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曲潤海編劇,山西省忻州市職業技術學院藝術團排演的北路梆子現代戲《云水松柏續范亭》真實地表現了續范亭將軍從一個民主主義革命者,成長為共產主義者的光輝人生。劇中所表現的歷史人物、革命事件都是革命歷史的真實寫照,其創新的視角,給我們帶來了別樣的審美感受。
故事從1935年12月26日續范亭在南京中山陵園剖腹自殺開始。在一個狂風暴雪的深夜,在蒼涼悲壯的“滿江紅”音樂聲中,身著戎裝的續范亭含 著無限悲憤,來到中山陵園拜謁孫中山先生。他不忍民族陷于危亡,親赴南京呼吁團結抗日,然而國民黨當局執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出賣民族利益,堅持反 人民的內戰,令他悲憤交集,痛苦絕望。“風冽冽雪皚皚,杜鵑泣血為國來。”作為早期同盟會員,革命的三民主義者,他萬般無奈,仰天長嘯,“血淚成書訴情 懷”。他愿以自己的身軀,喚起同胞的共同抗日。臨終之際,一字一句沉吟:“赤膊條條任去留,丈夫于世何所求?竊恐民氣摧殘盡,愿將身軀易自由!”他誦讀了 《敦促抗日絕命書》后,憤然剖腹自殺明志,殷殷鮮血頓時染紅了漫天白雪。這震撼人心的戲劇開場,強烈沖擊著臺下的觀眾,不由得凝神屏氣,揪住了內心。
續范亭的這一行為霎時震驚了全國,這對當時蒙三民主義外衣而實為背叛孫中山革命宗旨的當局者是無情的揭露,更是對全國人民抗日精神的激勵。毛澤 東稱他是有骨氣的人。自殺遇救后的續范亭來到了西安,親歷“西安事變”,并直接看到了中國共產黨為了國家民族的利益表現的大公無私的精神,尤其是在中國共 產黨的斡旋下達成和平協議,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使他的思想有了巨大的飛躍,他不再絕望,不再感到“愧我空留一點血,依然國難又秋深”。續范亭欣然接受了 周恩來的建議,以博大的胸懷,毅然回到山西,與對立多年并通緝他的閻錫山合作抗日,擔任了晉西北行署主任等職,在反掃蕩和根據地建設中做了大量工作。之 后,續范亭積勞成疾,并拒絕了蔣介石邀請他去成都養病,登上了前往延安的渡船。在延安,他目睹了解放區廣大人民的真正翻身,看到了新中國的光明前途。考慮 到新中國建設需要知識和人才,他創辦了范亭中學,同時說服女兒續磊參加了赴東北工作團。1947年9月12日,續范亭不幸病逝于山西臨縣都督村。臨終前他 寫下了入黨申請書,次日,中央批準續范亭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毛澤東為他題寫了挽詞給予高度評價:“為民族解放,為階級翻身,事業垂成,公胡遽死?!有 云水襟懷,有松柏氣節,典型頓失,人盡含悲!”
這六場戲讓觀眾看到了一個不同尋常的英雄人物,其藝術特點有如下幾點:首先,劇情環環相扣,唱詞優美有韻味,顯示出編劇不凡的藝術創作功力。人 物設置除了續范亭,還有閻錫山、許玉儂、趙承綬、鄧寶珊、續磊、溫宗祺等,故事情節順著人物的性格發展,脈絡清晰。其次,半人半仙的滹沱老人的設置別出心 裁,既貫穿劇情,又是劇中人物,還是評論者,這種新手法獨特、感人,“我是黃河獨釣翁,我是云岡苦行僧;我是書鄉一愚叟,我是桑田一稼農。”“我是呂梁水 火土,我是雁門精氣神。”“堯舜是我的先祖,孔孟是我的血脈。長城是我的筋骨,報國是我的情懷。”該劇通過滹沱老人之口表達出了劇作家的心聲,從中能夠深 切地感受到劇作家的內心世界。其三,導演手法靈活多變。導演李學忠、楊愛蓮運用戲曲的表現手段,將傳統程式拆開運用,道白與表演都在節奏中,舞臺調度靈活 流暢。其四,演員陣容行當齊整。生旦凈末丑各有千秋。其五,音樂設計保留北路梆子音樂元素,同時加入了昆曲、歌曲等音樂元素,大氣雄壯。
該劇主演續范亭的扮演者是北路梆子第一位全國“梅花獎”獲得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楊仲義,他塑造過眾多栩栩如生的藝術 形象,被譽為“全才須生”,他的表演樸實無華,演唱高亢激昂,頗有燕趙之風。表演以情感人,認真細膩,一絲不茍,每一個動作、眼神、步態,都從人物出發, 讓觀眾深深感受到續范亭的心理活動。在第四場騎馬報信時,大幅度的身段表演更完全展示出楊仲義扎實的基本功。閻錫山扮演者形態逼真,道白生動,活脫一個 “閻錫山”。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北路梆子近年來傳承發展的現狀并不樂觀,各劇團為了生存努力奔波。作為忻州職院藝術系學生的實習基地,在本次演出中,許多學生擔當了群眾演員的表演重任,劇團為培養新人作出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