實生活,也是雜技創作人員不斷探索、努力突破的方向。戰士雜技團圍繞強軍目標,大膽突破傳統概念,創新雜技表現形 式,創作出一臺具有強烈兵味、戰味,融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于一體的軍事題材雜技舞臺劇《破曉》。該劇源于雜技又不拘泥于本體,通過南海軍事演習背景下 兩代人命運的交織,雜技技巧在戲劇結構中的全新表達,時空交錯,情技交融,完整演繹了軍營故事,深刻表達人物思想,全面展現新軍事變革中的軍人形象,一經 上演反響強烈并廣受好評。官兵們認為,從這部戲看到了當兵的價值和意義,地方觀眾感到“軍人看了長志氣,老百姓看了更加相信自己的軍隊能打勝仗”。國家藝 術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曾評價該劇:“仿佛看了大片,感謝戰士雜技團藝術家們奉獻的精彩演出。這臺劇的主題‘破曉’不僅僅是軍事演習突出重圍取得勝利的 破曉,更是雜技人對藝術創新的‘破曉’。”該劇在第十屆全軍文藝會演中榮獲劇目獎,并入選2015年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截至目前,該劇已累計為部隊和 群眾演出近百場,為進一步鼓舞官兵士氣,講好強軍故事發揮了積極作用。

      牢記宗旨,積極為兵演出服務。雜技團隊上攀藝術高峰,下為基層服務。雜技有著人員少、節目精,一人多能,演 出不受場地限制等特點,多年來都是下部隊為兵演出服務的主力軍。2015年全軍3個雜技團隊按照全軍文藝工作者走基層部署要求,均安排一線最優秀演員和節 目下部隊演出。演職人員發揮了文藝輕騎兵的作用,上高原、下海島、走邊防、進哨所,與官兵同吃同住,把一道道“精神大餐”送進軍營、帳篷、戰壕,用充滿濃 郁兵味和超越精神的優秀雜技舒緩戰士們的訓練壓力,激發官兵們的戰斗意志,進一步催生部隊戰斗力,所到之處受到部隊廣大官兵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贊譽。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