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喜劇節開幕,陳佩斯談中國喜劇傳統
“一個沒有笑聲的社會,人就是一群狼”
由上海浦東新區人民政府、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市文聯、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上海總部、上海文廣演藝集團等多家聯合主辦的2015首屆“上海國際喜劇節”日前在滬揭幕,來自8個國家與地區的14部經典喜劇將在全市12個重要劇場上演40多場。由南斯拉夫話劇院出品的經典喜劇、莫里哀“絕筆之作”《無病呻吟》作為開幕大戲,當晚在喜馬拉雅大觀舞臺開演;而在環球金融中心、紅領巾劇場等浦東新區多處地標性區域,也將開展17場喜劇公益演出、5場喜劇大師講座、10場街頭喜劇展演,為市民帶來一場“笑”的盛宴。
作為本次喜劇節的藝委會主席,陳佩斯日前來滬為觀眾開了一堂喜劇“公開課”,“課堂”上的他嚴肅且嚴謹,以一種完全不同于以往戲謔的形象,認真地講了“喜劇這點事”。
“需要沉下心來好好補課”
英國人談起來莎士比亞,往往有目空一切的驕傲,仿佛凌駕于其他一切文明之上,這讓陳佩斯有點“內心憤憤”,所以這堂“公開課”開篇就講了中國人要注重自己戲劇傳統的重要性,“尤其在當下,更為重要。因為我們的文化出現了斷代,很多‘繼承’只停留在概念上、口號上,需要沉下心來好好補課,尤其是傳統文化的‘基礎課’”。
這些年,演出之外,陳佩斯一直在教學生,也許是教學相長,做了老師的人,越發能體會做學生的種種應該和不應該。“喜劇有多重要呢?我也是這兩三年才知道了很多歷史。中國的喜劇是始于南宋,而不是元,我突然有一個重要的感受,我不孤獨了,原來900多年前就有先人做出很多偉大的作品,我發現趕都趕不及。說實在的,在這之前,尤其是《陽臺》這部戲成功之后,我是非常自得自滿的,覺得即使10年之后,也沒有人能看見我的后腦勺。那時候真是狂妄至極,現在書讀得越多越發現,用這輩子剩下的精力去努力,也是挺困難的一件事,而對中國喜劇的歷史有了新的認識之后,和年輕人一起再去認識喜劇的時候,發現很多新的認識,我們還有機會‘開始’。”
“喜劇往往和諷諫有關”
陳佩斯引經據典,也許因為說的正是心頭好,只要在理,他倒不介意聽眾說他“掉書袋”。
“中國古代的喜劇有個非常重要的傳統,就是對社會的人文關懷,對底層人的人文關懷,還有強烈的正義感。古代人對自己戲劇的最高評價就是‘可以諫言’,對社會有益,這個是在唐。南北朝有一個重要的喜劇,講一個逃跑的貪官,土匪來了,他撒腿就跑,把城池丟了。那是個短劇,有臺詞有歌舞有情節,這傳達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就是喜劇往往和貪官有關系,和諷和諫有關系。這種戲劇形式當時火到什么程度,不但老百姓愛看,官場社交也會演,大家都樂于參與,不但有藝人演,皇帝、貴族全都參與演。中國有過那樣的全社會參與戲劇活動的盛事。再往前我們再讀司馬遷的史記,里面很多記的故事,其實都是優人在捉弄王,捉弄皇上。”
“笑聲意味著平等關系”
喜劇的魅力不言而喻,每次采訪陳佩斯,總難免提起他當年小品的黃金時代的往事,陳佩斯自己歸納得很有理論水平,“創造笑聲實際上是有意識地創造一個平等的環境,笑聲意味著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關系,笑聲可以檢驗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他對往事記憶猶新:“1984年,我和朱時茂做小品的時候,那是要冒著政治風險的呀。我們這個節目上臺之前,七點半《新聞聯播》那個鐘表倒計時,沒有一個領導敢點頭,最后,導演既沒有說成,也沒有說不成,其實我們知道,他認定了這是一個好節目,而且會得到老百姓的喜歡。這個事在當時來講特別重要,它代表了一種信息,就是人與人的關系在改善,社會的創傷在修復,人與人的關系也在修復。”
喜劇節對上海來說是第一次,陳佩斯這樣認為:“笑聲對于社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潛移默化的事情。沒有喜劇成嗎?成。人也餓不死,還能活著。但是沒有喜劇,別人會怎么看我們?說得夸張一點,一個沒有笑聲的社會,人就不是人,人就是一群狼,所以笑聲很重要。”
本屆喜劇節從演出到大師課堂,內容豐富,陳佩斯覺得這符合喜劇的個性,“喜劇是一個平民文化,既可上殿堂,也可下廳堂,它可增可減可高可低,是一個對人類社會非常有益的藝術活動”。
[鏈接]
喜劇生態圈將落戶浦東
記者 邱儷華
晨報訊 首屆上海國際喜劇節向市民全方位推介世界喜劇的各種類型和形式,介紹世界喜劇前沿的發展與變化。所選擇的14部展演喜劇,基本覆蓋了當今世界喜劇的熱門表演形式。值得一提的是,本屆上海國際喜劇節的閉幕大戲《觸底反彈》,是上海滑稽劇團與香港喜劇之王詹瑞文合作的一部原創劇。
上海素來擁有滑稽戲、獨腳戲等“喜劇基因”,其兼容的性格也為國際喜劇門類進入中國提供了優質土壤。主辦方希望通過上海國際喜劇節這一窗口,與北京喜劇院共同打造全國喜劇聯盟,與國際最具知名度的法蘭西喜劇院和最大的墨爾本國際喜劇節強強聯手,一起推進喜劇產業。上海國際喜劇節主辦方之一的上海文廣演藝集團旗下擁有上海滑稽劇團、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等強大的創作力量,未來,文廣演藝集團將與浦東政府聯手,打造包括上海喜劇院、喜劇人才孵化器在內的喜劇基地,立志在浦東塑造一個包括創作制作、劇場運營、人才培養、國際交流等全產業鏈的喜劇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