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由于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疏離和淡化,本來應該引以自豪、大力傳揚的孔子七世祖正考父的事跡卻鮮為人知。特別是他家廟銅鼎上鑄下的31字銘文:“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墻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更令許多人瞠目結舌,嘖嘖稱奇。
正考父曾連續輔佐西周時期的宋國戴、武、宣三代國君,官至上卿,身居首輔,德高望隆,居功至偉。他的一生可謂波瀾壯闊,他的事跡肯定多如繁星。一場京劇的容量有限,劇作家只好刪繁就簡,選取了筑堤修田和審考銘文兩大事件展開。
為 了給“蛟河父老解饑寒,國廩充實民長安”,正考父開始“治蛟河筑大堤為除洪患,河東岸灘涂地不復水淹。除蔞蒿剪蘆根修渠疏灌,深耕翻荒蕪地可變良田”。正 考父“大膽把官倉放,災民們先度生死關。以工代賑筑堤堰,救災治水謀兩全”。他們夫妻父子同上陣,帶領鄉親們夜以繼日地鏖戰在荒灘野嶺。連垂髫小兒、白發 老人都爭先恐后地參加進來。雖然僅靠稀粥干饃、山蔬野菜充饑,卻是意氣昂揚,“夯歌”四起。官民之間互相理解,同甘共苦,同心同德,憧憬未來:“且待長虹 臥碧水,再看蛟龍伏大堤。到那時新谷賀新歲,炊煙裊裊聽牧笛。”一派美不勝收的田園牧歌景象就在眼前,導演借鑒運用了現代戲曲舞臺的調度手法,節奏明快, 聲勢奪人,洋溢著剛健清新的時代氣息和樂觀情趣。在“七分傳統、三分古風”的創作理念下,營造出融通古今的人文之美和詩意之美。這并非是編導的瞎編亂造和 對現代戲廉價的模仿和抄襲。據歷史記載,三公時期,宋國崇德法,尚禮義,倡廉儉,戒奢靡,重農桑,修水利,可見劇中的情節場面均有歷史記載和生活依據。
常 言道: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人各有志,天壤之別。正當正考父和鄉親們篳路藍縷、胼手胝足之時,副卿卻與鄉紳狗茍蠅營,同流合污。他們欲望膨脹,私心瘋長, 如意小算盤打得乒乓亂響,企圖裹挾正考父一起營私舞弊,將墾土充公田,然后化公為私,名為公田,實為私地。正考父若肯通融,便一并打理,各得其利。如若不 肯,再下狠手動殺機。圍繞著筑堤修田,正考父與貪官和鄉紳打了個遭遇戰,展開了明里暗里的較量。副卿和鄉紳采用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并不新鮮,可以說是古 今黑暗邪惡勢力拉人下水、構陷他人的基本模式和大致縮影,很有生活真實感。官場商界的貪腐自古有之,只是如今花樣更多,手段更加隱蔽狡猾而已。
然 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盡管副卿“老虎”和鄉紳“蒼蠅”氣勢洶洶,機關算盡,最后還是躲不過正義的透析,法律的審判,道德的譴責,遭到人民的唾棄,被釘 上歷史的恥辱柱。考察和審案過程開始是云遮霧罩,波瀾不驚,邪惡勢力一時間得意忘形;但突然間就峰回路轉,柳暗花明。司馬牛突現真容,原來他不是齊國災 民,而是明察秋毫、上下貫通的欽差大人。正考父洗刷污水,得到重用升遷。如果說正考父已經練就了“金剛不壞之身”,那么劇中的丑牛(司馬牛)這個微服私訪 的“臥底”、狄仁杰式的孤膽英雄則有一雙火眼金睛。司馬牛與正考父冰釋誤會,解除猜疑,連夜探討耒耜的改進方案,“一具耒耜萬般情,深夜不眠為百姓”。那 場面充滿濃濃的書卷氣息和深深的耕讀文化意趣,古風、古韻、古意撲面而來。不過通體看來,這場正義與邪惡的斗爭似乎處理得簡單了些,側寫和倒敘的幕后戲多 了一些,然而這也是為了節約時空不得已而為之,足見劇作家之匠心。
不過,第五場《昭明》并非戲的結束,接著還有第六 場《考鼎》和《尾聲》,故事發生在正考父致仕之后,與前面的筑堤修田、公案官司好像毫無關系,但卻構成《正考父》全劇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給人的感覺 是,此戲仿佛有兩個主腦、雙重主題,突破了一般戲曲的結構規律。從塑造正考父這個人物來看,第六場《考鼎》和《尾聲》并非疣贅和蛇足,而是必須的、統一 的、完整的。鼎銘的真實性不容置疑,31字箴言赫然在目,揭示出儒家文化背景和封建制度下的清官循吏的深層思想動向和精神面貌,讀來令人振聾發聵。今天, 不能僅從字面上去膚淺地翻譯,更不應該去曲解和誤讀,而應發掘其中所包孕的積極健康的正能量。那銘文家訓不是秘而不宣的政治黑話和人生咒語,也不是隨隨便 便的官場作秀,而是儒家內斂修身的極致,是自省、自責和慎獨的體現,是孔圣家風家教世代相承的史據,是留給子子孫孫的寶貴精神財富。其目的不是為了讓人變 得謹小慎微,畏首畏尾,壓抑自閉,無所作為,而是說細節決定成敗,細微之處見精神,促使你從至精微處修身養性,逐漸達到至廣大的開闊境界,養成浩然之正 氣,鍛造成經天緯地棟梁之材,干一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千秋大業。使命越大,擔當越重,要求越高。所以正考父官位越高,人越謙恭,修身愈嚴,律己愈 苛,以至于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何也?因為你肩負著莊嚴的歷史使命。因此,你心中必須時刻裝著黎民百姓。“官高不可忘根本,根本原在民心栽”,這句唱詞道 出《正考父》極為深刻的現實意義。《正考父》全劇特別是《考鼎》一場包孕著儒家情懷,《尾聲》則飄灑著道家的神韻,儒道互補構成豐富的精神世界,從而增添 了本劇的文化信息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