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螢火蟲可以照亮夜空——論商洛花鼓戲《帶燈》對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6年01月29日10:08 來源:中國藝術報 孫豹隱 孫昭
    商洛花鼓戲《帶燈》劇照 商洛花鼓戲《帶燈》劇照

      根據賈平凹同名小說改編的商洛花鼓現代戲《帶燈》 ,日前亮相第十四屆中國戲劇節。這部接地氣、講述老百姓心里話的戲,被稱之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教材。而戲中熠熠閃光的女主人公帶燈的藝術形象,無疑是這部戲綻放光彩的重要因素。作為小鎮女干部的帶燈,是當下農村基層干部的一個代表性人物,她唱響的正氣歌傳遞出時代的聲音,她的情懷折射出新的時代、新的農村所需要的新型干部的素養與品質。

      舞臺大幕緩緩拉開,年輕的大學生帶燈通過公務員招考,自愿來到了邊遠的山鄉小鎮工作。她善良單純、熱情奔放、質樸執著,還有那么一點不合時宜的孤芳自賞。她信奉“不為成正果,不為修成佛。只要為村民多辦事,平平常常、順順利利依然幸福也快樂”的為人處世原則。她工作努力,積極進取,被提拔為鎮綜治辦主任。然而,社會生活的紛繁駁雜,小鎮干群關系的錯綜微妙,山村諸多的矛盾糾葛,驚天動地的上訪事件,加上家庭的瑣事、百姓的窘境將這個年輕的女干部推到了風口浪尖。

      面對復雜的矛盾和尖銳的沖突,帶燈始終不渝、義無反顧地履行著一個鄉鎮干部的職責。她主動地為村里最困難的十二個婦女家報“低保” 、聯系加工蒸糍粑的活計掙錢,同時又堅決抵制威脅利誘,不給不符合條件的村支書的相好辦“低保” ,甚至為了維護老人權益、尊崇踐行孝道而不惜與那個潑悍的女人打了一場架;她從人道主義精神出發,聯系監獄暫放在押殺人嫌疑犯回家送老父親最后一程,以至于遭來“有損政府形象”的批評;在一次慘烈的群眾斗毆事件中,干部躲的躲,閃的閃,唯獨她沖上去,制止血淋淋的武斗,導致自個兒受了傷,還挨了處分;她全心全意撲在工作上,一切以鄉親們為重,難以與丈夫廝守團聚,最后心碎地在離婚協議書上簽上自己的名字。

      這一樁樁大小事件,壓在這個年輕女干部的頭上,是考驗,還是彰顯英雄本色?應當說,劇作對帶燈的藝術處理富有匠心、很見功力;藝術的解剖力條分縷析,分寸感頗佳;人物的行為動作線,軌跡很準;舞臺上迸發的藝術沖擊力極強。帶燈不是救世主,她不可能憑借自己的一腔熱血便能澆滅一座座噴發的火山;她不是包打天下的英雄好漢,大小事情到她這里便能化干戈為玉帛;她也不是成熟到家、處理事情的頂尖高手。戲里的帶燈個性鮮明、性格豐滿,定位恰如其分。百姓的許多遭遇令她同情,農村的不少瑣事又讓她煩心。她在盤根錯節的矛盾糾結中穿行,既不愿意傷害群眾,又怕政府形象受到損傷。她面對那些讓人無法擺脫的雜亂篇章,內心的奔突煎熬不時涌動,卻掙扎著不斷向上飛升。她看似超然脫俗,情感世界卻深邃豐厚。她像一般女孩子一樣愛美,詠唱的“指甲花,指甲花” ,有俊雅芳華之美。在困難重重的工作中,她傷痕累累,依然用忠誠和擔當回答了“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當今干部必須回答的現

      實命題。可貴的是,帶燈不是站在“高大全”的云端,用漂亮的語言回答這個問題。她把理想寄寓在時代足音的音符與旋律聲中。她仿佛是現實世界里的螢火蟲,帶著一盞燈在夜空巡行,拼死地燃燒,忘我地發光……有了這樣的透視式塑造手段,人物性格不能不豐滿,心理層面、精神層面的東西不能不多樣化,人物的形象不能不裝點上豐富的內容。一個人的力量改變不了整個社會,也改變不了四周環境。可是無數的螢火蟲集結起來,就會迸發出強大積極的正能量。當“遠方飛來小小的螢火蟲,裝點了田野照亮了夜空”的悠揚歌聲響起時,群眾擁抱了帶燈。人們從帶燈的身上看到了時代的進步、社會的光明、中國夢的前景。

      帶燈的藝術形象因真實而感人,因感人而征服觀眾。倘若再要進一步探尋帶燈藝術形象塑造成功的訣竅與原委,有一個基本原因不能忽視:這部戲不是簡單地為塑造人物而塑造人物,而是旨在通過塑造為人民大眾所企盼的那種人物來記錄時代人心,傳達民眾訴求,認認真真貫徹了塑造人物需接地氣的創作原則。加之“梅花獎”演員李君梅熟悉演戲之道,塑造了人物之魂,她飾演的帶燈使表演藝術從技藝層面進入了心理層面,把藝術形象更大的魅力張揚出來,奉獻給了觀眾一個活生生的帶燈。今天,人民群眾在生活中呼喚帶燈這樣的干部,在舞臺上熱愛帶燈這樣的藝術形象。戲曲是審美的藝術,戲曲的美學精神是以人民群眾的審美情趣為核心的。只有回歸人民大眾的沃土,才能真正繼承和發展中國戲曲的美學精神,創作出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人物形象和傳世之作。如果要說帶燈藝術形象塑造成功給我們的啟迪,這應當是首要的一條。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