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久違了,火紅年代的石油之歌——觀陜西人藝話劇《你在燈火闌珊處》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6年03月21日07:50 來源:中國作家網 王 敏

      看完演出,一股激情沖上心頭,我為陜西人民藝術劇院敢立潮頭唱大風,為石油工人立言的使命感和擔當精神發出由衷的敬意。這個題材駕馭起來有相當 的難度。在舞臺上將一代石油人為共和國的強盛,甘于奉獻、勇于犧牲的崇高精神和豪邁的主人翁氣魄塑造出來,不僅考驗創作者的藝術功力,更考驗創作者們對所 表現的這段素材的穿透把握能力。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譚文虎和冼由之兩家三代人。正如人們常說的:“獻完了青春獻終身,獻完了終身獻子孫”,通過兩家三代人的性格、命運的刻畫,60年來的無私奉獻,讓人們強烈感受到共和國的今天來之不易,應倍加珍惜。

      舞臺處理非常有味道:一組坡形平臺后方高高地矗立著五個鉆井塔架,將一座在廣袤的荒原上新開發的油田的規定情境呈現在觀眾面前。它蘊涵著一種象 征,就像石油人頂天立地的品格,這是我們民族的脊梁。導演宮曉東為二度創作找到了極具魅力的演出樣式:飛舞的紅旗和急促的哨聲貫穿全劇始終。譚文虎帶領著 他的團隊克服種種困難,終于讓粘稠的原油噴出井口。一面面紅旗在急促的哨聲中飛揚著。這以后,換個小場景或角度,辦公室、宿舍,戰友們、親人們,老一輩、 小一輩關于石油、關于國家、關于家庭的精神層面的無休止地爭論、爭吵、交鋒……似乎與火紅的工地沒關系,但在每段戲之間,都會有一面或數面紅旗舞動,都會 有尖厲的哨聲。還有那高亢、凄厲的信天游的現場或幕后演唱……導演調動了一切藝術元素,從視覺上、聽覺上,將那個火一樣的年代給予高度的概括與升華,成為 這個戲所獨有的語匯。這組語匯的使用,將時代的氛圍和個人的命運有機地扭結在一起,生動地將石油人為了共和國摘掉貧油帽子、為了共和國的工業化、為了偉大 的中國夢想的實現,撲身在荒原上開采石油無怨無悔的英雄壯舉給予深刻的揭示,石油人的精神就是這樣煉成的。而且,還展現了譚文虎、冼由之、冼利民、陜甘 寧、小路為代表的一代石油人成長前進的步履。有人說,石油是工業的血液。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說,這條血脈就是由譚文虎、冼由之們的血汗匯成的。他們的青春、 他們的生命化作奔涌不息的洪流,使得共和國的工業充滿生機和活力,他們用生命為共和國撐起了一片天。在演出中的一組組調度,我們感受到了創作團隊火熱的激 情和深沉的思索。

      演員的出色表演是演出中的最大亮色。他們的表演質樸、天然,那帶著陜西風味的臺詞、那諧虐的方言,使人倍感親切,將披著一身黃沙的石油戰士刻畫 得血肉豐滿。特別是馬小毛塑造的陜甘寧油田開發指揮部副總指揮譚文虎和董少敏塑造的被錯劃右派的工程師冼由之,激情中含著堅毅,苦干中帶著求索。這一組相 輔相成的形象,同一理想卻個性鮮明。他們都愛著這塊大油田,都為了早日摘掉共和國的貧油帽子而奮發圖強。但是,他們又和而不同。有些地方互相欣賞、惺惺相 惜,有些地方又堅決斗爭、各不退讓。當冼由之興奮地將有“臭雞蛋”味的巖芯送到譚文虎面前時,譚開始沒聽懂,繼而明白了,但不敢輕信,一遍遍努力抑制住自 己的激動追問,直到冼由之真的沒法解釋了,說出那句“哎呀,就是臭雞蛋味”時,作為一個工地組織者、指揮者,才努力冷靜指揮大家開機出油。這段戲兩個人的 思想層次多么準確,交流多么嚴密,絲絲入扣,動人心魄。再有譚文虎面對冼由之的大“學問”,感慨地說起自己的身世:作為一個兵,抗日戰爭中沒和日本人打過 仗,解放戰爭時沒有過長江,從年輕時一直在延安,毛主席在油燈下寫《論持久戰》和一些大文章時,油燈的油就是我送的,每天提著一瓶父親打出來的延安的石油 給毛主席送去。毛主席后來給他寫了四個大字“埋頭苦干”。從此,這四個字就深深印在我心里(臺詞大意)。馬小毛這段臺詞處理得非常到位,沒有炫耀,略帶幾 分思索甚至自嘲,邊說邊咀嚼自己的話語分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說過,舞臺上最動人的是躍動在角色身上演員的活生生的情感。我以為馬小毛的激情與思索賦予 了譚文虎新的生命意境,帶領觀眾進入藝術的思索。還有譚文虎將為冼由之“反革命右派”的甄別通知送到他手里時,冼由之愣了一下,接過來細看,雖激動但不說 話,甚至搖了搖頭,一絲無可奈何的笑浮上嘴角。一直看著他,直到有所期待的譚文虎終于忍不住了,“你怎么不感謝呀”一段戲非常深刻,將兩個人的不同性格、 不同地位、不同經歷所形成的不同態度和不同表達方式揭示得淋漓盡致。演出中這樣動人心弦的地方還有多處,就不一一列舉了。他們出色的表演,將作品的思索品 格以獨特的魅力得以呈現。

      石油人的功勞共和國不會忘記,也不能忘記,這是共和國的寶貴精神財富,將世世代代傳承下去。這就是這次創作演出的根本目的。

      這部作品的出現,是貫徹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的果實。它的成功經驗應該總結。

      一、沉潛到生活的激流中去,諦聽時代的脈動。編劇孟冰寫這個戲用了兩年多時間,八易其稿。數次深入到陜甘寧的長慶油田、延長油田,采訪了許多當 年油田的開采者,其中就有那個當年每天提著油瓶給毛主席送燈油的孩子。他說:“從采訪、初稿、再稿、再采訪,劇中人物都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們 的事跡燃燒著孟冰,激活了劇作家的生活積累,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跳動在筆端。他說,這是一部始終牽動他內心感情的戲。在劇本朗讀會上,讀劇本的他數度哽咽, 聽者也熱淚飛揚。大家都認為本子接地氣,緊扣時代脈膊。

      二、戲劇是塑造靈魂的工程,戲劇工作者要牢記自己的使命。孟冰多次說過:“我們的創作者不能一味地迎合觀眾,追著觀眾走是不可取的。精神文化產 品不僅服務群眾,也要塑造和培養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為了塑造中國石油人的創業精神,孟冰也是千百度地尋覓、吶喊。陜西人藝敢選這個題材更是需要勇氣, 這是演出取得初步成功的前提與保證。

      三、精益求精的精品意識。該戲仍要下大力氣打造成精品。可以一邊演出,一邊修改。比如人物性格和人物關系需進一步捋順,人物譚文虎與冼由之仍有 潛力可挖。譚文虎和大女兒、女婿冼利民、外孫小路等的關系還不太順暢,劇中某些行為由于悖離了人物的性格和行為邏輯,也就傷害了譚文虎這個形象。其次結尾 缺少提煉與升華。冼利民因公殉職,他母親也死了,譚文虎和冼由之都失憶癡呆不認識人了,坐在輪椅上被小護工冷落,看著讓人很不舒服。現實主義的作品還是要 使人物閃耀理想之光,給人以希望和力量。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娑擃厼娴楁担婊冨礂闁插秷铔嬮梹鍨窙鐠侯垯瀵屾0姗€鍣版搴㈡た閸旓拷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 娴滅儤鐨弬鍥ь劅
    • <鐠囨鍨�
    • 濮樻垶妫岄弬鍥ь劅
    • 娑擃厼娴楁担婊冾啀
    • 鐏忓繗顕╅柅澶婂灁
    • 闂€璺ㄧ槖鐏忓繗顕╅柅澶婂灁
    • 娴f粌顔嶉弬鍥ㄦ喅閹讹拷
    • 娑擃厼娴楅弽鈥虫疮閺傚洤顒�
    • 娴f粌顔嶉崙铏瑰缁€锟�
    • 娴f粌顔嶉柅姘愁唵

    博 客

    缂侇喗鍎抽崓鐢稿础濮橆厽鐎�

    網絡工作室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