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上午,文化部藝術司組織召開了2015年度話劇兒童劇發展形勢分析會。宋寶珍、歐陽逸冰、周予援、尹曉東、李龍吟、胡薇、陶慶梅、林蔚然、吳彤、徐健、高音、董寧等專家和有關院團領導,對2015年度話劇兒童劇創作演出進行了交流研討,肯定了成績,分析了問題,提出了意見和建議。會議由文化部藝術司藝術研究處處長周漢萍主持。
優秀作品不斷呈現
2015年,廣大文藝工作者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埋頭苦干、繼承創新,話劇兒童劇呈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文化部藝術司委托北京道略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開展了全國舞臺藝術演出市場統計。根據對票務系統的統計發現,2015年度各類演出劇目數量達到了9243臺,總演出場次101289場,其中,話劇993臺,演出10679場。參與演出的團體約470個,大陸團體395個,占84%,外國團體43個,演出劇目57臺,約345場。港澳臺地區團體33個,演出劇目53臺,約357場。2015年兒童劇演出劇目1033臺,演出10534場,演出場次僅次于話劇。國內團體共演出兒童劇9539場,場次占比91%。來自美國、英國、丹麥等國家的團體有62個,共演出69臺、799場,場次占比7.6%,港澳臺地區團體有10個,共演出18臺、196場,場次占比1.8%。
北京戲劇家協會理事李龍吟回顧2015年的話劇、兒童劇,談到四個“好”。一是話劇出現了很多好作品,比如《北京法源寺》、《白鹿原》、《戰馬》、《紅纓》等。在習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鼓舞下,許多文藝工作者勇于攀登高峰,積極進行藝術探索和實踐,有一些優秀的作品呈現出來,因此,要繼續保持對藝術經典的創作熱情和創作態度;二是中國喜劇的發展頗具成效。隨著北京喜劇院的成立,北京喜劇節和上海喜劇節的設立,為喜劇這一個藝術形式的振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三是除北京和上海外,話劇在其他幾個城市和地區也逐漸興起,比如西安、昆明、包頭等,這是一個好現象。四是“小劇場”的劇目質量有明顯的提高。
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副所長宋寶珍用“形勢喜人”來總結2015年的中國話劇。她說,以中國國家話劇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為代表的國有院團發揮了藝術引領與主導作用;中外交流演出日益頻繁,越來越多的世界知名導演帶著他們的成功劇作來華巡演,如德國導演托馬斯·奧斯特瑪雅的《哈姆雷特》、波蘭導演克里斯蒂安·陸帕的《伐木》、英國導演彼得·布魯克的《驚奇的山谷》、日本導演鈴木忠志的《酒神狄俄尼索斯》等,這些演出將當代劇場的新理念、新創意、新形式輸入中國本土;戲劇觀念趨于活躍,話劇的內涵與周延都有所擴展。
目前,兒童劇面臨很好的社會大環境,市場需求異常旺盛,但演出作品數量龐大,良莠不齊。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尹曉東呼吁,兒童劇面對的群體是特別特殊的群體,除了要考慮市場因素外,兒童劇創作者還應該承擔起對下一代的引導、教育的責任。“要把社會需求放在第一位。不能只跟著市場走。我們對劇目生產品質要有非常高的要求。”北京兒童藝術劇院總經理董寧說。因此,兒童劇要繼續豐富題材、開拓創新,把創作的理念與時代相結合,以適應社會和市場的需求。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原院長、劇作家歐陽逸冰點評了幾部較為突出的兒童劇作品。《大山里的紅燈籠》中劉夢生的形象塑造,說明了兒童劇的人物角色塑造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東海人魚》作為復排作品不是簡單的重復,它呈現出的很多創新理念都值得探索和研究;《胡同.com》傳達了一種愛親人、愛鄰里、愛家鄉、愛祖國的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在進行兒童劇創作時要始終懷有敬畏之心,對經典題材進行再創造,這樣才能傳承我們寶貴的童話傳統。”歐陽逸冰總結道。
人才培養是關鍵
2015年話劇兒童劇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作品,而人才培養始終是各院團、劇院以及學術機構擺在首位的工作。
與會專家充分肯定了與院團結合來培養人才的方式。以《戰馬》為例,演出期間很多觀眾都被舞臺上令人震撼的“人馬情未了”的故事感動,大家更為整個演出整體制作的精良而由衷贊嘆,稱贊舞臺劇《戰馬》中文版的誕生為中國舞臺藝術樹立了新的行業標桿。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周予援在談到《戰馬》時指出:從《戰馬》的創作、編排和演出過程中,我們培養了一批諸如舞美設計、舞臺監督等的專業人才,雖然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打磨期,但他們的技術水平都得到了明顯的提高,這也是《戰馬》帶給我們的最重要的收獲。
文化部和多個社會機構的重視與支持進一步推動了話劇兒童劇的人才培養工作。文化部連續多年與上海戲劇學院合辦國際導演大師班,培育了100多導演人才。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創作室主任吳彤談到,北京人藝借助國家藝術基金計劃在2016年舉辦編劇人才培訓班,希望能夠給人藝原創隊伍注入新鮮的活力;《新劇本》執行主編林蔚然從戲劇雜志的角度談到了培養人才的工作計劃,表示2016年會面向全國對30個中青年編劇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培訓。
對話劇兒童劇而言,表演人才的培養尤為重要。“應該把表演提升為一種精神行為,讓演員以身體為媒介重新回歸到戲劇本質,演員自身的爆發力、表現力以及對舞臺感的拿捏需要長期不間斷的訓練和磨合。因此,要充分重視和實踐演員人才的培養,讓表演本身的巨大魅力在舞臺上充分釋放。”中央戲劇學院戲文系教授胡薇說。
需要正視的問題
雖然2015年話劇兒童劇呈現了樂觀的發展形勢,但一些問題仍然需要我們關注并尋求解決途徑。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陶慶梅談到,我們現在面臨的是工業化的戲劇生產,因此,要更新創作理念。例如,現在的演出都是在現代化的劇場進行,舞臺美術人員不是簡單的操作者,而是專業的工程師。凡此種種。我們要在一個新的起點之上完成戲劇上的生產機制創新,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北京社會科學院戲劇研究所副所長高音指出,目前話劇創作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正視。題材相對比較單一,缺乏時代的活力;面對海外軍團的集中“轟炸”,我們需要進一步思考:如何從這些外來藝術中找到對我們有利的東西?引進新技術,更新創作理念,要做到使傳統的優秀劇目與新時代的需求結合在一起,讓它有一種重生和新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