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舞臺人物 >> 正文
2001年春,經石林老師介紹,拜師周小燕先生學唱歌的我,居然被先生挖潛,親筆寫了一紙聘書要我當周小燕歌劇中心執行主任。從那一刻起,我也是幸運的,一直在先生身邊工作、學習,并時時感受著先生的種種高尚、睿智、風趣、靈氣、神奇……
在先生奔“九”、奔“百”的高齡生涯中,始終在她的“人生足球下半場”不停奔走:她和廖昌永合作領銜的團隊,在各級領導和業內同行、社會各界的 關愛支持下,一邊攜手魏松、張建一、顧平、楊小勇、郭森、黃英、李秀英、楊光、方瓊、萬山紅、王作欣、董明霞等為代表的國內一流優秀歌唱家打造歌劇經典作 品和聲樂藝術瑰寶,一邊舉辦國際聲樂大師班繼續培養出以沈洋、于冠群、韓蓬等為代表的一批青年優秀歌唱家,同時還不斷地在理論上研究、在實踐中探索怎樣在 聲樂教學上打破“師門”、走出“校門”、沖出“國門”,怎樣攀登中國聲樂藝術的“高原”和“高峰”。
在先生仙逝的“頭七”日子里,我和她的親友、學生天天陪著她的遺體守靈。先生雖然安詳地睡著,但她一個個鮮活的形象一直浮現在眼前,歷歷在目……
先生每次出席重要會議發言,事先總會精心準備書面稿,但在發言時她又總是脫稿演講,演講中思維清晰、風趣生動,而且總是有驚人的精彩發揮。在原 創歌劇《一江春水》首演的新聞發布會上,因為歌劇創作是一個眾多要素組成的系統工程,先生原準備的發言中會表達七個方面的感謝,為了好記,她將七個方面按 “哆來咪發梭拉西”的音符來排序。這已經夠聰明了,大家對這種音樂家特色的風采欣賞不已。沒想到,98歲的先生講完七個感謝后,又突然發揮,再加了一個感 謝:“哆”。她說:“我要把這個感謝獻給在場的所有記者,因為有了你們的宣傳和支持,有了你們這個‘哆’,我們才能完成一個音樂上的完整八度。”她就這樣 即興發揮出了一個完美的感謝,也展現了一個藝術大師精益求精的創造力。
在每一屆國際大師班中,只要她有時間、體力可行,她總是堅持去聽外國大師對幾百名學生上的大課。她說:“這是國際化的聲樂教學動態,我必須了解,與時俱進。”當然,外國大師看到先生來聽課,也是又感動又緊張的。
先生教課,總是針對學生的特點因人施教,常常超時。她知道我唱歌的模仿力強,喜歡唱英文歌,就偏偏幫我補基礎課,幫我練氣息,以中文歌為教材。 每次課總是從練聲開始,聲音出來了再教我每一詞每一句怎么唱,唱好了總是要我再唱一遍、再唱一遍加以鞏固。常常我感到累了、煩了,她就鼓勵我一下;我自以 為很好了,她就戳我一下“輪胎”。說來也怪,在她的磁場感應下,我能唱出的感覺在離開她后常常又沒有了。先生說,這就是我要你補基礎、練氣息的原因。
先生教學生的絕招之一是對氣息的練習和使用。先生的這個絕招同她的打坐功力有關。她每天不管在家里還是出行在外,總要堅持打坐練身。她在打坐時徐徐吸一口氣可以吐兩分鐘,氣息在全身的貫通可以使得她全身前傾、頭腳相碰。每次打坐后就神采奕奕,盡顯調皮幽默。
記得那年她96歲生日,我和孟錦(她的女中音學生)陪她去逛恒隆廣場,她看完4個琳瑯滿目的樓面后驚喜地對我們說:“我今天是劉姥姥進大觀園 ——開眼界了,我在這里成了阿木玲。”我對她說,您可以做這些名牌服飾的模特兒,結果她馬上在LV品牌櫥窗前做了個漂亮的模特兒造型,我馬上用手機抓拍了 下來。先生的這張“模特”照,我一直保存著,更印在心里。
若篇幅不限,先生的趣事、故事,我可以講100個。
3月3日23點左右,先生在彌留之際回光睜眼,看著床邊的每一個人,眼角含著淚珠,我見此不禁心酸地想起她教我唱的第一首中文歌《我愛這片土地》,先生還想活下去,她會一直活在我們的心中。
先生的人生,跨越了整整一個世紀。先生的百年人生,譜寫了豐富美滿的旋律。先生的人生旋律,一直演繹著“真、善、美”的人格品質,一直演繹著愛 黨、愛國、愛人民的大愛情懷。先生用她百年人生中不斷凝聚的精華,以藝術家的方式獻給社會大眾,以教育家的方式傳給學生。她的人生旋律將永遠蕩漾在我們心 中,她的人格品質、她的大愛情懷、她的藝術精華、她的為人師表將永遠留在人間。
想念我的恩師——周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