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wǎng)>>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閩劇的守護與召喚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9月29日10:15 來源:中國文化報 黃國勇

      用福州話表演的唯一劇種是已經(jīng)400多歲的閩劇。9月16日晚,20位閩劇老藝術家聯(lián)袂在福州大戲院為觀眾奉獻了“夕陽紅專場”。專場演出與閩劇藝術研討會上,“老依拔老依姆”(老伯伯老婆婆)充滿老福州“蝦油味”的唱戲與攀講(聊天),提醒地方戲不能丟掉傳統(tǒng)、失去地方味。

      閩劇依舊是此生最愛

      《守護傳統(tǒng)、返本開新——閩劇傳統(tǒng)折子戲演出專場》一開場,參演年齡最大的85歲老琴師陳正和與劉銀惠、陳新國等10位老藝術家就用經(jīng)典的閩劇傳統(tǒng)曲牌把觀眾帶回曾經(jīng)的歲月;陳仕心表演的《拜塔》與黃愿亭表演的《陳若霖斬皇子》都是經(jīng)典老段子;周淑琴與朱善根搭檔《貽順哥燭蒂》中的經(jīng)典唱段《說媒》,再博滿堂彩……

      壓軸的《梅玉配》曾經(jīng)催生“粉絲現(xiàn)象”。1979年,福建省實驗閩劇院復排《梅玉配》,風華正茂的李少華、林聰中、林瑛、陳楠等組成“青春版”陣容。租用茶亭路公交俱樂部禮堂,首輪連演39天,一天后再演20多場,場場爆滿,轟動榕城。

      9月16日晚,李少華、林聰中、陳楠時隔36年與林瑛再聚舞臺,演繹了《樓會》和《搜樓》兩個經(jīng)典唱段,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得以重現(xiàn)。

      李少華早在1992年就由于戲曲處于低谷,無奈痛別閩劇、旅居美國,林聰中也早已赴美,陳楠已移居我國香港24年。再度登場的《梅玉配》陣容中只有一位還堅守閩劇故土。但正如李少華所言“閩劇依舊是此生最愛”,她在美國帶著4個徒弟,林聰中也收了兩個學生,還創(chuàng)辦美國閩苑文化交流協(xié)會,推廣閩劇。

      每位老藝人都是一個閩劇傳奇,演繹著守護與歸來的感人劇情。“閩劇特色日漸模糊,老藝人們回歸的意義正在于守護傳統(tǒng)。”發(fā)起這場演出的國家級非遺項目閩劇代表性傳承人林瑛66歲還一直堅守閩劇,從演員到實驗閩劇院院長,退休后又擔任閩劇藝術研究會會長,不離閩劇半步,被譽為閩劇的女兒。跟她一樣,陳乃春、朱善根等也在堅守。

      老藝人與文化廳長的閩劇之約

      這場演出緣于老藝人與福建省文化廳廳長陳秋平的一次閩劇之約。

      早在2012年初,“閩劇皇后”胡奇明離世,與她生前最后一部劇配戲的林瑛,在同年閩劇藝術特色研討會上,呼吁搶救閩劇老藝人藝術。去年8月5日,在福建省地方戲曲傳承與發(fā)展研討會上,林瑛提議舉辦閩劇老藝人專場。陳秋平當場應允。一年后如約實現(xiàn),9月17日,閩劇藝術研討會在演出的濃濃余味中開場。

      “可以用福州話發(fā)言,要有蝦油味。”陳秋平的提醒讓研討會成為既甜又辣的“攀講”:閩劇特色是什么?如何建立更加系統(tǒng)的流派傳承和教材理論體系?本土人才緊缺怎么解決?如何改善民間劇團生存現(xiàn)狀?

      “閩劇特色用一個字概括是什么?”林瑛把媒體的發(fā)問拋了出來,立即引起激烈討論。她結(jié)合表演,提出“逗”是否能像越劇的“雅”與豫劇的“沖”那樣代表閩劇特色的問題。音樂家郭祖榮受啟發(fā),認為閩劇的逗腔特征鮮明,提醒不要否定已成定式的音樂,他提出可借鑒華僑大學成立閩臺戲曲音樂研究所的做法,加強對福建民間音樂的研究,提升閩劇音樂。

      由于閩劇未樹流派,唱腔特色無法傳承,陳乃春呼吁政府牽頭組織福建省專家對閩劇老藝術家的表演經(jīng)驗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整理,開展閩劇科研,系統(tǒng)整理閩劇歷史、表演流派。陳秋平要求,福建省藝術研究院的理論工作者要與老藝術家建立結(jié)對子機制。

      以地道的閩劇留住觀眾

      流派體系和教材的不完善,直接影響到閩劇人才培養(yǎng)。當前,閩劇主要依靠劇團與當?shù)厮囆E囵B(yǎng)人才,通過選拔優(yōu)秀青年人才并輸送到全國戲曲高等院校深造,這樣的模式存在受“京腔京調(diào)”等影響而丟失傳統(tǒng)特色的風險。閩劇導演林漢湘就近年來對外來人才的依賴,培養(yǎng)本土導演、編劇、音樂等人才的缺失表達了強烈擔憂,他建議選拔優(yōu)秀演員向編劇、導演等方向深造轉(zhuǎn)型。

      在民間活躍著的120多個民營閩劇團,每年演出3萬多場。如今,民間劇團生存艱難,一些劇團請業(yè)余作曲家編戲,演員水平不高,丟掉了閩劇的味和魂,流失了大批像陳興檢這樣的老戲迷。陳興檢說,之所以常跑到福州看戲,就是由于老家民間劇團演出水平低:“看不地道的閩劇,一刻也坐不住。”

      文化部藝術司副司長呂育忠認為,民間劇團在繁榮演出市場、培養(yǎng)基層觀眾與閩劇的情感方面起到了無法替代的作用。陳乃春建議,對民間劇團進行年度考核,向優(yōu)秀劇團補助經(jīng)費、設備等,依托藝校進行培訓。陳秋平指出,可以在專業(yè)與民間劇團之間建立合作機制,文化主管部門在職稱評審等方面一視同仁,并引導民間劇團將社會效益擺在首位,尋求社會效益與經(jīng)濟效益相統(tǒng)一。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涓浗浣滃崗閲嶈蛋闀垮緛璺富棰橀噰椋庢椿鍔�

    網(wǎng)上學術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 浜烘皯鏂囧
    • <璇楀垔
    • 姘戞棌鏂囧
    • 涓浗浣滃
    • 灏忚閫夊垔
    • 闀跨瘒灏忚閫夊垔
    • 浣滃鏂囨憳鎶�
    • 涓浗鏍″洯鏂囧
    • 浣滃鍑虹増绀�
    • 浣滃閫氳

    博 客

    绮惧僵鍗氭枃

    網(wǎng)絡工作室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