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啊!鼓嶺》的誕生,是這個時代音樂劇舞臺上的一朵光彩奪目的奇葩。其運用了多樣的藝術結構,調動了“高度綜合性”的藝術方式,以強烈的極富現代氣息的娛樂性為外表特征,內集審美、認識、教育功能于一體,在娛樂性的審美過程中實現了對觀者進行的人文精神教育。雖然音樂劇在我國尚屬發展時期,但音樂劇《啊!鼓嶺》在這個時代的藝術舞臺上以及我國音樂劇史上將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從構成學的角度看,音樂劇《啊!鼓嶺》除在整體上遵守了綜合舞臺藝術樣式的表現優勢外,以真實的情感,描寫具有人文情懷的真實故事;以時代的脈搏,發生時代的藝術;并在創作中以人性情態為主要藝術定位訴求,從而提升成為一個更高層次的綜合性藝術品質。因此可以說,音樂劇《啊!鼓嶺》是繼一度綜合后的第二度綜合,即對文化性、人文性、思想性、時代性、真實性、情態性的再綜合。這將成為我國音樂劇的一次新探索,使我國音樂劇在時代的藝術舞臺上,發散出無窮的藝術魅力。
從藝術思想與人類的立場上看,音樂劇《啊!鼓嶺》無情地批判和抨擊了戰爭在善良人們的身心上所造成的嚴酷傷害,以及戰爭中的人們所釀就的悲劇命運。在“和平和發展”已成為世界兩大主題的當今,音樂劇《啊!鼓嶺》以發生在福州鼓嶺的真實故事作為創作藍本,展現了美國加德納夫婦的感人“中國鼓嶺情結”,通過大時代的變遷,折射對小人物命運的影響,以“愛”作為永恒的主題,再現了一段長達一個世紀的中美兩國人民之間和平、友誼、愛情的故事。將“相信”“堅持”和“等待”三個關鍵詞貫穿于音樂劇的始終。所表現的深刻主題和博大的人文精神,已獲得了觀者的廣泛認同和強烈共鳴。“愛”是音樂劇 《啊!鼓嶺》中的一個主題。人與人之間的親情、愛情、友情等最淳樸、最美好的情感,在該劇目中獲得了最佳的詮釋,也是這部優秀音樂劇的感情基調。從而實現觀者主動地關切人的命運、尊嚴和價值,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用劇中愛、善、美等教育主題的價值內涵來豐富觀者的情感,讓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教會我們用愛的眼光看待世界,教會我們以愛的心,完善對自由、對幸福、對人生的理解。
在藝術的表現上,音樂劇 《啊!鼓嶺》以時代的藝術取向,以大眾娛情的視角,再現了一段中美人民之間深切友誼的佳話,再現了一個美國人的中國情。該劇不同于 “大歌舞式”的鴻篇華麗與虛意情節構想以及非邏輯的表達,而是更為真切實感,更為注重藝術的唯美價值。該劇由著名詞作家梁茫作詞、著名音樂家金培達作曲,旋律優美的《云中的村落》:“鼓嶺,鼓嶺是我們的家,接近天堂的地方。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看夕陽下金色麥浪……”呈現在開場之時,平實中見感動,難以忘懷;在以寫實主義與浪漫主義高度融合的舞臺環境中,矗立一棵9米高的“柳杉王”,營造出了一幕如夢如幻的“鼓嶺印象”;出自“百老匯”知名編舞和華人現代舞者聯手編創的舞蹈,以現代、準確的藝術語言以及“鴿子”重復出現的視覺符號,強化了藝術主題表現,增添了藝術的感染力,并以熱情激昂和節奏歡快的敘事式舞蹈語匯,婉約地講述著動人的情感故事。
在整部劇的創作過程中,我國著名音樂劇制作人李盾以“故事真實了才動人”和“大情懷的藝術表征”以及“引領中國音樂劇的發展”為藝術價值主張,音樂劇《啊!鼓嶺》的感人恰恰是因為它的真實表現、情懷的釋放以及對藝術的尊重等幾方面;恰恰也是因為真實的、情懷的、敬畏的,所以讓觀者越發覺得感人之至。有時,我們往往因為對故事中的“愛”太過美好的渴望,于是,試圖要給這份“愛”一個如同美好開始一般的美好結局。這樣也許只能讓人們一直停留在那個最初的美好里。可是現實卻永遠無法按照個人的意愿來杜撰,于是才有了后來的種種,于是,也就有了這跨越了整個時代的曲折故事。然而像這般橫跨了一個世紀的情感追尋,需要有人去述說、需要被人們去放大,在創作中,擔任該編劇兼導演的周可女士做到了。
有些故事感人是因為在其中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有些故事感人因為那是現實中不存在的理想化身。音樂劇《啊!鼓嶺》讓人們又重新感受到了真實的愛,愿世間的人們也為這樣真實存在的愛而感動,從而再一次相信這個世界的美好。這世間,唯有愛,可以讓人生變得更有意義,唯有愛,可以帶我們超越一切,這就是音樂劇《啊!鼓嶺》所告訴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