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前不久創排的兒童劇《紅纓》,是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為素材源頭豐富、拓展而成的歌頌抗日小英雄的新作!都t纓》的主創根據史料記載,深入河北平山縣實地調研,在取得一手資料的前提下,經過創造性的構思,讓王二小的英雄形象再現在舞臺上。
歌曲唱響神州大地70余年,人們對王二小的故事耳熟能詳: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對王二小生活的村莊展開掃蕩,為了掩護共產黨領導下的《晉察冀日報》和村里的鄉親,王二小將日軍引入八路軍的埋伏圈,氣急敗壞的日軍殘忍地殺害了王二小。
劇名“紅纓”所指的紅纓槍,既是英雄趙云的武器,又是王二小的武器,也是千千萬萬少年兒童團員的標志:紅纓飄揚,象征正義、勇敢、和平和自由。把這份精神和情懷傳遞給當代少年兒童,高揚愛國主義精神,播撒真善美的種子,是劇組的追求,也是劇作的根本價值所在。
劇組志在把《紅纓》打造成一部不應時應景、不速成速朽、具有藝術品位和美學格調的保留劇目。觀戲之后,我也著實體會到主創的用心和努力。作為一部創作靈感源于歌曲的劇目,音樂元素貫穿《紅纓》的始終:一段改編自《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旋律奠定了全劇深情的基調,朗朗上口的新創歌曲也散發著爛漫的氣息,歌隊更是配合跌宕起伏的故事發展,渲染了時而緊張時而活潑的氛圍。名將趙云作為虛擬角色出場,也是《紅纓》的一個亮點,他是王二小心目中的大英雄,激發了王二小的勇氣與智慧。王二小模仿趙云的戲曲表演更是讓少年兒童觀眾領略到了傳統藝術的魅力。正是這些藝術元素的恰切融入,讓這部抗戰題材的兒童劇鮮活、靈動,更易為兒童所接受。
我一向認為,以兒童為對象的藝術及其團體應有一定的公益性,著眼于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以提高少年兒童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為己任!都t纓》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形象教材,推出惠民演出票的辦法,讓更多的少年兒童能夠走進劇場,感受王二小的勇敢和機智,從而激發對祖國的熱愛、對和平的珍惜。在劇院里,我看到許多小學生在全神貫注地看劇?吹絻和瘓F智斗日軍時,他們發自內心地歡笑,當鬼子殺害鄉親、刺死王二小時,他們恨得咬牙切齒,孩子的童真和赤誠令人動容。
《紅纓》實為兒童劇創作的一個新突破,對于這樣的優秀作品,我們要想辦法,采取多種措施,讓更多的適齡觀眾走進劇院,獲得藝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