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舞蹈藝術的個性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11月03日14:03 來源:人民日報 蒯天

      《風格與禁忌——民間舞創作與個性》(郭田、李平著,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是一本關于民間舞創作的專著。全書用個性篇、禁忌篇、風格篇三個不同篇章來論述民間舞創作,每一篇都相對獨立,三篇之間又互有特定的聯系。

      個性是一個舞蹈家的基本追求,也是衡量藝術水平的標準之一。舞蹈創作一定要經過編導者對材料的消化處理,而不是照搬原有材料,只有這樣,個性化的舞蹈語言才會形成。面對風格迥異的舞蹈素材,編導如何進行取舍、剪裁、重組、編織?個性篇從民族民間舞蹈的創作基礎、創作要素、創作原則、個案分析等方面一一展開,體現了作者從事舞蹈編導教學多年來對這一問題的思考。

      禁忌篇闡述了舞蹈應如何尊重民族風俗習慣。民族民間舞蹈與民俗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編創過程中會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存在諸多禁忌。有約束才有創造,有限制才有突破,尊重文化禁忌的民族民間舞蹈編創也才能得到真正的認同。

      風格篇是以山東海陽秧歌為研究個案,以“動態切入”為研究方法,然后再借鑒民族學、人類學等實地考察的方法探究解析。作者分析了海陽秧歌舞蹈風格的形成,反映了山東地域的歷史文化流變,顯示了民族文化的恢宏氣度和深邃底蘊。

      民族民間舞蹈是民間集體創作的藝術,有很強的共性,但不同地域的民間舞在風格節奏和習慣動作上又有極大差異。藝術源于生活,源于編舞者獨特的生活閱歷以及對生活的獨特感悟,積極主動地深入生活,對編舞者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舞蹈藝術是在生活的積累中提煉和豐富起來的,是能夠展現豐富內涵和永恒瞬間的產物,它要求作品同時具備形式美和內在美,能夠以微見著、醒世悅人、繼往開來。民族民間舞蹈創作必須由編舞者親臨現場,面對所選對象進行選擇與判斷,完成處理舞蹈本體與舞蹈風格的關系、選擇合適的提取角度重新編排組合、調整節奏與舞姿造型、判斷最佳舞動瞬間等一系列動作造型任務。如何把豐富的實踐總結提升為較為系統的理論,來指導課堂教學與豐富舞臺創作,是本書的現實意義之一。

      一個民族的舞蹈能夠在歷史的長河中得以傳承和發揚,其中的奧妙,就在于它所承載的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舞蹈編導者只有對民族文化不斷挖掘,才能產生巨大的創造力;只有傳承和發展民族文化,才能使作品具有靈魂。對于民族民間舞蹈的探索研究,也是在豐富我們對傳統民間文化的研究,它能給其他藝術研究帶來一定的參考。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