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舞臺人物 >> 正文

    “和基層觀眾在一起,就有無窮的動力”——記楚劇表演藝術家彭青蓮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11月18日09:51 來源:中國藝術報 鄂文

      楚劇作為湖北人民最喜歡的地方戲曲之一,所面對的觀眾都在基層。所以,從14歲踏進楚劇藝術大門起,幾十年來,湖北省地方戲曲藝術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彭青蓮一直堅守在楚劇舞臺上,為億萬觀眾送溫暖、送歡樂,從工廠到農村,從城市劇場到大學校園,春夏秋冬、白天夜晚,都留下了她演出教學的足跡和汗水。

      從事戲曲工作的人都知道,戲曲演員沒年沒假,特別是楚劇,春節是演出旺季,彭青蓮每年都是從大年初三、初四下鄉,每天演兩場,一演就是兩三個月,吃住在農民家,不能和家人團聚。從2月到4月,時而寒風刺骨,時而驕陽似火。每天中午2點開始,露天舞臺,太陽曬得昏沉沉,汗水沖洗著油彩,流進了眼睛,淚水和著汗水一起流淌,每場演出下來,身心俱疲。晚上睡在簡陋的招待所,有時停水停電,復雜的心情難以言表。但一想到熱情的觀眾,為他們對楚劇的熱愛和執著所打動,第二天,她又義無反顧地投入演出中。

      有一年春節前夕,彭青蓮做了手術,已經答應了春節期間演出,不愿讓基層觀眾失望,大年初三,她好說歹說,好不容易說服了家人,穿上棉大衣、拎起行李就下了鄉。在湖北省新洲漲渡湖農場,彭青蓮每天演兩場,露天草臺難躲寒風,雪花吹打在她的臉上,她穿著單薄的戲服,看著臺下千萬雙樸實而渴望的眼睛,忘記了身體的不適,繼續為觀眾唱念做舞。正戲演完了,不知內情的觀眾不愿離去,堅持要她清唱一段《蝴蝶杯》 ,她毫無怨言,只說了一聲:“唱! ”由于過度疲勞,演完了幾十場,轉點到漢口人民劇場時,終于引起大出血,昏倒在車上。

      彭青蓮的父親中風臥床多年,因為演出,她無法在病榻前盡孝,陪伴老人的時間不多。她經常渴望能為老人喂幾口飯、洗幾次臉。當接到老人病危消息時,她正在外演出,趕回家時,老人已經離世,淚水像決堤的河水,沖刷了她尚未卸盡的戲妝……

      從藝40余年,彭青蓮曾獲中國戲劇梅花獎、中國戲劇文華表演獎和湖北省全省專業劇團百團上山下鄉巡回演出積極分子、湖北省第十屆百團上山下鄉巡回演出先進個人,并成為楚劇的省級“非遺”傳承人,但彭青蓮從未因為這些榮譽而擺架子。她說,和自己喜愛的廣大觀眾在一起,心情總是愉悅的,好像有無窮動力。

      近年來,在參加大量演出的同時,彭青蓮還肩負著推廣普及傳承地方戲曲的重任,除了對本院青年演員的教學,還經常受邀輔導各地縣劇團的青年演員,工作量很大。她曾受邀為音樂學院的學生上戲曲課,推廣普及戲曲理論知識,并指導舞臺基本功訓練,期間不幸將左手摔傷骨折,受傷的幾個月里,為了不耽誤學生上課,彭青蓮一只手打著石膏,忍著傷痛,用另一只手傳授《葛麻》的全部舞蹈、水袖動作和男女聲的楚劇唱段。不久,漢陽縣蔡甸區邀請彭青蓮演出,她二話不說,找了件大袖演出服,遮住綁著石膏的手臂,就走上了舞臺。

      彭青蓮還曾受邀參加孝感地區中青年楚劇演員培訓班。在培訓的10天里,她一天幾班地對每個演員耐心輔導,中途還要趕到江漢大學上楚劇課,課后又趕回孝感排練。在結業匯報中,她親手幫學員化妝、梳頭、扮戲服,演出人員不夠,她又在幕后充當合唱,就這樣一身兼任多職,幫助學員們在匯報演出中取得了良好成績。

      (鄂文)

      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特約刊登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