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中國戲曲,海外這樣覓知音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10月29日09:33 來源:人民日報 任姍姍

      《鎖麟囊》《白蛇傳》讓美國觀眾著迷,《霸王別姬》《楊門女將》11月開啟英倫之旅

      中國戲曲,海外這樣覓知音

      大幕緩緩落下,京劇程派傳人張火丁有些恍惚:美國觀眾的熱情,讓她覺得仿佛是在北京長安大戲院。9月初在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張火丁與中國戲曲學院的藝術家們聯合演出了經典劇目《鎖麟囊》《白蛇傳》,能容納2000多人的大衛·寇克劇場座無虛席。從開場到落幕,同行的一位中國團員在心中默數觀眾的鼓掌次數,最終,數字停在了17。在現場觀看演出的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主任王德威很是感慨,“沒想到程派藝術在紐約引起這么大的轟動。”《紐約時報》5次報道張火丁此次訪美,稱她為“北京來的大明星”。

      張火丁在美國引發的熱度還未消散,于魁智、李勝素又將于11月10日至26日攜《楊門女將》和全本《霸王別姬》赴英國利物浦和倫敦進行9場演出。不止是京劇,據統計,10年來昆曲赴美國、英國、希臘、荷蘭、瑞士等30余個國家演出近700場。

      優秀藝術該有自信

      就像我們可以欣賞交響樂一樣,高水平的戲曲同樣能打動國外觀眾

      然而,走出國門并不代表走進國外的主流文化圈。中國戲曲凝聚的是中國傳統文化和中華美學精神,與西方表演藝術存在很大差異。中國戲曲在海外如何跨越不同文化間的鴻溝,精準地找到自己的觀眾,讓海外觀眾從文化獵奇走向欣賞與認同,戲曲工作者、文化學者各有思考。

      “西方觀眾不一定對京劇有所了解,怎樣讓他們欣賞到京劇之美,也是經常困擾我們的一個問題!敝袊鴳蚯鷮W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傅謹認為,中國戲曲走出去的出發點應該是“讓觀眾享受到最優秀的藝術”!熬拖裰袊^眾可以欣賞交響樂、芭蕾一樣,高水平的京劇表演同樣能夠讓國外觀眾欣賞、喜愛甚至是癡迷,獲得他們的高度認同。這是此次張火丁在紐約演出成功的結論!

      傅謹記得20多年前,人們對京劇走出去最集中的疑慮還是:給外國觀眾演出該是大戲還是折子戲?文戲還是武戲?曾有一段時間,走出國門的京劇不是《三岔口》就是《大鬧天宮》,要么不說話,要么是雜耍。

      怕外國觀眾看不懂,其實是一種文化不自信的表現。曾擔任國家京劇院院長的宋官林說,幾年前《鎖麟囊》赴韓國演出算是首次突破,但還是很不自信地增加了一段武打。“只有原汁原味的經典劇目,才能完整體現京劇藝術的魅力,才能折射中國文化的價值取向!彼喂倭终f。隨著國外觀眾對中國和中國文化興趣的日益濃厚,我們逐漸敢于用《鎖麟囊》《白蛇傳》這樣的文戲,傳達中國藝術審美觀。

      在中國戲曲學院院長巴圖看來:“我們應該更從容自信地走出去,在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的過程中,用我們的經典藝術與世界對話。差異恰恰是交流和產生交集的前提,雙方在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互補中產生好奇、興趣、感悟乃至影響。”

      差異之一在于戲曲中所講述的中國傳統的價值觀。“中國傳統的仁義禮智信,是人類共同擁有和應該遵循的價值觀念!备抵斦f,“文化差異是存在的,文化間的隔膜是存在的,這一點我們不能否認,如果我們看不到彼此間的差異,這種自信就會變成夜郎自大,怎樣盡可能地跨越文化鴻溝,恰恰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贈票不可能贏得尊重

      那些肯花22美元到178美元買票的觀眾,正是中國戲曲最應該抓住的

      “現在文化走出去如潮水一般,一定要未雨綢繆、提前規劃,不然很快我們就會把紐約林肯藝術中心變成維也納的金色大廳。”不止一位業內人士表達了這樣的憂慮。衡量一場演出是否成功,不僅看劇場的上座率,更要看真正有多少當地觀眾愿意買票來看演出。這是業內的普遍共識:靠贈票是不可能贏得認同甚至尊重的。

      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認為,衡量走出去的文藝作品是否成功有三個基本要素,“一是是否在主流演出空間;二是是否面對主流觀眾;三是是否影響到主流媒體!比绾握覝蔬@三個主流?《鎖麟囊》《白蛇傳》在紐約的演出為此積累了一些經驗。

      據介紹,此次演出的背后是一支由中美兩國29人構成的運營團隊。中方有中國文化部、中國對外文化集團、中國戲曲學院,美方有紐約當地高校、圖書館、教育機構、林肯藝術中心等。特別是借助當地學術機構的力量,為贏得美國主流觀眾打通了渠道!案咝T谖鞣接^念中是社會的知識文化的創造者、傳播者,是社會的良心,抓住有影響力的高校和學術機構進行高點輻射,對于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是有價值的!卑蛨D說。

      在演出前兩個月,他們便在紐約大學等高校做了5場講座,進行相關介紹。在紐約的“中華講堂”,邀請哈佛大學教授王德威和密西根大學教授、漢學家陸大為做講座。兩位教授還利用演出前的幾分鐘走向舞臺,給現場2000多名觀眾簡短介紹劇情、中國欣賞京劇的習慣等!斑@次利用林肯中心的售票系統和當地《世界日報》兩個渠道來招募聽眾。兩場講座也針對了不同的人群,王德威教授用英文講,聽眾是外國人。外國人陸大為則用中文講,鎖定目標是在美當地僑界的精英分子!蔽幕客饴摼謧鞑ヌ幪庨L梁斌說。

      “市場化推廣是文化傳播最好的方式,也是最能達到實際效果的途徑。那些肯在林肯藝術中心花費22美元到178美元購買演出票的觀眾,正是中國戲曲最應該抓住的觀眾。”傅瑾認為,“對外文化交流還面臨很多困難,瓶頸不在于文化內容,而在于沒有切實有效的傳播手段!

      藝術家是路也是橋

      同樣一出戲,這個演員唱,一票難求,換了別人,則可能無人問津

      “京劇是角兒的藝術!边@是一句老話。京劇史上有“三鼎甲”“三大賢”“四大須生”的美譽,因為京劇的精華透過演員表演來呈現,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成就了京劇之美。同樣一出戲,這個演員唱,一票難求,換了別人,則會無人問津。其它劇種也逃脫不了這個規律。

      今天的中國觀眾提起美國好萊塢電影,大都能列舉出一些影片以及電影明星。同樣的,當外國人提起中國功夫、中國電影時,大多會聯想到李小龍、成龍等功夫明星。

      尹鴻認為,“對于藝術來講,人永遠是藝術表現最重要的載體。藝術家與觀眾形成一種契約,成為品牌最核心的要素!

      “不論戲曲、舞蹈、音樂還是其他藝術形式,都是通過一個一個的人,一個一個明星走進觀眾的內心。擴大看,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去、產生影響力的過程,也是一個人格化的過程?鬃、老子、莊子,一個個先賢圣人就是中華文化人格化的代表!敝袊鴮ν馕幕瘓F董事長張宇說,對于戲曲來說,“大藝術家是路也是橋。”

      張火丁的海外演出經歷無疑是一個意味深長的開端,也是一個美好的前兆。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