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七個男人一臺好戲——觀職場劇《拜金一族》有感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12月07日09:31 來源:中國作家網 孫惠柱

      四五年前,我的一位博士生在學位論文中提出了一個極有創見的概念,我建議她開頭舉個例子,就用美國劇作家大衛·馬梅特的Glengarry Glen Ross,一個“職場戲劇”的極端例子。那英文劇名很拗口,按我們這里的邏輯,難記的劇名是票房殺手;而更囧的是,全劇七個老男人,沒一個女的,場景就是 一個房產中介公司的辦公室。會有人買票去看一個整場都談工作的戲嗎?但就是這個劇本,吸引了杰克·萊蒙、阿爾·帕西諾、埃德·哈里斯、凱文·史派西、亞歷 克·鮑德溫這么一群大腕,拍成電影得了不少獎。話劇本身則是普利策和托尼兩大獎的得主。當時我說,這樣的戲劇不知道還要多少年才會在中國出現。

      很高興我那個判斷有問題——這部戲已然來到了上海,中文名《拜金一族》。制作團隊“甲乙丙丁工作室”很有遠見也很有勇氣,也許是因為中國的房地 產業超級發達,這個講賣房“訣竅”的戲會吸引買賣雙方都來看看。還有一個原因是,這些年話劇的量大大增加,制作人開始探索讓觀眾分流的類型戲劇,職場戲劇 顯然是一種應運而生的新類型。前些年上海的現代人劇社就做過,名曰“財經戲劇”,可惜后來停了。那還是有“女角色”的戲,有女人卷入的職場爭斗就容易做得 “好看”,最早的著名職場劇其實是《玩偶之家》:海爾茂升職當了銀行經理,被他解雇的人到家來找他老婆娜拉疏通——簡直太有現實意義了。早期的職場劇并沒 有辦公室的場面,怕觀眾不愛看;后來逐漸靈活起來,張余制作的《華爾街來的年輕人》(Other People’s Money,直譯《他人的錢財》)里既有辦公室也有臥室的戲,把職場糾葛和男女調情攪到了一起。而特別喜歡寫男人甚至被懷疑是“厭女者”的馬梅特最極端, 他的《美國野牛》和《拜金一族》都只講男人的“生意經”,徹底排除女性,無需一絲婚戀的故事線。這樣的戲在中國劇壇可以說是前所未有,能吸引人來看嗎?

      胡曉慶執導的這出戲非常吸引人,演員太棒了,個個都出彩。盡管幾乎都比原劇的角色年輕不少,也沒用化妝來扮老,但是劇本經過了一點本土化的改 編,而且中國房地產業里年輕人很多,所以感覺還很貼切。也許,這個“年輕化”處理是導演有意為之?戲里所展現的同事間競爭的計謀和慘烈,更能讓進職場不久 的年輕人感到切膚之痛。導演讓演員不時跳到占了大部分舞臺空間的長桌上演戲,也是個絕妙的設計——討論問題的會議桌被踩在腳下,變成了肉搏廝殺的拳擊臺。 這個男人戲的規定情境絲毫不亞于戰場上的你死我活:同一辦公室的四個銷售員將根據一周的業績來決定誰得獎誰滾蛋。這似乎是商學院案例教材中的某種旨在提高 績效的刺激策略,但這手段太極端太赤裸了,激出來的不是公平競爭,而是訛詐、乞求、賄賂、騙局。當然,犯規的人最后還是要受懲罰的,而不是像我們舞臺上的 某些小品那樣讓騙子炫技,從頭到尾。

      看得出演員們都很享受扮演這些“爺們兒”角色,無論最后是成是敗,這些男人斗智斗勇的過程很像勢均力敵的運動健將的搏擊,場上打得血脈賁張,觀 眾看得屏神靜氣。多年看戲,我總有一個感覺,但又一直懷疑是偏見,所以只是偶爾在課堂上說說,從未正式寫下來發表過: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其實最強 有力的戲一定是男人之爭,例如《悲慘世界》中的冉阿讓和沙威、《曹操與楊修》中的曹操和楊修。在看《拜金一族》的時候,又一次強烈地感受到男人之爭的震撼 力,同時也突然悟到,這么說并不是歧視女性,恰恰是對男權社會的批評。因為長期以來男人把持了社會,女性一直受壓抑,所以舞臺上的女角極難在平等的地位上 和男人爭!锻媾贾摇非鞍氩坷锬壤皇呛柮摹靶≡迫浮保耆珱]有地位,要等到她作出社會只允許男人做的事、像男人一樣行動的時候,戲才有了真正的力 度。易卜生《海達·高布樂》的戲劇張力就更強大,因為海達在各方面都超過劇中所有的男人,《海達》可以說是個穿了女裝的陽剛的戲。

      《拜金一族》已經去了別處巡演,不知道上海演出的票房如何。估計多數人還沒想到會有一個全是男人的好看的話劇。我給這個戲的建議是,改變傳統的 開發觀眾的方法,把目光轉向一些以男性為主掌握更多資源的重要行業。當然,更重要的是,希望不久以后我們會有自己的陽剛的戲劇——在和平年代里,陽剛的戲 可以就從職場劇開始。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