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對得起時代 此生不遺憾——憶著名藝術家閻肅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6年02月14日10:05 來源:光明日報 光明網節目主持人 李丹
    閻肅在光明網演播室錄制《百位文藝名家講故事》欄目。光明網供圖閻肅在光明網演播室錄制《百位文藝名家講故事》欄目。光明網供圖

      2016年2月12日,新春破五,清早被辭舊迎新的鞭炮聲吵醒,卻得知了閻肅老先生逝世的消息,不由心頭一緊。自2015年9月14日因腦梗住院,五個月以來,閻老的狀況不時牽動著周圍每一個人的心弦。其子閻宇今晨在朋友圈提及了老先生臨終的模樣:“很平靜,沒有任何痛苦,就像睡著了一樣。”

      2015年5月27日,我與閻老第一次接觸。當時光明電視攝制組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一檔定于當年9月份開播的網絡訪談欄目《百位文藝名家講故事》。由于該檔欄目主題重大,主辦方經再三考慮,首期嘉賓最終敲定為著名藝術家、空政文工團創作員閻肅老先生。

      閻老不會使用電腦,不會上網,我就將節目錄制要求和采訪提綱整理提煉,編寫成手機短信,一條條發給他。他很快就回復道:“嚯!這么一大段,嚇死了!哈哈,我會好好準備,保證完成任務!”

      節目錄制當天,85歲的閻老獨自前來,為了配合錄影棚中式家居風格,特意搭了一身質地精良的白馬褂配黑褲子,頭發一絲不茍,精神矍鑠。自打他踏進演播室那一刻,整個錄影棚頓時像被點燃一般,他的談笑風生和朝氣蓬勃令在場的年輕人自愧不如。

      開機前,閻老在對面坐下,笑吟吟地對我說:“今天為見小李丹兒,我出門一路都在想咱們的采訪話題,沒問題,開始錄制吧!”真是一位自帶氣場、魅力十足的老爺子!前一刻,我還在為第一期節目樣式打板而緊張,在為第一次深度對話如此分量的老藝術家而不安。而這一刻,我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老爺子帶來了怎樣的故事。

      新中國成立之前,重慶大學工商管理系畢業的閻肅毅然決定棄學從藝,加入了西南青年文工隊。當時他的同學有考北大、清華的,有留學捷克、蘇聯的,閻肅被認為是最沒出息的一個。打小自帶文藝天賦的他回憶當時的初衷:“想法很質樸,我要為新中國做點事兒。”

      談到在文工團的日子,閻老滿臉洋溢著幸福和激情:“我就是個打雜的,什么都干過,拉大幕、協調舞臺、照明、群演、伴舞等等,都找我。但我拉大幕也操著導演的心,必須拉得和導演心里的節奏一樣。管照明,走哪我都抱著石棉燈罩,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它。事無大小,要做就做得最好,部隊需要這樣的人。”

      1953年,閻肅從文工團到了部隊當兵,這個兵一當就是一輩子。剛到部隊,沒有扛槍打靶,沒有操控飛機,閻肅結結實實地種了四個月菜。回憶這段心路歷程,閻老在節目中俏皮地噘著嘴說:“我連個飛機的影子都沒看到,這個兵我不想當,心里特別不是滋味!”但恰恰是長期扎實的部隊基層生活,讓閻肅找到了畢生藝術創作的真諦:“這些歌是怎么寫出來的?是我在部隊老老實實當了一輩子兵,把自己當作部隊一員才能悟到的情感。只有更加貼近基層,才能真正體會到生活的真實。”

      親歷部隊生活的這段日子里,閻肅創作了《我愛祖國的藍天》《軍營男子漢》《長城長》等大量膾炙人口的軍旅歌曲。而這種“接地氣”的方式伴隨著閻肅一生的文藝創作之旅。分享完打假主題歌曲《霧里看花》的創作故事之后,閻老意猶未盡地感嘆:“如今我每天依舊堅持數小時讀書,現在很多年輕人已經放棄了閱讀,成天對著屏幕。如果我書沒看夠,是想不出這些詞來的。藝術創作,要做個有心人。”

      3個小時的錄制,閻老沒有休息,一氣呵成。在采訪的最后,作為晚輩,我當然沒有放棄向閻老請教人生經驗的機會。閻老很親切地說起了自己與子女的相處之道:“我沒有決定過自己一生的道路,所以我當然不會去要求孩子們過怎樣的人生,那是他們自己的事。正直、健康、善良,是我對他們的期許。我這輩子很簡單,始終聽招呼,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怨天尤人,不去挑生活,因為這些都是我分內的事。對得起這個時代,我就足夠了。”

      1930年5月出生,1953年4月入黨,1953年6月入伍,創作了1000多部(首)作品,獲國家和軍隊大獎100余項,參與策劃100多臺重大文藝活動,先后被評為空軍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文藝工作者,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2014年文藝工作座談會上,閻肅提出了強軍文化的“風花雪月”,讓人耳目一新:那風是“鐵馬秋風”,那花是“戰地黃花”,那雪是“樓船夜雪”,那月是“邊關冷月”。

      2015年9月,閻老在昏迷前,對兒子說:“我這一生沒有遺憾。”

      (光明網節目主持人 李丹)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