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段被無數次講述過的歷史,這是一個關于女性,關于生命與信仰、卑微與高貴、選擇與犧牲的故事。當原創芭蕾舞劇《八女投江》9月17日在國家大劇院上演時,那一段清晰的歷史記憶又一次化作熾熱的淚水。
從1931年9月18日開始的漫長14年,無數東北兒女投身于抗擊侵略者的艱苦斗爭。冷云、黃桂清、王惠民、安順福、胡秀芝、楊貴珍、郭桂琴、李鳳善,八名最普通的女性,加入東北抗聯西征的隊伍。為掩護主力部隊突圍,八名女戰士主動沖上前吸引敵人火力。在彈盡援絕的情況下,她們寧死不屈,砸毀槍支后毅然投進烏斯渾河。犧牲時,她們中年齡最大的23歲,最小的年僅13歲。
八位正值風華正茂的女性,為了堅守的信仰和尊嚴,為了理想中的和平生活,義無反顧地把青春獻給了白山黑水,把生命獻給了滾滾烏斯渾河。
站在歷史的河岸,遼寧芭蕾舞團的藝術家們把深情的呼喚與深厚的敬意,化作了藝術創作的激情與靈感。在“八女投江”77年后,改編自這一真實歷史事件的原創芭蕾舞劇《八女投江》呈現在舞臺。借由或柔美或鏗鏘的舞姿,“八女投江”的英雄故事再一次走進了觀眾的心里。
從2012年最初的創意策劃,到修改后在沈陽首演,芭蕾舞劇《八女投江》歷經三年多時間創作完成。目前該劇已在遼寧沈陽、葫蘆島市演出10場,9月17日起在國家大劇院和中國劇院共演出4場。這部舞劇力圖用現代人的審美詮釋“八女”的真摯情感和愛國情操。在舞臺表現上,舞劇自始至終沒有一個日本侵略者亮相,卻用緊扣心弦的敘事、激烈的槍戰和鏗鏘有力的音樂,表現出戰爭的殘酷與悲壯,表現出“八女”的堅貞不渝和寧死不屈。
參與《八女投江》的百位舞者,絕大多數為90后,最小的只有14歲。因為排練演出這部舞劇,這些遠離戰爭的青年走進了歷史,體驗了抗戰英雄火一般的青春,也懂得了他們無怨無悔的選擇。
遼寧芭蕾舞團團長曲滋嬌動情地說:“我們會把這部舞劇一直演下去,讓更多的人、更多的年輕人看到,這是我們遼寧芭蕾人的歷史使命和神圣職責。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之際,我們希望通過演出,重溫這段歷史,為八位女英雄做最真切的懷念,為我們的‘中國夢’做最好的注解!