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戲劇藝術要守好“內容”這個初心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6年01月19日09:34 來源:光明日報 黎原

      2015年的最后一天,筆者在北京喜劇院觀看了劇院駐場作品《戲臺》。這部話劇由陳佩斯導演,毓鉞編劇,以“戲中戲”的藝術形式,喜劇的體裁調性,講述了民國時期著名老戲班子“五慶班”進京,在天橋德祥大戲院演出,遭遇了來自士兵、地頭蛇,尤其是軍閥“洪大帥”的百般刁難,雖是喜劇,卻笑中含淚。一腔蒼涼,老輩傳統藝人的艱難辛酸在喜劇情境的誤會、意外、彩頭、嚼頭當中一筆一筆勾畫出來,耐人尋味。作為駐場作品,《戲臺》撐起了北京喜劇院的招牌,在2015年7月首輪演出轟動京城后,年末演出再次一票難求,現已開始青島、南京等地的巡演之旅。

      北京喜劇院在原東方劇場的基礎上改制重建,在硬件上是有缺欠的。《戲臺》的成功,克服了硬件條件上的困難,完全以作品撐起了舞臺,讓劇場重新煥發生機。

      以作品撐舞臺,這種做法大概可以附會一種時尚的說法,即“內容為王”。劇院、劇場真實的生命力,就在于那些符合劇院藝術定位的完成度高的優秀作品,在于由這些作品,慢慢滋養和培育出來的忠實觀眾和觀劇氛圍。戲劇這一古老的舞臺藝術,不是靠著聲光電設施的“高大上”,而是靠著“內容為王”踏踏實實的創作、經營,才在文化資源多元且豐富的今天,仍然散發著醇厚獨特的魅力。

      2015年,戲劇舞臺的成績斐然。有評論稱,在電影、電視劇、動畫產業爭議越來越大的背景下,戲劇舞臺卻呈現出一種藍海勢頭。在北京,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為代表的“中國話劇”派,仍然堅守民族經典,復演《小井胡同》《茶館》,排演新作《司馬遷》《吳王金戈越王劍》,均是以國家民族歷史中的重要場景入戲,以正劇體裁塑造人藝特色。以中國國家話劇院為代表的“世界舞臺”派,則秉承與世界優秀戲劇藝術接軌的宗旨,排演《薩勒姆女巫》《紅色》等在世界戲劇史中有著重要地位的作品。此外,中外合排史詩級舞臺巨作《戰馬》,已經成為一個現象級的演出。在天津,新興的天津大劇院以著名戲劇大師曹禺為精神標桿,通過一系列邀請演出、原創探索,在宣傳和經營上緊跟市場,正在形成一股清新的力量。這種以作品形成特色、以特色形成分工,是傳統戲劇藝術在現代化的管理和市場中,逐步專業化、類型化的正途。

      這一年,“戲劇節”這個概念得到國內觀眾的接受。北京人藝的“林兆華邀請展”已經走到第五個年頭,作品范圍也越來越廣泛,其中,以色列卡梅爾劇團和蓋謝爾劇團,因為參展作品高超的舞臺藝術水平和獨特詩意,已經在中國獲得了很高的美譽度,擁有大量“粉絲”,中外戲劇交流以最廣泛而深入人心的方式展開著。而在浙江,烏鎮戲劇節日臻成熟,不但吸引了世界多個國家級名團齊聚烏鎮、多部國際劇目首度訪華,而且逐漸培育出各個演出場所的多元性以及專業性,形成全國乃至世界戲劇節中罕見的表演空間群體,發揮著現代性小劇場的重要作用。

      戲劇藝術的“內容為王”除了是一種口號,更成為一套具體的行事邏輯和規矩。在2016年,戲劇人的機遇和挑戰仍然并存,如何在紛紜的藝術業態和嘈雜的市場浪潮當中,守好“內容”這個“初心”,堅持一些看起來或許有點老套的規矩、傳統,把戲劇藝術之光傳下去、發揚開,是所有戲劇人的期望,也是責任。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