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經典何以成就——揭秘韋伯原版音樂劇《劇院魅影》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11月20日15:29 來源:中國藝術報 喬燕冰
    音樂劇《劇院魅影》劇照 音樂劇《劇院魅影》劇照

      在無數劇迷翹首企盼中, 11月17日,“音樂劇之王”韋伯原版音樂劇《劇院魅影》終于在北京揭開神秘面紗,讓京城劇迷在家門口圓“魅影”夢,為北京天橋藝術中心盛大揭幕,亦拉開北京站連演64場的序幕。正如該劇的主演布拉德·里特爾所說,不同人看“魅影”會有不同感受,但有一種感受會相同,那就是被感動。

      道具: 25年不變,變的只有兩個蘋果

      悅耳的旋律中,觀眾親睹“地下迷宮”里“魅影”輕泛小舟載著克里斯汀緩緩而來,夢幻舞臺上無數蠟燭從地下升起時,當觀眾為“假面舞會”上氣勢恢宏的奢華樓廊,和百余演員身著盛裝華服的視覺盛宴而贊嘆傾倒時,或許鮮有人想到,那背后是一系列數據支撐: 130位演員, 230多套服裝、 236件道具,切換22個場景,共35道幕布,要換281只蠟燭, 250千克干冰, 10臺煙霧機……要“原汁原味”呈現這個永恒的經典,就意味著要把這個超大型音樂劇巨制整體搬來,除了原班人馬整齊上陣,服裝、道具自然一樣都不能少,因此該劇全部道具從國外運輸需26個集裝箱,總重達200噸,已是早已公開的數字。在首演前的媒體探班中,記者有幸一睹觀眾視野外機關密布的舞臺,和“博物館”般的后臺,零距離探秘。從舞臺上空密密匝匝的吊桿,到三塊造價8萬美金的手工幕布;從全劇最重要的也是資歷最老的道具之一“猴子八音盒” ,到由4個部分組裝的半噸重的大象……一切在默默宣告,成就經典絕非偶然。

      上世紀90年代就跟隨劇組的道具總管伯納德·菲絲杰拉德介紹,光搭舞臺就花了3個半星期。安裝過程中,除了寬3米重1噸、由6000顆珠子穿成、下降速度為2 . 5米每秒的著名的大吊燈難度最大外,所有安裝工程其實都比較困難,尤其是要與工人交流,教他們如何安裝。同時他們每到一個劇院都會鋪上自己的地板,而墊起來的地板底下就是“魔法” 。“這樣不管在哪里,大家看到的都是一樣的表演。 ”

      伯納德·菲絲杰拉德告訴記者,大多數道具都與該劇同齡,約有25年歷史,只有信件在每場演出中可能會重新打印。另外演出中有兩個蘋果,所以每天都會買兩個蘋果換成新的。

      服裝:男主角竟然穿“龍袍”

      走進后臺琳瑯滿目的服裝區,每一套服裝都整齊有序地掛在衣櫥中,按照不同的場景、演員進行歸類。而每套服裝都是精雕細琢,制作考究。以女主角在假面舞會上穿的一套最著名的白色婚紗為例,服裝主管尤金·提多介紹,這套用了6至7年,相對“年輕”的禮服是由6個人用了2至3個月一針一針縫出來的,并通過綢緞、蕾絲邊、壓花等實現整體風格。而男主角在新年穿的一套充分展現其富有地位的紅色禮服,則是由10至12人花費2到3個月完成。前幾年重新做時花了5萬美金。

      《劇院魅影》有一個專門的“服裝圣經” ,詳細記錄著25年前每套服裝、帽子等的整體款式和如何設計、制作、修改,所以雖然經歷25年,每套服裝的款式和做工都是一模一樣的。 ”提多說。在諸多服裝中,一件繡著龍紋的寶藍色服裝格外吸引眼球。提多介紹,這是仿照清朝官服的設計,用古老布料制成,花紋全是手工刺繡。這件衣服雖然進組時間僅兩年,但上面所有中國元素的裝飾都是淘來的有年頭的老物件。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整個劇中有中國元素的服裝有好幾套,尤其是男主角的一套披風中國元素很突出。“有中國元素的服裝布料不容易找,舊時桌面小點心和咖啡下面會墊一層布,我們會把這種布料一點點收集。也因為中國有些布料非常昂貴,所以我們買來后不是馬上就做,而是費很長時間做預算等,然后一層一層把布料縫上去。 ”至于服裝上出現中國元素的原因,提多透露, 25前,設計師在設計時到世界各地尋找靈感,中國、意大利等國的經典元素,以及大自然中的森林、花草、海洋等元素都會出現,因此才有了中國龍、金銀、綢緞等典型元素的使用。

      主創: 《劇院魅影》是中國音樂劇市場的“催化劑”

      “英語中有一句俗話說‘東西沒壞就別去修它’ ,即不要畫蛇添足,大家看的演出,與這些年的演出完全一樣,只有一個非常小的細節是專門為北京演出設計的,我不會披露,你們自己走進劇場去發現。 ”談及此次北京首秀,導演菲利普·哥達瓦無比自信的同時不忘賣關子、吊胃口。

      事實上,“魅影”的上演,無疑會掀起京城“音樂劇”熱潮,同時開啟為音樂劇而建的藝術中心,以及其與本土樂手合作等,這些都似乎是處于發展階段的中國音樂劇市場發出的某種信號,以至于《劇院魅影》主創們都對此頗為關注。女主角克里斯汀的扮演者,百老匯女星艾米麗·林恩直言:“就應該像《劇院魅影》這樣演下去,因為每部劇都會增加人們的熱情和了解,讓大家可以對音樂劇敞開胸懷。 ”“我們很興奮,因為我們做的都是‘催化劑’ ,把音樂劇帶到中國市場,帶給中國觀眾。 ”男主角“千場之王”布拉德·里特爾表示,音樂劇通常注重培訓教育演員、工作人員,但首先應該教的是觀眾。“像《劇院魅影》 《媽媽咪呀! 》 《悲慘世界》 《貓》 《音樂之聲》這些音樂劇,中國人對其耳熟能詳,我在很多地方都目睹到,一旦進入劇場,他們對音樂劇的熱情就會高漲。音樂劇只不過是用這種特定形式講故事,用西方表演形式講中國故事,就可以變成中國的音樂劇,五年十年后,中國音樂劇一定會更繁榮。 ”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