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舞臺 >> 戲劇院團 >> 正文
首批劇目演出圓滿落幕
北京市劇院運營服務平臺春節后正式運營
1月31日,隨著經典京劇《大·探·二》在觀眾不舍的喝彩聲中落幕,北京市劇院運營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劇院平臺”)首批入圍的25臺優秀劇目演出圓滿收官。由北京市文化局主辦、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負責運營的劇院平臺自2015年12月8日開始試運營,在北京11家劇場上演了50場精彩演出。
演出種類豐富觀眾意猶未盡
在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文化局的關懷下,劇院平臺作為一項文化惠民工程,通過政府出資購買劇場資源,引進優秀劇目參演,統籌利用全市的劇場資源;同時首次招標引進專業運營公司,優化配置,搭建平臺,讓更多優秀劇目走進老百姓身邊的劇場,以低廉的惠民票價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劇場,讓更多觀眾看得起好戲。
劇院平臺倡導“劇精彩,聚實惠”,首批劇目演出種類豐富,受到觀眾追捧。以中國評劇院原創大型評劇《母親》領銜的戲曲演出,包括屢獲大獎的河北梆子《北國佳人》,榮獲中國戲曲現代戲突出貢獻獎的評劇《楊三姐告狀》,傳統經典京劇《紅鬃烈馬》、《大·探·二》等,而久未進京演出的豫劇《桃花庵》則吸引了大量來自河南、河北的戲迷。話劇方面,2015年度原創佳作《北京法源寺》、《戲臺》、《牌坊》是劇院平臺話劇演出的扛鼎之作,均取得票房和口碑雙豐收,小劇場話劇《那次奮不顧身的愛情》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兒童劇同樣異彩紛呈,《飛吧 丹頂鶴》、《胡同.com》征服了家長和小朋友的心,此外更有獨一無二的捷克“國劇”《光影奇遇》。與此同時,舞劇《東方之愛》、音樂會《天空之城》、音樂劇《木蘭》等也都受到了京城觀眾的熱烈追捧。
試運營成果初顯各大媒體關注
區別于普通的劇目展演,劇院平臺旨在為劇目提供優質的運營服務。劇院平臺在運營過程中,通過整合各種宣傳資源,對演出劇目進行有規劃的宣傳,全面提升票務銷售的數量和質量,與劇團一道達到雙贏的局面。
通過有效宣傳,劇院平臺的演出得到了全國各大媒體的高度關注與支持。中央電視臺和北京電視臺分別對劇院平臺兩次新聞發布會進行了特別報道,《人民日報》、《北京日報》、《北京晚報》等20多家重要報紙均以較大篇幅報道劇院平臺演出盛況,人民網、新浪網等主要網站也給予了大力支持,其中,搜狐網、網易藝術還特別推出劇院平臺專題網頁,對演出進行深度報道和宣傳,瀏覽量達上千萬次。同時首次啟動微信號推介平臺,發布演出信息,及時更新演出動態及媒體、大眾的關注熱點,“北京市劇院運營服務平臺”官方微信平臺總瀏覽量達到1.5萬余次,信息送達約4.5萬人次,其中“票選您最喜愛的劇院平臺首批演出劇目”和“票選您最喜愛的劇院平臺演出劇場”活動總參與投票量達5000人次。
試運營階段結束后,運營方進行了調研總結,對參演劇目方、劇場方以及現場觀眾的采訪和問卷調查顯示,試運營演出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
春節后正式運營
200臺好戲敬請期待
“劇院平臺的演出非常精彩,可惜我還沒看夠,希望劇院平臺還能夠繼續辦下去,讓我們老百姓有更多好戲可看。”一位剛看完演出的觀眾這樣感慨地說。
與這位觀眾有相似期待的觀眾大可放心,作為北京市重點文化惠民項目,劇院平臺將持續運營。春節過后,劇院平臺將進入正式運營階段,屆時將擴大體量,擬推出200場演出,演出時間將持續一整年。除了推出北京市優秀劇目,還將拿出一定比例提供給京津冀及全國的優秀劇目。
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鄭穎說:“北京市劇院運營服務平臺旨在整合劇場資源,扶持優秀劇目,提供惠民票價。通過近兩個月的試運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隨著劇院平臺的正式運營,將不斷總結完善,搭建更為專業的優秀劇目展示平臺,吸引更多劇場方參與這項惠民工程,建設成為全國優秀的文化試點,發揮北京文化中心示范作用,擴大首都文化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