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2015中國音樂:創作為先彰顯時代精神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12月30日10:31 來源:中國藝術報 張悅

    復排歌劇《白毛女》延安首演劇照  盧旭  攝

      全國音樂創作座談會提振精神

      作為中國音樂家協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后的第一個重要會議,音樂創作被放在了首位。9月11日,由中國音協主席團牽頭的全國音樂創作座談會 在京召開。在習近平總書記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即將一周年之際,中國音協舉辦這次音樂創作座談會有著特殊的意義。前來赴會的全國近50余位老 中青音樂創作者真誠交流、各抒己見,為音樂創作工作把脈和布局。

      音樂創作者針對如何以“精品力作”為目標展開音樂創作工作,進行了積極思考和探討。中國音協主席葉小鋼提出的思考引起大家的強烈共鳴——創作應 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去反映和表達人民的共同心聲,要有很深的人文理想和文化情懷,緊扣社會主旋律,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謳歌偉大的時代與偉大的中國人 民;藝術歌曲和交響音樂等類型音樂創作應貼近人民、貼近生活,以人民熟悉的生活內容為對象,創作出有獨特個性的藝術精品;讓中國的音樂文化走出去,讓中國 時代精神在世界文化環境中產生影響;發展民族器樂音樂是中國作曲家不容推卸的社會責任,作曲家應重視民族器樂音樂精品創作;西方類型音樂在創作題材上要和 中華傳統和民族文化結合,加強體現中國風格韻味、中華審美趣味、中華文化精神、中華審美追求的優秀音樂作品創作;加速音樂傳播渠道的整合和利用,讓洶涌的 音樂新流量改變我們的文化未來。

      金鐘獎獎項壓縮含金量更高

      兩年一屆的中國音樂金鐘獎比賽今年又逢賽季。經過九屆錘煉,金鐘獎評獎領域不斷拓寬,評審機制更加科學,受眾面不斷擴展,成為中國音樂的權威獎 項、社會公認的知名品牌。10月21日至30日,首先舉辦的第十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全國民樂(二胡、彈撥)比賽在江蘇南京、無錫同時舉行。其中,彈撥類樂器 揚琴、中阮、柳琴、三弦首次納入金鐘獎比賽,這也歷史性地實現了民樂項目上的“全覆蓋” 。11月18日至24日,第十屆中國音樂金鐘獎聲樂(美聲組、民族組) 、小提琴和手風琴四項賽事經過復賽、半決賽、決賽的緊張賽程,在廣州揭曉各個獎項,其中的手風琴比賽也是首次納入金鐘獎比賽中。

      值得一提的是,這屆中國音樂金鐘獎是在全國性文藝評獎制度改革全面開展后,舉辦的第一個國家級藝術大賽,獎數少、競爭大,社會關注度高,更要求 公平、公正、公開的評審原則,以及在評獎與遴選上做到嚴守規則、嚴明紀律。而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獎項壓縮而含金量增加,這樣的變化不僅對于選手來講競爭更為 激烈,對評委的評分來講也比較困難。最終能夠進入決賽的都是以綜合實力取勝,在專業性上更是優中選優。

      國家出臺利好政策繁榮音樂產業

      音樂產業因其產業鏈長、關聯產業多、滲透力強,在文化產業中一直居于重要地位,發展空間和市場潛力巨大。隨著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播放設備的發 展,音樂的創作、生產、傳播和消費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我國現代音樂產業體系還不完備、原創能力不強、音樂企業規模不大、高素質人才缺乏、版權保護體系尚不 完善等問題,制約了音樂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11月17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發《關于大力推進我國音樂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以加快音樂產業轉型為重點,以培育音樂產業龍頭企業和新興文化業態為依托,以聚集高端、高效、高附加值的音樂產業要素為動力,不斷完善產業功能,大力推 動民族原創音樂作品的生產和出版,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干音樂企業。并提出在“十三五”期間,打通音樂創作、錄制、出版、復制、發行、進出口、版權 交易、演出、教育培訓、音樂衍生產品等縱向產業鏈,連接音樂與廣播、影視、動漫、游戲、網絡、硬件播放設備、樂器生產等橫向產業鏈,基本形成上下游相互呼 應、各環節要素相互支撐的音樂產業綜合體系。推出一批經典性音樂作品,催生一批創新型音樂企業,造就一批重量級音樂人才。到“十三五”期末,整個音樂產業 實現產值3000億元。

    第十屆中國音樂金鐘獎頒獎現場  張大勇  攝

      奏響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最強音

      在中國音樂歌曲寶庫中,抗戰歌曲非常具有代表性,凝聚了人民的智慧,也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體現了人民的意志。在今年紀念中國人 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潮中,音樂界唱響了最強音,他們用全方位、多角度的藝術構思為聽眾勾勒出一部部中華兒女救亡圖存、生生不息的 歷史長卷。

      9月15日,由中國文聯、中國音協、中國出版集團人民音樂出版社共同主辦的“歷史的回聲” ——抗戰歌曲音樂會在京舉行。音樂會上,十余位老中青三代歌唱家與多個合唱團為首都各界聽眾獻上《松花江上》 《救亡進行曲》 《鐵蹄下的歌女》 《長城謠》 《嘉陵江上》 《梅娘曲》 《五月的鮮花》《歌八百壯士》 《保衛黃河》等20余首在鮮血中誕生、在炮火中唱響的抗戰歌曲。音樂會演出曲目全部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抗戰歌選》 。 《抗戰歌選》收錄了1931年至1945年間創作的364首不同形式、不同地域、不同題材的抗戰歌曲集。8月26日,在國家大劇院舉辦的由中央音樂學院主 辦的“銘記歷史珍愛和平”音樂會上重演了兩部經典名作——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七交響曲“列寧格勒” 》和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 。 《黃河大合唱》兩位權威詮釋者——88歲高齡的著名歌唱家郭淑珍任藝術總監,著名指揮家、 92歲高齡的嚴良堃擔任藝術指導,兩位音樂家不僅悉心指導演出的年輕學子,還以真切的情感和高超的藝術造詣登臺演出,值得喝彩。

      歌劇《白毛女》延安首演70年薪火相傳

      《白毛女》是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公開發表后,延安魯藝在新秧歌運動中創作出的中國第一部新歌劇,也是民族歌劇的里程碑。 2015年是歌劇《白毛女》在延安首演70周年,在新形勢下復排歌劇《白毛女》并進行廣泛傳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11月6日起,由文化部主辦的歌劇《白毛女》 (舞臺劇)全國巡演活動在延安啟動,之后赴山西、河北、廣東、湖南、上海、浙江、山東、吉林巡演, 12月15日回到北京。此次歌劇《白毛女》復排,原作者賀敬之親自為劇本把關。著名歌劇表演藝術家郭蘭英、王昆和解放軍藝術學院原政委喬佩娟擔任藝術顧 問。解放軍藝術學院院長彭麗媛擔任藝術指導。為達到傳承經典劇目、培養優秀人才的目的, 《白毛女》起用了新一代的青年演員。“喜兒”的A、 B角分別由雷佳、蔣寧擔任,“大春”的A、 B角分別由張英席、毋攀擔任。高鵬飾演“楊白勞” 、錢治國飾演“趙大叔” 、武猛飾演“黃世仁” 、常通飾演“穆仁智” 。從以王昆等為代表的第一代“白毛女” ,以郭蘭英等為代表的第二代“白毛女” ,到以彭麗媛等為代表的第三代“白毛女” ,再到以雷佳等為代表的第四代“白毛女” ,“薪火相傳”的含義也在這一次復排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絲路”巡演、 《絲路粵韻》唱響“一帶一路”

      自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戰略以來,建設新絲綢之路已成為沿線各國政府以及民眾的共識。而作為“一帶一路”戰略的總體目標——建立一個 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文化在這一戰略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第一支響應“一帶一路”戰略號召的國有藝術 團體,中國愛樂樂團通過為期18天的“2015絲綢之路巡演” ,用音樂的語言重新架構起東西方之間的文化橋梁。此次行程覆蓋古代“絲綢之路”沿線上的五個國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內涵與歷史意義,這其中包括了吉爾吉 斯斯坦首都杜尚別、塔吉克斯坦首都比什凱克、哈薩克斯坦最大的城市阿拉木圖、伊朗首都德黑蘭與希臘首都雅典等。而作為此行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中國愛樂樂團 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辦的兩場音樂會,這不僅是伊朗有史以來迎來的第一支來自中國的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更成為伊朗近年來所接待的最高規格的國外交響樂 團,其政治與文化意義不言而喻。此次“絲綢之路”巡演還創下許多個類似的“第一次” 。對于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與哈薩克斯坦三國來說,也同樣從未迎來過如此規格與陣容的中國藝術團體造訪。正是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推動下,才得以將中 國交響音樂的“最強音”帶到這些全新的地區,幫助這些在文化交流上相對閉塞的國家能夠有機會了解到古典音樂,更得以感受到中國最頂級交響樂團的精湛技藝。

      9月5日,大型民族交響套曲《絲路粵韻》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成功演出,并拉開全國巡演的序幕。 《絲路粵韻》是廣東精心打造的一部優秀民族管弦樂力作,由中國音協名譽主席趙季平擔任藝術總監。音樂會以套曲形式展示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巧妙發揮民 族樂器的性格特色,充分表現大編制樂隊的宏大氣勢,濃縮了嶺南民族民俗音樂文化及海洋異域文化的多種音樂元素,既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又充滿鮮明的時代氣 息,全面展示了嶺南民樂交響化創作的最新成果。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中国作协重走长征路主题采风活动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 人民文学
    • <诗刊
    • 民族文学
    • 中国作家
    • 小说选刊
    • 长篇小说选刊
    • 作家文摘报
    • 中国校园文学
    • 作家出版社
    • 作家通讯

    博 客

    精彩博文

    網絡工作室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